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669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涉及窑炉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罩设有防护罩,垂直穿过防护罩相对两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辊,防护罩一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转动辊辊轴所在轴线垂直,蜗杆上啮合有多个蜗轮,靠近进料口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多个第二支架,第二支架靠近第一支撑板边沿均匀分布,第二支架远离安装板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架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每一第一凹槽底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活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活动轴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匣钵便捷调节的效果。

A sagger alignment device for roller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窑炉辅助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匣钵被广泛应用于烧结工序,匣钵装载物料被送入窑炉炉膛中,炉膛内通入空气,匣钵中的物料在高温炉膛内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后被送出窑炉。辊道窑炉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且间距相同的辊棒构成,每根辊棒均横穿窑墙且支承于窑墙两侧,机械传动系统实现辊棒的同向转动,操作人员将盛放有制品的匣钵放在辊道上,辊道按预定的速度由预热带向烧成带、冷却带移动,完成烧成工艺。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6489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窑炉用的匣钵输送装置,包括支承于地坪上的左机架和与所述左机架相对应的右机架,所述左机架上部固定的前横梁和后横梁,设置于所述左机架和右机架之间且同时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相配合的匣钵承载行移机构,设置于所述右机架上的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匣钵承载行移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上表面固定有前横梁导轨,所述后横梁的上表面固定后横梁导轨;所述匣钵承载行移机构包括改向链轮轴、主动链轮轴和一对匣钵承载链轨,改向链轮轴的一端固定改向链轮轴前链轮、另一端固定改向链轮轴后链轮,主动链轮轴的一端固定主动链轮轴前链轮,另一端固定主动链轮轴后链轮,主动链轮轴朝向后横梁的一端还伸展到后横梁背对前横梁的一侧并且固定有一从动链轮,一对匣钵承载链轨中的其中一个匣钵承载链轨的左端套置在所述的改向链轮轴前链轮上,右端套置在所述主动链轮轴前链轮上,而中部与所述的前横梁导轨滑动配合,一对匣钵承载链轨中的另一个匣钵承载链轨的左端套置在所述改向链轮轴后链轮上,右端套置在所述主动链轮轴后链轮上,而中部与所述的后横梁导轨滑动配合;动力传动机构与从动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电机、传动减速箱、主动链轮和主传动链条,传动电机与传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传动减速箱连同传动电机固定在减速箱支承板上,所述减速箱支承板固定在所述右机架上,所述主动链轮固定在传动减速箱的传动减速箱输出轴上,所述主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所述的从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上;其工作过程是:操作人员启动电气控制箱使传动电机工作,传动电机带动传动减速箱传动,传动减速箱减速并由其传动减速箱输出轴带动主动链轮传动,经主传动链条带动从动链轮传动,从动链轮带动主动链轮轴传动,主动链轮轴再带动一对匣钵承载链轨运动,完成匣钵的输送。上述专利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匣钵输送时,操作人员先将制品盛放于匣钵上,再对多个匣钵进行堆叠并抬升至辊道窑炉中辊道的进口处,使其经过辊道窑炉进行烧制,操作人员在对匣钵上的制品进行堆叠时,往往存在多个匣钵上下堆叠错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需要人力将每一制品转正调节后再将匣钵送入辊道窑炉中进行烧制,对匣钵的调节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罩设有防护罩,垂直穿过所述防护罩相对两侧壁且转动连接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转动辊,每一所述转动辊辊轴所在轴线的连线在同一平面,所述防护罩平行于所述转动辊辊轴的一侧设为进料口,另一侧设为出料口,所述防护罩一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转动辊辊轴所在轴线垂直,所述蜗杆上啮合有多个与所述转动辊一端固定连接的蜗轮,靠近所述进料口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边沿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任一相对的一组第二支架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活动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活动轴垂直的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活动轴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一组所述限位件相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制品送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时,操作人员先将匣钵放于第二支撑板上,使匣钵对角与限位件相对放置,再将制品盛放于匣钵上并使多个匣钵堆叠,当匣钵数量较少时,启动第二伸缩气缸,使限位件对堆叠错位的匣钵进行对位调整;当匣钵数量较多时,靠近底部的匣钵对位完成后再启动第一伸缩气缸实现沿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实现对顶部错位的匣钵进行对位调整,对匣钵对位调整完成后再将多个匣钵移动至进料口,使其经过辊道窑炉进行烧制,实现了匣钵对位操作的便捷,节省人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背离折弯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活动轴之间卡接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活动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匣钵形状有矩形和圆形,活动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连接杆和第一伸缩气缸之间的可拆卸,限位件背离折弯一侧固定的连接杆和活动件之间的卡接连接实现了对限位件的更换,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匣钵形状选择不同的限位件,活动件与第二伸缩气缸活动轴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了活动件的便捷拆卸和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