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51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所述光伏组件电路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四旁路二极管、第一虚拟线、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通过第一虚拟线、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将电路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配置一个旁路二极管,光伏组件竖排放置产生遮挡时,只要不超过第四组件区域的长度范围,仍然能够保证90%以上的发电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结合了板块互联技术,引入多个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和多个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实现了电路的整体互联和电流的自动分流,避免了严重热斑的出现,不仅整体上保护了组件材料,而且提升了组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
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传统光伏组件的电路结构为6串电池片全部串连,每两串电池片配置一个旁路二极管。传统光伏组件按照一定的倾角竖排安装时,早上或下午太阳光入射角比较低,前排的组件会挡住后排组件的一部分,形成遮挡。当后排电池片被遮挡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0%时,3个旁路二极管全部导通,此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几乎为0,光伏组件完全无法发电;当后排电池片被遮挡的面积小于20%时,3个旁路二极管均没有导通,此时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会大幅下降,比如后排电池片遮挡面积为15%时,光伏组件输出功率只有最大输出功率的85%,而且被遮挡部分会出现严重的热斑效应,光伏组件出现黄变、灼伤,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光伏组件竖排放置产生遮挡时,只要不超过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在第二连接点与第一光伏组件单元负极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仍然能够保证90%以上的发电量;本技术还结合板块互联技术,实现了电路的整体互联和电流的自动分流,避免了严重热斑的出现,不仅整体上保护了组件材料,而且提升了组件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所述光伏组件电路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四旁路二极管、第一虚拟线、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正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负极;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反向串联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和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虚拟线反向串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可选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包括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串和第三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和所述第三电池串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二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三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二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三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包括第四电池串、第五电池串和第六电池串;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五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三连接点;所述第四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五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第四连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点到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负极的距离与所述第四连接点到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正极的距离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和所述第三电池串均与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连接;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与所述第三虚拟线平行;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用于将所述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在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和所述第三电池串的对应位置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均与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连接;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与所述第三虚拟线平行;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用于将所述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在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对应位置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所述第三电池串、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均包括多块串联连接的电池片;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所述第三电池串、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电池片数量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一虚拟线、所述第二虚拟线和所述第三虚拟线均为涂锡铜带。可选的,所述涂锡铜带焊接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可选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长度的一半。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引入了虚拟线和四个旁路二极管,当光伏组件竖排发生遮挡时,只要遮挡长度没有超过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在第二连接点与第一光伏组件单元负极之间的部分的长度,第四旁路二级管导通,未遮挡区域仍然能够发电,发电量能够达到光伏组件正常工作时的90%以上;本技术通过结合板块互联技术,引入多个第一横向互联电路线和第二横向互联电路线,实现了电路的整体互联和电流的自动分流,当局部电池片上有内部隐裂或外部遮挡时,避免了严重热斑的出现,不仅整体上保护了组件材料,而且提升了组件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传统光伏组件的电路示意图;符号说明:1-第一光伏组件单元,2-第二光伏组件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电路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四旁路二极管、第一虚拟线、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n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正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负极;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反向串联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和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n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虚拟线反向串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电路包括: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第一旁路二极管、第二旁路二极管、第三旁路二极管、第四旁路二极管、第一虚拟线、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
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正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作为所述光伏组件电路的负极;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反向串联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和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
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和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正极之间依次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虚拟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虚拟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虚拟线反向串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包括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串和第三电池串;
所述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和所述第三电池串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二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三电池串的第一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一连接点;
所述第一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二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三电池串的第二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二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包括第四电池串、第五电池串和第六电池串;
所述第四电池串、所述第五电池串和所述第六电池串并联连接;
所述第四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五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第三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第三连接点;
所述第四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五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和所述第六电池串的第四连接点位置共点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单元的第四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巴义敏吕井成鲍家兴李纪伟于平蒲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