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670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其包括炉体和支架,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转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转轴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支撑在支架上,所述转轴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接有供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转轴的温度,从而减慢转轴的磨损效果。

A shaft cooling device for smelt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炼炉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冶炼炉是一个耐火砖砌成的容器。冶炼炉内装有需要进行冶炼的炉料,利用电极加热的冶炼炉为电弧炉,电极有两根或者三根且为碳材料制成的,电极插入到冶炼炉中,碳质材料炉芯装在两电极之间,发电机接在电极上,大电流通过炉芯时产生高温,使炉芯周围炉料在电流的作用下进行加热。授权公告号为CN209116731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电弧炉装置包括支架、下炉体、上炉体和炉盖,上炉体和下炉体经法兰连接形成炉体的一体结构,炉盖密封盖在上炉体的上口部,在炉盖上开设有电极孔,在下炉体的上设置有转轴,转轴水平设置,转轴安装在支架上,使炉体结构通过转轴在支架上转动,进而将炉体内的炉料倾倒出炉体。但是这样的结构中,由于转轴本身与炉体连接,且炉体的外层材料为软质的保温材料,所以转轴连接在炉体的内层上,炉体的内层温度较高,从而转轴的工作温度高,容易加快转轴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其具有降低转轴的温度,从而减慢转轴的磨损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包括炉体和支架,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转轴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转轴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支撑在支架上,所述转轴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连接有供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轴与轴承座连接,轴承座支撑在支架上,炉体的重量通过转轴支撑在支架上,转轴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上连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将水流输入到水流通道内,水流通道内的水与转轴之间进行热传递,从而将转轴的热量通过水流通道内的水带走,进而降低转轴的温度,减慢转轴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座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形成水腔,所述转轴位于水腔内,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转轴的辊轮,辊轮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形成水腔,转轴位于水腔内,在水腔内充入水时,水腔内的水通过对水腔内的转轴和辊轮进行降温,从而进一步降低转轴的温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流通道一端位于转轴的端部与供水装置连通,另一端位于转轴的侧壁上与水腔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水腔连通的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道的一端通到转轴的侧壁上并与水腔连通,从而在供水装置的作用下,供水装置能够提供的水经过水流通道和水腔,从而方便向水腔内提供流动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水泵的吸水口连通至水箱内,水泵的出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水流通道连通,出水管一端连通于出水孔,另一端与水箱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从水箱内吸出的水进入到进水管内,进水管从水流通道的一端进入,再从出水孔的一端通过出水管流入到水箱内,从而在水箱内冷却再循环的结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流通道包括主道和支道,主道为圆形孔,主道的中心线与转轴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主道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固定在轴承座上,连接盘的中心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用于连接供水装置,另一端插入到主道内,所述支道与主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道通过连接盘和连接管与供水装置连接,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盘上,连接管插入到主道内,连接盘固定在轴承座上,从而通过连接管和连接盘的相对转动方便供水装置与转轴上水流通道的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道有多个,多个支道均匀分布在主道的周向上,所述主道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转轴位于轴承座内部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道设置多个,支道均匀分布,并且主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转轴位于轴承座内的长度,从而使水均匀分布在转轴位于轴承座内的一段内,使转轴的降温比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道的一端与主道连通且支道与主道连通的位置位于主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道的一端与主道连通和位置位于主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使进入到转轴内的水沿着转轴的长度方向先对转轴的中心进行降温,再通过支道外转轴的外侧进行降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对轴承座的内部进行检修,方便在辊轮发生损坏后进行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转轴与轴承座连接,轴承座支撑在支架上,炉体的重量通过转轴支撑在支架上,转轴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在水流通道上连接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将水流输入到水流通道内,水流通道内的水与转轴之间进行热传递,从而将转轴的热量通过水流通道内的水带走,进而降低转轴的温度,减慢转轴的磨损;2.通过水流通道的一端通到转轴的侧壁上并与水腔连通,从而在供水装置的作用下,供水装置能够提供的水经过水流通道和水腔,从而方便向水腔内提供流动水;3.通过支道设置多个,支道均匀分布,并且主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转轴位于轴承座内的长度,从而使水均匀分布在转轴位于轴承座内的一段内,使转轴的降温比较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供水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水道的连通结构示意图;图4是轴承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支架;3、转轴;4、轴承座;41、上壳体;42、下壳体;43、连接耳;44、水腔;45、辊轮;5、水流通道;51、主道;52、支道;6、供水装置;61、水箱;62、水泵;63、进水管;64、出水管;7、连接盘;71、连接管;72、螺母;8、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包括炉体1和支架2,支架2为混凝土预制结构,炉体1竖直设置,在炉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转轴3,两个转轴3的中心线重合且水平设置,在支架2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4,转轴3转动连接在轴承座4上,使炉体1在转轴3的支撑下能够转动进行倾倒。参考图2和图3,由于转轴3与炉体1连接,转轴3的温度较高,在转轴3发生运动时,转轴3容易发生磨损,从而为了降低转轴3的温度,在转轴3上的内部开设有水流通道5,水流通道5连接有供水装置6,通过供水装置6向水流通道5补充水,使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将转轴3的温度带走。参考图2和图3,供水装置6包括水箱61、水泵62、进水管63和出水管64,水箱61用于储水和散热,水泵62的吸水口与水箱61的内部连通,水泵62的出水口与进水管63的一端连通,进水管63远离水泵62的一端与水流通道5的进口连通。出水管64的一端与水流通道5的出口连通,另一端连通到水箱61内。水泵62通过进水管63流入到水流通道5内的水,再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包括炉体(1)和支架(2),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转轴(3),转轴(3)转动连接在支架(2)上,所述转轴(3)的轴线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连接有轴承座(4),轴承座(4)支撑在支架(2)上,所述转轴(3)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5),水流通道(5)连接有供水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包括炉体(1)和支架(2),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转轴(3),转轴(3)转动连接在支架(2)上,所述转轴(3)的轴线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连接有轴承座(4),轴承座(4)支撑在支架(2)上,所述转轴(3)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5),水流通道(5)连接有供水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内部形成水腔(44),所述转轴(3)位于水腔(44)内,所述下壳体(4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转轴(3)的辊轮(45),辊轮(45)的轴线与转轴(3)的轴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5)一端位于转轴(3)的端部与供水装置(6)连通,另一端位于转轴(3)的侧壁上与水腔(44)连接,所述下壳体(42)的底部开设有与水腔(44)连通的出水孔(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冶炼炉转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6)包括水箱(61)、水泵(62)、进水管(63)和出水管(64),水泵(62)的吸水口连通至水箱(61)内,水泵(62)的出水口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天崔晓敬王杨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振峰矿山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