中间段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动件靠近连接杆一端设有供连接杆滑移的第二凹槽,所述活动件靠近第二凹槽一端设有贯穿活动件的一组第二通孔,所述活动件与连接杆配合时连接杆一端抵接于第二凹槽内壁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正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插设有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件和限位件之间固定时,操作人员先将连接杆插入第二凹槽内并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正对,再将限位组件从第二通孔插入并深入第一通孔内进行卡接,实现限位件和活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更换限位件时,操作人员将限位组件从第二通孔内拉出,实现限位件和活动件之间的便捷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可沿所述第二通孔滑移的伸缩卡块,所述伸缩卡块中间段周壁环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固定有伸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和活动件之间固定时,伸缩弹簧一端固定于凸缘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通孔开口端内的一侧,此时伸缩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凸缘被伸缩弹簧挤压至抵接于第二通孔开口端内的另一侧,实现限位件和活动件之间固定连接;当限位件和活动件之间需要拆卸时,操作人员将伸缩卡块向外拉出,此时伸缩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再将活动件和连接杆分开,实现当连接杆和活动件之间的可拆卸。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通孔开口端设有朝向内侧的凸壁,所述凸壁内圈小于所述凸缘外圈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壁内圈小于凸缘外圈直径设置防止伸缩卡块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卡合时从第二通孔内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背离所述第二凹槽一端设有凸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和活动件之间需要拆卸时,伸缩卡块需从第二通孔内脱离,凸台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罩设有防护罩(3),垂直穿过所述防护罩(3)相对两侧壁且转动连接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转动辊(4),每一所述转动辊(4)辊轴所在轴线的连线在同一平面,所述防护罩(3)平行于所述转动辊(4)辊轴的一侧设为进料口(5),另一侧设为出料口(2),所述防护罩(3)一侧设有第一支架(24),所述第一支架(24)上固定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2),所述蜗杆(22)与所述转动辊(4)辊轴所在轴线垂直,所述蜗杆(22)上啮合有多个与所述转动辊(4)一端固定连接的蜗轮(21),靠近所述进料口(5)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39),所述第一支撑板(39)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架(38),所述第二支架(38)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39)边沿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架(38)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39)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31),任一相对的一组第二支架(38)顶端设有第一凹槽(36),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6)底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5),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5)活动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5)活动轴垂直的第二伸缩气缸(34),所述第二伸缩气缸(34)活动轴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33),一组所述限位件(33)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罩设有防护罩(3),垂直穿过所述防护罩(3)相对两侧壁且转动连接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转动辊(4),每一所述转动辊(4)辊轴所在轴线的连线在同一平面,所述防护罩(3)平行于所述转动辊(4)辊轴的一侧设为进料口(5),另一侧设为出料口(2),所述防护罩(3)一侧设有第一支架(24),所述第一支架(24)上固定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2),所述蜗杆(22)与所述转动辊(4)辊轴所在轴线垂直,所述蜗杆(22)上啮合有多个与所述转动辊(4)一端固定连接的蜗轮(21),靠近所述进料口(5)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39),所述第一支撑板(39)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架(38),所述第二支架(38)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39)边沿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架(38)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39)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板(31),任一相对的一组第二支架(38)顶端设有第一凹槽(36),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6)底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5),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5)活动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5)活动轴垂直的第二伸缩气缸(34),所述第二伸缩气缸(34)活动轴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33),一组所述限位件(33)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窑炉匣钵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3)背离折弯一侧固定有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5)活动轴之间卡接有活动件(30),所述活动件(30)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34)活动轴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浩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华友新能源窑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