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
本技术涉及教学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
技术介绍
人类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人们开始逐渐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产生密切的关注。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资源,以及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成为工程师急于解决的问题。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在能量消耗的同时也常常伴有能量的流失,因此对能量的回收技术至关重要。常见的能量回收形式有重力势能的回收、弹性势能的回收和惯性势能的回收。现有的能量回收装置普遍存在回收效率较低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现如今回收势能的主要方式是液压回收系统,其次,飞轮回收系统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节能途径的技术并不孤立,通常紧密联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形成综合的节能技术。当前的液压回收系统由于液压缸与活塞等结构的问题,在势能回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这是由于回收能量的过程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造成的;同样,在飞轮回收系统中,由于飞轮不能处于绝对真空的环境,以及轴承精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其能量回收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为进行以上三种不同势能形式的回收方式、回收效率、回收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学生提供机械和电气部件拆装、软件编程、系统功能拓展等实验,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以对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惯性势能三种不同势能形式的回收方式、回收效率、回收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CAN分析仪、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一电机、重力势能装置(2)、第二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弹性势能装置(3)、第三电机控制器、第三电机、惯性势能装置(4)和储能电池;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弹性势能装置(3)和惯性势能装置(4)安装在试验台(1)上;所述上位机与所述CAN分析仪电连接,所述CAN分析仪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第三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以电动机或发电机模式工作,以及用于在第一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进行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变换;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机械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在电动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储存重力势能,所述第一电机在发电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释放重力势能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和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以电动机或发电机模式工作,以及用于在第二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进行交流电与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教学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CAN分析仪、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一电机、重力势能装置(2)、第二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弹性势能装置(3)、第三电机控制器、第三电机、惯性势能装置(4)和储能电池;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弹性势能装置(3)和惯性势能装置(4)安装在试验台(1)上;所述上位机与所述CAN分析仪电连接,所述CAN分析仪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第三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以电动机或发电机模式工作,以及用于在第一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进行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变换;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机械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在电动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储存重力势能,所述第一电机在发电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释放重力势能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和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以电动机或发电机模式工作,以及用于在第二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进行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变换;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弹性势能装置(3)机械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在电动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弹性势能装置(3)储存弹性势能,所述第二电机在发电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弹性势能装置(3)释放弹性势能并驱动所述第二电机发电;所述第三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机和储能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机以电动机或发电机模式工作,以及用于在第三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进行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变换;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惯性势能装置(4)机械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在电动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惯性势能装置(4)储存惯性势能,所述第三电机在发电机模式下工作时,所述惯性势能装置(4)释放惯性势能并驱动所述第三电机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势能装置(2)包括竖直的架体(5),所述架体(5)包括两根竖直的滑轨(6),还包括载物台(7),所述载物台(7)可装载重物并可在所述两根竖直的滑轨(6)上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载物台(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载物台固定连接的齿条(8),所述架体(5)上在所述两根竖直的滑轨(6)的背面设置有多个水平传动组件和一个竖直传动组件,所述多个水平传动组件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开布置,每个所述水平传动组件均包括安装在所述架体(5)上的水平转轴(9)、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转轴(9)上的可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的齿条(8)配合的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转轴(9)的端部上的锥齿轮,所述竖直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架体(5)上的竖直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吉彬,张驰,练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