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00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支撑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管外周圈的铜绞线及包裹住支撑管和铜绞线的外套管,所述铜绞线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外套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支撑管上端设置上管接头,所述支撑管下端设置下管接头,所述上接头中心设置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靠近进水端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上斜孔,所述上斜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下接头中心设置下中心孔,所述下中心孔靠近下管接头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下斜孔,所述下斜孔与冷却腔连通,本水冷电缆能够实现高进低出、无内压、使用寿命长、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
本技术涉及水冷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水冷电缆在冶金电弧炉、矿热炉,感应炉、电阻炉等设备上广泛使用,其结构一般由铜接头、铜软线、外套管、不锈钢卡箍、支承附件等部分组成。冷却水进、出方向可以选择在水冷电缆的任意一端,整根电缆类似于连通器。但在使用时冷却水必须低进高出,避免造成水冷电缆内部缺水,引起电缆发热损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水冷电缆也不能满足现代设备的需求。原来使用的电炉功率都比较小,所以使用干式裸铜线电缆传输电流,现有的电炉功率越来越大,裸电缆根本满足不了设备运行,必须使用大截面水冷电缆,但是水冷却必须采取高进低出方式,利用出水直接冷却电炉导电静接头,很显然现有的水冷电缆无法满足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进低出、无内压、使用寿命长、冷却效果好的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支撑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管外周圈的铜绞线及包裹住支撑管和铜绞线的外套管,所述铜绞线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外套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支撑管上端设置上管接头,下端设置下管接头,所述上管接头侧壁均匀设置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上接头中心设置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上端为进水端,下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伸至冷却腔内,所述上中心孔靠近封闭端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上斜孔,所述上斜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下接头中心设置下中心孔,所述下中心孔下端为出水端,上端与下管接头连通,所述下中心孔靠近下管接头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下斜孔,所述下斜孔与冷却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上斜孔的总水流截面大于或等于上中心孔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下斜孔的总水流截面小于上中心孔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下斜孔的总水流截面与下管接头的水流截面之和大于上中心孔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上中心孔的孔径与下中心孔的孔径大小一致,所述上管接头的孔径与下管接头的孔径大小一致。作为优选,所述上斜孔至少3个,所述下斜孔至少3个,所述上斜孔的孔径大于下斜孔的孔径或者所述上斜孔的个数多于下斜孔的个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冷却水从上中心孔的进水端进入,从上斜孔进入冷却腔,由下斜孔进入下中心孔排出,由于下斜孔的孔径小于上斜孔的孔径,因此出水慢,冷却腔内从下至上逐渐充满冷却水,而后冷却水从上管接头的通水孔进入支撑管中,沿着下管接头进入下中心孔流出,冷却水充满整个支撑管,实现整个水冷电缆的高进低出、冷却效果好;第二:若干下斜孔的总水流量与下管接头的水流量之和大于上中心孔的水流量,冷却水在充满电缆冷却的同时也不会对外套管产生压力,避免对电缆产生水压破坏,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支撑管、2是铜绞线、3是外套管、4是上接头、5是下接头、6是冷却腔、7是上管接头、7.1是通水孔、7.2是上齿纹、8是下管接头、9是上中心孔、9.1是进水端、9.2是封闭端、9.3是上斜孔、10是下中心孔、10.1是出水端、10.2是下斜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支撑管1,均匀分布在支撑管1外周圈的铜绞线2及包裹住支撑管1和铜绞线2的外套管3,所述铜绞线2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4和下接头5;所述外套管3与支撑管1之间形成冷却腔6;所述支撑管1上端设置上管接头7,下端设置下管接头8,所述上管接头7侧壁均匀设置若干通水孔7.1,所述通水孔7.1与冷却腔6连通;所述上接头4中心设置上中心孔9,所述上中心孔9上端为进水端9.1,下端为封闭端9.2,所述封闭端9.2伸至冷却腔6内,所述上中心孔9靠近封闭端9.2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上斜孔9.3,所述上斜孔9.3与冷却腔6连通;所述下接头5中心设置下中心孔10,所述下中心孔10下端为出水端10.1,上端与下管接头8连通,所述下中心孔10靠近下管接头8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下斜孔10.2,所述下斜孔10.2与冷却腔6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上斜孔9.3的总水流截面大于或等于上中心孔9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下斜孔10.2的总水流截面小于上中心孔9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下斜孔10.2的总水流截面与下管接头8的水流截面之和大于上中心孔9的水流截面。作为优选,所述上中心孔9的孔径与下中心孔10的孔径大小一致,所述上管接头8的孔径与下管接头8的孔径大小一致。作为优选,所述上斜孔至少3个,所述下斜孔至少3个,所述上斜孔9.3的孔径大于下斜孔10.2的孔径或者所述上斜孔9.3的个数多于下斜孔10.2的个数。本水冷电缆工作原理:冷却水从上中心孔9的进水端9.1进入,从上斜孔9.3进入冷却腔6,由下斜孔10.2进入下中心孔10排出,由于下斜孔10.2的孔径小于上斜孔9.3的孔径(或者上斜孔9.3的个数多于下斜孔10.2的个数),因此出水慢,冷却腔6内从下至上逐渐充满冷却水,而后冷却水从上管接头7的通水孔7.1进入支撑管1中,沿着下管接头8进入下中心孔10流出,冷却水充满整个支撑管1,实现整个水冷电缆的高进低出、冷却效果好;所有下斜孔10.2的总水流截面与下管接头8的水流截面之和大于上中心孔9的水流截面,冷却水在充满电缆冷却的同时也不会对外套管3产生压力,避免对电缆产生水压破坏,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支撑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管外周圈的铜绞线及包裹住支撑管和铜绞线的外套管,所述铜绞线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支撑管上端设置上管接头,下端设置下管接头,所述上管接头侧壁均匀设置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上接头中心设置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上端为进水端,下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伸至冷却腔内,所述上中心孔靠近封闭端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上斜孔,所述上斜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下接头中心设置下中心孔,所述下中心孔下端为出水端,上端与下管接头连通,所述下中心孔靠近下管接头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下斜孔,所述下斜孔与冷却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主要包括设置在中心的支撑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管外周圈的铜绞线及包裹住支撑管和铜绞线的外套管,所述铜绞线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与支撑管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支撑管上端设置上管接头,下端设置下管接头,所述上管接头侧壁均匀设置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上接头中心设置上中心孔,所述上中心孔上端为进水端,下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伸至冷却腔内,所述上中心孔靠近封闭端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上斜孔,所述上斜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下接头中心设置下中心孔,所述下中心孔下端为出水端,上端与下管接头连通,所述下中心孔靠近下管接头的一侧侧壁设置若干下斜孔,所述下斜孔与冷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流向无内压水冷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海金俊曹杰吴鑫月薛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诚冶金电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