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94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信号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包括灯杆和信号灯,所述灯杆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上的安装杆,所述信号灯固定安装在安装杆上,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部和滑移部,所述固定部固设在地面上,所述滑移部插设在固定部内且在固定部内滑移,固定部内设置有驱动件,滑移部通过驱动件在固定部内滑移,滑移部朝向远离或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所述安装杆连接在滑移部远离固定部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调节高度,设置在道路交汇处,在大卡车可通行时间段使信号灯升高,降低大卡车阻挡视线的概率,同时降低了跟车闯红灯的概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
本技术涉及信号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
技术介绍
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也叫红绿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通常用于道路交汇处,指挥过往的车轮和行人有秩序的通行。现有的交通信号灯(如图1所示)包括灯杆1和信号灯2,所述灯杆1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101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101上的安装杆102,所述信号灯2固定安装在安装杆102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交通信号灯高度固定,当大卡车经过时会阻挡后面车辆的视线从而导致跟车闯红灯的情况发生,一方面后车驾驶员需要申诉,浪费了驾驶员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交警的时间,另一方面跟车闯红灯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能够调节高度,设置在道路交汇处,在大卡车可通行时间段使信号灯升高,降低大卡车阻挡视线的概率,同时降低了跟车闯红灯的概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包括灯杆和信号灯,所述灯杆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上的安装杆,所述信号灯固定安装在安装杆上,所述固定杆包括固定部和滑移部,所述固定部固设在地面上,所述滑移部插设在固定部内且在固定部内滑移,固定部内设置有驱动件,滑移部通过驱动件在固定部内滑移,滑移部朝向远离或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所述安装杆连接在滑移部远离固定部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滑移部在固定部上滑移实现信号灯高度的调节在大卡车可通行时间段使信号灯升高,降低大卡车阻挡视线的概率,降低了跟车闯红灯的概率;在大卡车不可通行的时间段使信号灯降低,从而减缓高处风对信号灯的影响,防止信号灯的损坏或掉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部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滑移部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通过弹力使支撑杆向远离滑移部方向转动,所述安装杆上固设有抵接块,支撑杆通过扭簧的弹力抵接在抵接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配合抵接块,能够对安装杆进行支撑,增加安装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部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杆通过转动沉头设置于放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开设,在滑移部朝向地面方向滑移时,能够将支撑杆收缩至放置槽内,防止支撑杆对滑移部插入固定部内产生影响,方便滑移部插入固定部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上固设有减震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垫的开设能够减缓支撑杆对抵接块的撞击力,从而降低支撑杆和抵接块因撞击而损坏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与抵接块抵接处开设有倒角,所述抵接块朝向支撑杆一侧对应支撑杆开设有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和斜面的开设能够使安装杆上的重力通过斜面传导至支撑杆上,再传导至固定杆上,从而使安装杆和固定杆的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上对应支撑杆固设有导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在滑移部向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时能够导向驱动支撑杆向放置槽内滑移,方便了支撑板收入放置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固设在地面一端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螺栓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用于安装膨胀螺栓,从而固定在地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和固定部之间固设有若干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用于增加安装板和固定部之间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驱动件驱动滑移部在固定部上滑移实现信号灯高度的调节在大卡车可通行时间段使信号灯升高,降低大卡车阻挡视线的概率,降低了跟车闯红灯的概率;在大卡车不可通行的时间段使信号灯降低,从而减缓高处风对信号灯的影响,防止信号灯的损坏或掉落;支撑杆配合抵接块,能够对安装杆进行支撑,增加安装杆和固定杆之间的结构强度;倒角和斜面的开设能够使安装杆上的重力通过斜面传导至支撑杆上,再传导至固定杆上,从而使安装杆和固定杆的结构更加稳定;导向板在滑移部向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时能够导向驱动支撑杆向放置槽内滑移,方便了支撑板收入放置槽内;安装板用于安装膨胀螺栓,从而固定在地面上。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灯杆;101、固定杆;1011、固定部;1012、滑移部;102、安装杆;2、信号灯;3、驱动件;4、支撑杆;5、扭簧;6、抵接块;7、放置槽;8、减震垫;9、倒角;10、斜面;11、导向板;12、安装板;13、螺栓孔;1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包括灯杆1和信号灯2,灯杆1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101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101上的安装杆102,信号灯2固定安装在安装杆102上,固定杆101包括固设在地面上的固定部1011和插设在固定部1011内且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的滑移部1012,固定部1011和滑移部1012均为杆状,固定部1011内设置有驱动件3,驱动件3优选电缸,滑移部1012通过驱动件3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滑移部1012朝向远离或靠近地面方向滑移,安装杆102连接在滑移部1012远离固定部1011一端;通过驱动件3驱动滑移部1012在固定部1011上滑移实现信号灯2高度的调节在大卡车可通行时间段使信号灯2升高,降低大卡车阻挡视线的概率,降低了跟车闯红灯的概率;在大卡车不可通行的时间段使信号灯2降低,从而减缓高处风对信号灯2的影响,防止信号灯2的损坏或掉落。参照图2和图3,滑移部1012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和滑移部1012之间安装有扭簧5,扭簧5通过弹力使支撑杆4向远离滑移部1012方向转动,安装杆102上固设有抵接块6,支撑杆4通过扭簧5的弹力抵接在抵接块6上,支撑杆4配合抵接块6,能够对安装杆102进行支撑,增加安装杆102和固定杆101之间的结构强度;滑移部1012上开设有放置槽7,支撑杆4通过转动沉头设置于放置槽7内,放置槽7的开设,在滑移部1012朝向地面方向滑移时,能够将支撑杆4收缩至放置槽7内,防止支撑杆4对滑移部1012插入固定部1011内产生影响,方便滑移部1012插入固定部1011内;抵接块6上固设有减震垫8,减震垫8的开设能够减缓支撑杆4对抵接块6的撞击力,从而降低支撑杆4和抵接块6因撞击而损坏的概率;支撑杆4与抵接块6抵接处开设有倒角9,抵接块6朝向支撑杆4一侧对应支撑杆4开设有斜面10,倒角9和斜面10的开设能够使安装杆102上的重力通过斜面10传导至支撑杆4上,再传导至固定杆101上,从而使安装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包括灯杆(1)和信号灯(2),所述灯杆(1)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101)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101)上的安装杆(102),所述信号灯(2)固定安装在安装杆(10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1)包括固定部(1011)和滑移部(1012),所述固定部(1011)固设在地面上,所述滑移部(1012)插设在固定部(1011)内且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固定部(1011)内设置有驱动件(3),滑移部(1012)通过驱动件(3)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滑移部(1012)朝向远离或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所述安装杆(102)连接在滑移部(1012)远离固定部(1011)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包括灯杆(1)和信号灯(2),所述灯杆(1)包括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的固定杆(101)和一体成型于固定杆(101)上的安装杆(102),所述信号灯(2)固定安装在安装杆(10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1)包括固定部(1011)和滑移部(1012),所述固定部(1011)固设在地面上,所述滑移部(1012)插设在固定部(1011)内且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固定部(1011)内设置有驱动件(3),滑移部(1012)通过驱动件(3)在固定部(1011)内滑移,滑移部(1012)朝向远离或靠近地面方向滑移,所述安装杆(102)连接在滑移部(1012)远离固定部(1011)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部(1012)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和滑移部(1012)之间安装有扭簧(5),所述扭簧(5)通过弹力使支撑杆(4)向远离滑移部(1012)方向转动,所述安装杆(102)上固设有抵接块(6),支撑杆(4)通过扭簧(5)的弹力抵接在抵接块(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绍红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宏恒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