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96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底座和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下端内壁转动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外壁均匀固定安装有车窗,所述底座通过地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上端通过卡扣与第一外壳固定卡接在一起,所述卡扣还包括挡杆、转轴、第一卡钩、把手和第二卡钩,所述挡杆的中部上端通过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展开面对更多人进行参观教学,还能够闭合进行体验教学,同时提高了火灾逃生几率,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设备
,具体为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
技术介绍
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通常与现实车厢相同呈封闭状态,当使用者面对大量观众时,只能够分批次进入到内部体验参观教学,从而导致现有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无法一次性教学大量观众的问题,当使用者进入到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内部进行体验参观不慎着火时,当火势无法控制时,从车门逃生的可能性降低,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缓解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底座和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下端内壁转动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外壁均匀固定安装有车窗;所述底座通过地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上端通过卡扣与第一外壳固定卡接在一起;所述卡扣还包括挡杆、转轴、第一卡钩、把手和第二卡钩,所述挡杆的中部上端通过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第一外壳的内壁转动安装,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对称固定安装在转轴的侧部外壁,所述挡杆包裹在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的内壁,所述挡杆的外壁滑动支撑在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外壁还设置有车门,所述车门通过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转动安装。优选的,所述卡扣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杆的中部外壁,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通过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扣还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卡钩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一侧外壁,所述第二卡钩通过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另一侧外壁。优选的,所述卡扣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均匀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中部外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展开供观众观看内部全局布置时,先安排人员在外侧扶住第三外壳,接着再安排工作人员通过车门进入到装置内部,然后向下转动把手,通过把手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一卡钩的前端围绕转轴向下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卡钩前端围绕转轴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内壁沿挡杆外壁向下滑动,直到挡杆的前端无遮挡时停止转动把手,达到将卡扣解锁的目的,接着由外部众人缓缓的将第三外壳放下即可,第三外壳和第二外壳可通过缓冲轴与底座转动安装,从而方便一个人操作卡扣将第二外壳打开,通过将第三外壳打开达到将装置展开供观众观看的目的,方便了装置面对众人进行教学;当装置需要进行体验教学时,同理反向操作将装置闭合即可,然后打开车门进入内部进行体验教学,当装置内部不慎着火后,同理通过把手解开卡扣,将第三外壳或第二外壳打开,此时利用第二外壳或第三外壳的自重快速打开,方便了体验者逃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闭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扣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底座;4、车门;5、车窗;6、第三外壳;7、卡扣;8、固定块;9、挡杆;10、转轴;11、第一连接块;12、第一卡钩;13、把手;14、第二连接块;15、第二卡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的方位或位置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底座3和第三外壳6;第一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上端,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下端内壁转动安装在底座3的上端,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外壁均匀固定安装有车窗5;底座3通过地面固定安装;第一外壳1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卡扣7,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上端通过卡扣7与第一外壳1固定卡接在一起;卡扣7还包括挡杆9、转轴10、第一卡钩12、把手13和第二卡钩15,挡杆9的中部上端通过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转轴10的两端通过第一外壳1的内壁转动安装,转轴1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外壳1的内壁,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对称固定安装在转轴10的侧部外壁,挡杆9包裹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的内壁,挡杆9的外壁滑动支撑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的内壁,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展开供观众观看内部全局布置时,先安人员在外侧扶住第三外壳6,接着再安排工作人员通过车门4进入到装置内部,然后向下转动把手13,通过把手13带动转轴10转动,通过转轴10带动第一卡钩12的前端围绕转轴10向下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卡钩15前端围绕转轴10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内壁沿挡杆9外壁向下滑动,直到挡杆9的前端无遮挡时停止转动把手13,达到将卡扣7解锁的目的,接着由外部众人缓缓的将第三外壳6放下即可,第三外壳6和第二外壳2可通过缓冲轴与底座3转动安装,从而方便一个人操作卡扣7将第二外壳2打开,通过将第三外壳6打开达到将装置展开供观众观看的目的,方便了装置面对众人进行教学;当装置需要进行体验教学时,同理反向操作将装置闭合即可,然后打开车门4进入内部进行体验教学,当装置内部不慎着火后,同理通过把手13解开卡扣7,将第三外壳6或第二外壳2打开,此时利用第二外壳2或第三外壳6的自重快速打开,方便了体验者逃生。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外壁还设置有车门4,车门4通过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转动安装,卡扣7还包括固定块8,固定块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杆9的中部外壁,固定块8的上端通过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卡扣7还包括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4,第一卡钩12通过第一连接块11固定连接在转轴10的一侧外壁,第二卡钩15通过第二连接块14固定连接在转轴10的另一侧外壁,卡扣7还包括把手13,把手13均匀固定连接在转轴10的中部外壁。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展开供观众观看内部全局布置时,先安排人员在外侧扶住第三外壳6,接着再安排工作人员通过车门4进入到装置内部,然后向下转动把手13,通过把手13带动转轴10转动,通过转轴10带动第一卡钩12的前端围绕转轴10向下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卡钩15前端围绕转轴10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内壁沿挡杆9外壁向下滑动,直到挡杆9的前端无遮挡时停止转动把手13,达到将卡扣7解锁的目的,接着由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底座(3)和第三外壳(6);所述第一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下端内壁转动安装在底座(3)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外壁均匀固定安装有车窗(5);所述底座(3)通过地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卡扣(7),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上端通过卡扣(7)与第一外壳(1)固定卡接在一起;所述卡扣(7)还包括挡杆(9)、转轴(10)、第一卡钩(12)、把手(13)和第二卡钩(15),所述挡杆(9)的中部上端通过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0)的两端通过第一外壳(1)的内壁转动安装,所述转轴(1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外壳(1)的内壁,所述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对称固定安装在转轴(10)的侧部外壁,所述挡杆(9)包裹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的内壁,所述挡杆(9)的外壁滑动支撑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的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高铁动车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底座(3)和第三外壳(6);所述第一外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下端内壁转动安装在底座(3)的上端,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外壁均匀固定安装有车窗(5);所述底座(3)通过地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卡扣(7),所述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上端通过卡扣(7)与第一外壳(1)固定卡接在一起;所述卡扣(7)还包括挡杆(9)、转轴(10)、第一卡钩(12)、把手(13)和第二卡钩(15),所述挡杆(9)的中部上端通过第二外壳(2)与第三外壳(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0)的两端通过第一外壳(1)的内壁转动安装,所述转轴(1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外壳(1)的内壁,所述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对称固定安装在转轴(10)的侧部外壁,所述挡杆(9)包裹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15)的内壁,所述挡杆(9)的外壁滑动支撑在第一卡钩(12)与第二卡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岩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