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96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包含底座、支撑于底座上试验箱、支撑于底座上的加固机构、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试验箱包含相邻的多个第一压板和多个相邻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围拢成一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能够填入试验土;还包含有掘进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加固机构,所述第一压板能够在施压组件的推动下沿侧向对收纳腔室内的试验土施加压力;所述掘进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压板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
本技术涉属于岩土工程模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型深基坑工程屡见不鲜,其复杂程度、设计以及施工难度也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基坑工程的显著新特点有“深、大、近、难”,其研究也广泛涉及到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渗流和振动等力学领域,渗流和交通荷载对基坑工程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地铁作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各大城市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而得到快速发展,不同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难免会碰到上下交叠的情况,其施工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常需要试验研究探究。基于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配置有掘进机构,通过掘进机构挖出试验箱里的试验土,以达到能够模拟实际挖掘隧道的场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包含底座、支撑于底座上试验箱、支撑于底座上的加固机构、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试验箱包含相邻的多个第一压板和多个相邻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围拢成一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能够填入试验土;交叠隧道试验系统还包含有掘进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加固机构,所述第一压板能够在施压组件的推动下沿侧向对收纳腔室内的试验土施加压力;所述掘进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压板设置。较佳地,所述加固机构包含:第一框架,支撑于底座上,包含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试验箱的外周侧;及第二框架,支撑于底座上,包含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另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挖掘过孔,所述掘进机构能够穿过所述挖掘过孔以将所述试验土通过所述挖掘过孔掘出。较佳地,所述掘进机构包含支撑架、盾构组件、以及支撑于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盾构组件包含筒体、套设在筒体内的旋挖螺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盾构组件相对所述支撑架活动;其中,所述盾构组价包含有用于驱动旋挖螺杆转动以挖掘试验土的第二驱动件。较佳地,所述试验箱包含两个相邻的第一压板和两个相邻的第二压板,从竖向上观察,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构成为四边形结构,每一第二压板对应地配置有多个掘进机构,其中,两相邻的第二压板分别对应的掘进机构在竖向上间隔配置。较佳地,交叠隧道试验系统还包含有具有导油回路的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分别连通所述施压组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较佳地,所述第一框架包含四个加固壁,四个所述加固壁沿竖向方向上的截面构成为四边形的结构,各所述加固壁包含沿竖向方向两两相互固接且长度方向正交于竖向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框架包含四个加固组件,各所述加固组件配置于一加固壁的外周侧以将后者支撑,各所述加固组件包含沿长度方向沿竖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柱,沿第一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依序间隔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对应于第二压板的所述加固壁上开设有观测口;所述观测口位于所述两第二支撑柱之间。较佳地,包含有光源装置、拍摄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试验箱和试验土构成为透明结构,所述光源装置包含有激光源和滤镜,所述滤镜将激光源的光线转成面光源并投射至试验土上,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喷洒装置洒水过程中试验土的位移变化,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含配置于实验土内部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渗压计;所述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渗压计以及拍摄装置分别电信号连接于计算机。较佳地,包含有上支架和支撑于上支架用于对试验土由上至下施压的竖向压力加载机构,所述上支架支撑于加固机构上。较佳地,包含注水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具有设置于试验土下侧以向下排出渗流的水的排水口;所述注水装置连通水源、且包含有多个出水口,各所述出水口沿上下方向间隔配置对不同深度处的试验土进行注水、以改变不同深度的试验土的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配置有掘进机构,通过掘进机构挖出试验箱里的试验土,以达到能够模拟实际挖掘隧道的场景目的。附图说明图1和图2绘制了本技术的交叠隧道试验系统从相邻的两侧向上观察的示意图。图3和图4绘制了本技术的掘进机构的示意图。图5绘制了本技术的试验箱、底座和加固机构从上侧(即沿竖向由上往下)观察的示意图。图6绘制了本技术的交叠隧道试验系统从上侧观察的示意图。图7绘制了本技术的上支架从上侧观察的示意图。图8绘制了本技术的上支架从侧向上观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上端”、“下端”、“上段”、“下段”、“上侧”、“下侧”、“中间”、“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现结合图1至图8对本申请的方案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参考图1和图2,包含底座2、支撑于底座2上试验箱1、支撑于底座2上的加固机构、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试验箱1包含相邻的多个第一压板11和多个相邻的第二压板12,所述第一压板11和第二压板12围拢成一收纳腔室13,所述收纳腔室13能够填入试验土。交叠隧道试验系统还包含有掘进机构8,所述第二压板12固定支撑于所述加固机构,所述第一压板11能够在施压组件的推动下沿侧向对收纳腔室13内的试验土施加压力。所述掘进机构8对应于所述第二压板12设置。结合图5和图6,所述加固机构包含支撑于底座2上的第一框架3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3包含多个第一支撑柱31,所述第一支撑柱31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试验箱1的外周侧。第二框架包含多个第二支撑柱4,所述第二支撑柱4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另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第一框架3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框架3和所述第二压板12上开设有挖掘过孔,所述掘进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包含底座、支撑于底座上试验箱、支撑于底座上的加固机构、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试验箱包含相邻的多个第一压板和多个相邻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围拢成一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能够填入试验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掘进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加固机构,所述第一压板能够在施压组件的推动下沿侧向对收纳腔室内的试验土施加压力;所述掘进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压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包含底座、支撑于底座上试验箱、支撑于底座上的加固机构、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试验箱包含相邻的多个第一压板和多个相邻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围拢成一收纳腔室,所述收纳腔室能够填入试验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掘进机构,所述第二压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加固机构,所述第一压板能够在施压组件的推动下沿侧向对收纳腔室内的试验土施加压力;所述掘进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压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含:
第一框架,支撑于底座上,包含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试验箱的外周侧;及
第二框架,支撑于底座上,包含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以长度方向平行于竖向或正交于竖向的另一方延伸的方式围拢、以支撑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周侧;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压板上开设有挖掘过孔,所述掘进机构能够穿过所述挖掘过孔以将所述试验土通过所述挖掘过孔掘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机构包含支撑架、盾构组件、以及支撑于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盾构组件包含筒体、套设在筒体内的旋挖螺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盾构组件相对所述支撑架活动;其中,所述盾构组价包含有用于驱动旋挖螺杆转动以挖掘试验土的第二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叠隧道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包含两个相邻的第一压板和两个相邻的第二压板,从竖向上观察,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构成为四边形结构,每一第二压板对应地配置有多个掘进机构,其中,两相邻的第二压板分别对应的掘进机构在竖向上间隔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峰张会芝黄凌君陈孝国杨悦付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