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7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属于土壤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料筒,机体上且位于工作台上方设置有用于朝向料筒内移动的击实机构,工作台上且位于工作台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杆,两侧驱动杆的同一端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杆,两侧驱动杆远离转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料筒外壁贴合的弧形板,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驱动杆转动、以带动两侧弧形板同时靠近或远离料筒的驱动件,当需要将料筒取下时,通过驱动件带动两侧弧形板远离料筒,将料筒取下,方便对料筒内的土壤进行清理,提高了土壤密度仪的使用效果。

An electric relative soil density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
本技术涉及土壤检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
技术介绍
电动土壤相对密度仪是一种电子土壤密度测量仪器,主要由机身、控制面板、传动机构、量筒、振动锤等零部件组成。本仪器适用于颗粒直径小于5mm的无凝聚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以测定土的最大密度和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其相对密度。授权公告号为CN2063696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土壤相对密度仪,包括外侧的机架,机架整体为长方体,机架的前方向内凹陷,其上方固定有冲击单元,冲击单元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半圆形状的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有料筒,料筒呈圆柱状,冲击单元包括冲击杆,冲击杆底部为圆柱形,其直径小于料筒的内径,机架内还设有震击单元,其包括位于料筒两侧的震击杆,将料筒夹持在内。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将料筒固定至工作台上,实验完毕后难以将料筒取下对料筒内压实的土壤进行清理,降低了土壤密度仪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将料筒取下对料筒内的土壤进行清理的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料筒,所述机体上且位于工作台上方设置有用于朝向料筒内移动的击实机构,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工作台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杆,两侧所述驱动杆的同一端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的转动杆,两侧所述驱动杆远离转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料筒外壁贴合的弧形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驱动杆转动、以带动两侧弧形板同时靠近或远离料筒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带动两侧驱动杆转动,使得两侧驱动杆带动弧形板朝向料筒移动,从而使得弧形板将料筒夹紧,从而使得料筒被固定至工作台上,当需要将料筒取下时,通过驱动件带动两侧弧形板远离料筒,将料筒取下,方便对料筒内的土壤进行清理,提高了土壤密度仪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转动杆上的涡轮,所述工作台上垂直于工作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且转动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上与杆体同轴设置有用于与两侧所述涡轮同时啮合的蜗杆,所述杆体远离蜗杆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两侧弧形板同时朝向料筒移动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蜗杆转动,因涡轮与蜗杆啮合,使得蜗杆可带动涡轮转动,使得涡轮带动转动杆于工作台上转动,使得转动杆带动驱动杆上的弧形板朝向料筒移动,因涡轮位于蜗杆的两侧,使得两侧涡轮的转向相反,从而使得两侧弧形板可同时朝向料筒移动将料筒夹紧,采用涡轮和蜗杆啮合的方式具有自锁功能,可使得弧形板将料筒夹紧后自动固定,提高了对料筒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蜗杆和两侧涡轮罩设的保护箱,所述杆体穿设且转动连接于保护箱上,所述保护箱朝向料筒的面呈开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箱可将涡轮和蜗杆罩设,从而防止涡轮和蜗杆暴露在外界生锈,间接提高了涡轮和蜗杆的使用效果,延长了涡轮和蜗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把手可拆卸连接至杆体远离蜗杆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把手可拆卸连接至杆体的端部,将转动把手于杆体上取下,在不需要使用弧形板时,防止不小心带动转动把手转动,导致驱动杆带动弧形板转动,间接提高了驱动杆带动弧形板对料筒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远离蜗杆的面上朝向杆体内开设有插槽,所述转动把手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插接至所述插槽内、以带动蜗杆转动的插块,所述连接杆远离插块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动把手固定至杆体上时,通过带动连接杆上的插块插接至杆体上的插槽内,使得转动把手固定至杆体的端部,采用插块和插槽的设置方便对转动把手固定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内且位于插槽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板,所述插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磁铁板吸附的第二磁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插块插接至插槽内时,可带动第一磁铁板吸附至第二磁铁板上,从而使得转动把手被固定至杆体的端部,方便通过转动把手带动杆体和蜗杆转动,当需要将转动把手取下时,用力带动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脱离吸附关系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弧形板朝向料筒的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增大了与料筒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弧形板对料筒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橡胶垫背离弧形板的面上设置有连接条,所述料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接条移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料筒的周向位置环向开设于料筒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侧弧形板带动橡胶垫抵接至料筒的外壁上后,橡胶垫可带动连接条移入至料筒上的连接槽内,防止弧形板在将料筒固定后,料筒沿竖直方向与弧形板之间脱离,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板对料筒的固定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需要将料筒固定至工作台上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蜗杆转动,使得蜗杆与涡轮啮合,从而使得涡轮带动转动杆于工作台上转动,使得驱动杆带动两侧弧形板朝向料筒移动,将料筒固定至工作台上,当需要将料筒取下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涡轮转动,使得两侧弧形板远离料筒,方便对料筒内的土壤进行清理;2.通过两侧弧形板将料筒固定至工作台上,此时带动第一磁铁板和第二磁铁板脱离吸附关系,使得连接杆上的插块于插槽内取出,将转动把手于杆体的端部取,防止不下心碰到转动把手带动蜗杆转动,使得弧形板脱离与料筒的抵接关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展示驱动杆、涡轮和蜗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11、工作台;12、料筒;121、驱动杆;122、转动杆;123、弧形板;124、涡轮;125、固定板;126、杆体;127、蜗杆;128、转动把手;13、保护箱;14、插槽;141、连接杆;142、插块;143、转动板;144、第一磁铁板;145、第二磁铁板;15、橡胶垫;151、连接条;152、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工作台11,工作台11上设置有料筒12,机体1上且位于工作台11上方设置有用于朝向料筒12内移动的击实机构。结合图1和图2,工作台11上且位于工作台11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杆121,两侧驱动杆121的同一端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工作台11上的转动杆122,两侧驱动杆121远离转动杆12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料筒12外壁贴合的弧形板123。如图2所示,为了驱动两侧驱动杆121带动转动杆122于工作台11上转动,使得两侧驱动杆121可带动两侧弧形板123朝向料筒12移动将料筒12夹紧,在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料筒(12),所述机体(1)上且位于工作台(11)上方设置有用于朝向料筒(12)内移动的击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且位于工作台(11)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杆(121),两侧所述驱动杆(121)远离转动杆(12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料筒(12)外壁贴合的弧形板(123),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驱动杆(121)转动、以带动两侧弧形板(123)同时靠近或远离料筒(12)的驱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料筒(12),所述机体(1)上且位于工作台(11)上方设置有用于朝向料筒(12)内移动的击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且位于工作台(11)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杆(121),两侧所述驱动杆(121)远离转动杆(12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料筒(12)外壁贴合的弧形板(123),所述工作台(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驱动杆(121)转动、以带动两侧弧形板(123)同时靠近或远离料筒(12)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转动杆(122)上的涡轮(124),所述工作台(11)上垂直于工作台(11)设置有固定板(125),所述固定板(125)上穿设且转动连接有杆体(126),所述杆体(126)上与杆体(126)同轴设置有用于与两侧所述涡轮(124)同时啮合的蜗杆(127),所述杆体(126)远离蜗杆(127)的端部设置有转动把手(1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相对土壤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蜗杆(127)和两侧涡轮(124)罩设的保护箱(13),所述杆体(126)穿设且转动连接于保护箱(13)上,所述保护箱(13)朝向料筒(12)的面呈开口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苏长川陈勇戚东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川交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