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418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包括:供铁水流动的通道本体、包覆在通道本体外部的散热壳、设置在散热壳与通道本体之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通道本体的外壁设置散热壳,使散热壳与通道本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水流过,快速流动的水在通道本体的外壁上吸收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余热回收管路,对铁水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使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水冷却通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高炉煤气的转底炉结构。
技术介绍
转底炉熔融还原技术是将配料、混料、制球和干燥后的含碳球团加入到具有环形炉膛和可转动的炉底的转底炉中,在1350℃左右炉膛温度下,在随着炉底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铁矿被碳还原。由于现有的转底炉在铁水冷却时散发的热量无法利用,造成热能的浪费,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利用能源的铁水冷却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水冷却通道。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包括:供铁水流动的通道本体、包覆在通道本体外部的散热壳、设置在散热壳与通道本体之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路连通。本专利技术在通道本体的外壁设置散热壳,使散热壳与通道本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水流过,快速流动的水在通道本体的外壁上吸收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余热回收管路,对铁水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使用效果较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流通道为至少一根弯曲的盘绕管,所述盘绕管内通有冷却水。本专利技术的铁水冷却通道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铁水,传递热量的热水可以供整个厂区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壳的外壁还设有防烫隔离层。本专利技术在散热壳的外部设置防烫隔离层的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误触碰散热壳后烫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烫隔离层由耐火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水冷却通道和散热壳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道的进热端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管道内流动有经密封腔加热的热蒸汽。本专利技术将余热回收管道与密封腔密封连接,最大限度的减小热量散失,同时有效预防了密封腔内的热蒸汽外泄后伤害操作人员,保证外部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绕管呈蛇状分布在铁水冷却通道和散热壳之间,所述盘绕管在进水侧弯曲盘绕,所述盘绕管在出水侧为直线型。本专利技术在进水侧设置成弯曲盘绕状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加热盘绕管内的冷却水,在出水侧设置成直线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盘绕管内热蒸汽的热量损失,经铁水加热的热蒸汽直接导入余热回收管路。附图说明图1为节能型转底炉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转底炉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铁水冷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底炉本体;11、方形炉体;11-1、烧嘴;11-2、煤气口;11-3、补风喷嘴;12、旋转装置;2、煤气柜;3、压块组件;4、煤气管网;5、铁水冷却通道;51、通道本体;52、散热壳;53、盘绕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如图3所示,包括:供铁水流动的通道本体51、包覆在通道本体51外部的散热壳52、设置在散热壳52与通道本体51之间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路连通。本实施例在通道本体51的外壁设置散热壳52,使散热壳52与通道本体5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水流过,快速流动的水在通道本体51的外壁上吸收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余热回收管路,对铁水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使用效果较好。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水流通道为至少一根弯曲的盘绕管53,盘绕管53内通有冷却水。本实施例的铁水冷却通道5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铁水,传递热量的热水可以供整个厂区使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散热壳52的外壁还设有防烫隔离层。本实施例在散热壳52的外部设置防烫隔离层的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误触碰散热壳52后烫伤。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防烫隔离层由耐火材料制成。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铁水冷却通道5和散热壳52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道的进热端连接,余热回收管道内流动有经密封腔加热的热蒸汽。本实施例将余热回收管道与密封腔密封连接,最大限度的减小热量散失,同时有效预防了密封腔内的热蒸汽外泄后伤害操作人员,保证外部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盘绕管53呈蛇状分布在铁水冷却通道5和散热壳52之间,盘绕管53在进水侧弯曲盘绕,盘绕管53在出水侧为直线型。本实施例在进水侧设置成弯曲盘绕状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加热盘绕管53内的冷却水,在出水侧设置成直线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盘绕管53内热蒸汽的热量损失,经铁水加热的热蒸汽直接导入余热回收管路。实施例2:转底炉的炉膛温度需要升高至1350℃左右才能工作,现有的炉膛升温方式是采用燃料加热烘膛,存在浪费燃料、不节能的缺陷。本实施例的节能型转底炉系统,采用高炉或煤气柜2内的富余煤气加热炉膛,使用效果较好。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的节能型转底炉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转底炉本体1、煤气管网4、压块组件3,所述煤气管网4的进气端与煤气柜2或高炉炉顶,所述煤气管网4的出气端与转底炉本体1的炉膛连接,所述压块组件3和转底炉本体1之间还设有铁水冷却通道5。本实施例利用煤气柜2或高炉产生的富余煤气还原转底炉内部的原料,减少了转底炉本身的加热原料消耗,降低了转底炉还原铁的成本;本实施例在压块组件3和转底炉本体1之间设置铁水冷却通道5的目的,是降低压块组件3内部铁水的温度,保护压块组件3的压头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铁水冷却通道5上设有余热回收管路,所述余热回收管路的进热端与铁水冷却通道5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管路的出热端与炼钢炉的炉膛连接。本实施例将铁水冷却通道5内在铁水降温时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回收管道传递至炼钢炉,炼钢炉充分利用铁水降温的热量,降低了炼钢炉在炼钢时的热量。本实施例的节能型转底炉系统,还包括对混合料进行压制成型的压球室,所述压球室内具有低温烘干腔,所述余热回收管路向低温烘干腔提供热源。本实施例利用转底炉本体1后端铁水冷却时产生的热量在低温烘干腔中烘干混合料,无需其他能源供应就行烘干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节能型。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铁水冷却通道5的外壁和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一根盘绕管53,所述盘绕管53内通有冷却水。本实施例的铁水冷却通道5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铁水,传递热量的热水可以供整个厂区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还包括对混合料进行压制成型的压球室,所述压球室内具有低温烘干腔,所述低温烘干腔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与盘绕管53通过连接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铁水冷却通道5由耐火材料制成,所述铁水冷却通道5的外壁上包覆有金属层,所述铁水冷却通道5和金属层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道的进热端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管道内流动有经密封腔加热的热蒸汽。本实施例将铁水冷却通道5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目的是增加铁水冷却通道5的耐用性,增加铁水冷却通道5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将余热回收管道与密封腔密封连接,最大限度的减小热量散失,同时有效预防了密封腔内的热蒸汽外泄后伤害操作人员,保证外部操作人员的作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铁水流动的通道本体、包覆在通道本体外部的散热壳、设置在散热壳与通道本体之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水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铁水流动的通道本体、包覆在通道本体外部的散热壳、设置在散热壳与通道本体之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末端与余热回收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至少一根弯曲的盘绕管,所述盘绕管内通有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水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的外壁还设有防烫隔离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凤吕婵娟李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聚科创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