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82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包括有承载板,承载板的正面分布有若干正面针点单元,承载板的反面对应正面针点单元的位置分布有反面针点单元,正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反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间隔分布。由此,各个针点本体所构成的正面针点与反面针点呈镜像排布,且可以叠加错位,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且分布合理。同一面相邻针点的中心间距由0.6mm增加到0.69mm。这样可有效避免相邻针孔破边的风险。以降低对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节约成本,提高测试稳定性。

Small double-sided gold finger t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
技术介绍
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在产品定义、外观设计和功能应用等等方面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种类及功能千差万别,但其对应的连接接口类型已标准化。以苹果产品为例,其作为该行业的领头羊,其所有的消费类产品的充电及通讯接口使用的均是统一型号。如何实现对该接头的快速、精准、稳定的测试,是该领域所需要攻克的难题但是目前测试该款接头的供应商共同面临的挑战是:1.每个金手指必须植两根探针才能完成测试。2.正反面的金手指对称,且探针必须同时接触金手指。3.设计对应的针载板模组时,必须要考虑正反面的探针要错开位置,防止在没有放入接头的情况下损伤探针。4.探针的额定电流需要满足2A以上,但测试行业的探针额定电流达到2A的话,探针直径至少需要φ0.5mm。若要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必须通过提高针板上针孔的加工精度来完成。现阶段行业内在设计针板时,在同一面的相邻针点的中心间距为0.6mm。使用φ0.5mm的探针,对应针孔至少需要φ0.52mm,相邻针孔的壁厚仅为0.08mm,累计机械加工误差的话,很容易造成相邻针孔破边(破边即导致短路)。因此,只能通过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来满足使用需求,从而造成加工成本的上升。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本技术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包括有承载板,其中:所述承载板的正面分布有若干正面针点单元,所述承载板的反面对应正面针点单元的位置分布有反面针点单元,所述正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所述反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所述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间隔分布。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正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距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距分布;所述间距为0.6至0.7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间距为0.69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正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隙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隙分布;所述间隙为0.6至0.7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间隙为0.69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位于承载板同一位置的正面针点单元与反面针点单元内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之间相互等间隔分布;所述间隔为0.6至0.7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间隔为0.69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的直径为0.5至0.6mm。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的直径为0.52mm。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中,所述承载板的壁厚为0.15至0.2mm。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各个针点本体所构成的正面针点与反面针点呈镜像排布,且可以叠加错位,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且分布合理。2、同一面相邻针点的中心间距由0.6mm增加到0.69mm。这样可有效避免相邻针孔破边的风险。3、以降低对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节约成本,提高测试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反面采用虚线表示)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承载板2正面针点单元3第一正面针点本体4第二正面针点本体5第一反面针点本体6第二反面针点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包括有承载板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满足双面金手指功能测试的需要,在承载板1的正面分布有若干正面针点单元2,承载板1的反面对应正面针点单元2的位置分布有反面针点单元。具体来说,为了后续探针的顺利安装,在正面针点单元2至少分布有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反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并且,考虑到处于正反两面的各个针点本体的有序分布,满足同一面等间距,反面相互错位排布的设置需要,本技术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间隔分布。结合本技术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正面针点单元2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之相互等间距分布。同时,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之相互等间距分布。考虑到常规双面金手指的结构,该间距可为0.6至0.7mm。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发现,其以0.69mm为佳。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应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正面针点单元2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之相互等间隙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之相互等间隙分布。同样的,该间隙可为0.6至0.7mm。且以0.69mm为佳。为了实现更为合理的布局,位于承载板1同一位置的正面针点单元2与反面针点单元内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之间相互等间隔分布。同样,该间隔可为0.6至0.7mm。且以0.69mm为佳。由此,各个针点本体所构成的正面针点与反面针点呈镜像排布,且在正反叠加之后,正反面的针点位置刚好错开排布,相互之间不收影响。进一步来看,第一正面针点本体3、第一反面针点本体5、第二正面针点本体4、第二反面针点本体6的直径为0.5至0.6mm。考虑到常规探针安插需要,直径可优选为0.52mm,拥有较佳的兼容性。再进一步来看,承载板1的壁厚为0.15至0.2mm,可优选为0.17mm。这样,避免了相邻针孔破边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提高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包括有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正面分布有若干正面针点单元,所述承载板的反面对应正面针点单元的位置分布有反面针点单元,所述正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所述反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所述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包括有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正面分布有若干正面针点单元,所述承载板的反面对应正面针点单元的位置分布有反面针点单元,所述正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所述反面针点单元至少分布有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所述第一正面针点本体、第一反面针点本体、第二正面针点本体、第二反面针点本体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正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距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不同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距分布;所述间距为0.6至0.7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为0.6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双面金手指测试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正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正面针点本体与第二正面针点本体之相互等间隙分布;位于相同平面且同一个反面针点单元之间的第一反面针点本体与第二反面针点本体之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熙诺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