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家强专利>正文

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593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两个第一罩体和底板;所述处理装置外壳上下两侧的中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处理装置外壳左右两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底板设置在两个支撑脚之间的底侧;所述底板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顶端的中侧开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两个第一罩体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且四个滑块a均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通过在第二罩体上滑动两个第一罩体,使两个第一罩体将出料管包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底灰直接落入第二罩体内,有效避免了底灰直接落到地面上扬起灰尘,被人体吸入,有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较为实用。

A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物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政府对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加强管理,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国情和相关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无疑成为目前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焚烧灰渣是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一种必然的副产物,如何处理好灰渣,是当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一大问题。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8711826U的一种垃圾焚烧用废料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此技术在使用时,可使得废料在转动的破碎桨的粉碎加工下,将废料中的大规格的废料进行破碎处理,废料中的重金属物质,将被第一过滤网内的壳聚糖类吸附剂所吸附,对废料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后,可以提高对废料中金属的可回收利用率。但是上述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底灰是直接经出料通道排出的,底灰落下的过程中,会扬起较大的灰尘,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两个第一罩体和底板;所述处理装置外壳上下两侧的中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处理装置外壳左右两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底板设置在两个支撑脚之间的底侧;所述底板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顶端的中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罩体顶端水平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第一罩体的前侧横截面均呈等腰直角梯形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的顶侧均呈开口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四个所述滑块a均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出料管贯穿于两个第一罩体的顶侧;两个所述支撑脚朝内一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第二罩体左右两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b,两个所述滑块b均与对应的滑轨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罩体水平方向的朝内一侧均粘合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罩体前后两侧中端的朝内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磁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顶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外侧与第二罩体的内壁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脚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由于两个第一罩体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且四个滑块a均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将底板移动至处理装置外壳的底侧后,通过在第二罩体上滑动两个第一罩体,使两个第一罩体将出料管包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底灰直接落入第二罩体内,有效避免了底灰直接落到地面上扬起灰尘,被人体吸入,有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2.本技术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由于两个第一罩体前后两侧中端的朝内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磁块,便于通过磁块的磁性将两个第一罩体吸附在一起,从而使得两个第一罩体固定在出料管的外侧。3.本技术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由于底板的顶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且限位座的外侧与第二罩体的内壁贴合,便于限制第二罩体的位置,同时有利于避免底灰从第二罩体的底侧漏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的第二罩体俯视图。图中:处理装置外壳1,磁块2,支撑脚3,滑轨4,滑块b5,万向轮6,密封垫7,第二罩体8,滑块b9,滑槽10,第一罩体11,出料管12,进料管13,开口14,底板15,限位座1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两个第一罩体11和底板15;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上下两侧的中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3和出料管12,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左右两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所述底板15设置在两个支撑脚3之间的底侧;所述底板15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罩体8,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的中侧开设有开口14,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水平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前侧横截面均呈等腰直角梯形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侧均呈开口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9,四个所述滑块a9均与对应的滑槽10滑动连接,所述出料管12贯穿于两个第一罩体11的顶侧;两个所述支撑脚3朝内一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轨4,所述第二罩体8左右两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b5,两个所述滑块b5均与对应的滑轨4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两个第一罩体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9,且四个滑块a9均与对应的滑槽10滑动连接,便于将底板15移动至处理装置外壳1的底侧后,通过在第二罩体8上滑动两个第一罩体11,使两个第一罩体11将出料管12包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底灰直接落入第二罩体8内,有效避免了底灰直接落到地面上扬起灰尘,被人体吸入,有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水平方向的朝内一侧均粘合有密封垫7,便于提高两个第一罩体11连接处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前后两侧中端的朝内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磁块2,便于通过磁块2的磁性将两个第一罩体11吸附在一起,从而使得两个第一罩体11固定在出料管1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底板15的顶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16,所述限位座16的外侧与第二罩体8的内壁贴合,便于限制第二罩体8的位置,同时有利于避免底灰从第二罩体8的底侧漏出。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底板15的底端四脚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6,便于将底板15移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磁块2、支撑脚3、滑轨4、滑块b5、万向轮6、密封垫7、第二罩体8、滑块b9、滑槽10、第一罩体11、出料管12、进料管13、开口14、底板15、限位座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将第二罩体8卡在底板15上,然后将底板15移动至处理装置外壳1的底侧,同时将两个滑块5插入到相应的滑轨4内,然后通过在第二罩体8上滑动两个第一罩体11,使两个第一罩体11通过磁块2的磁性将出料管12包围,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底灰直接落入第二罩体8内,有效避免了底灰直接落到地面上扬起灰尘,被人体吸入,有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两个第一罩体(11)和底板(15);/n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上下两侧的中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3)和出料管(12),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左右两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所述底板(15)设置在两个支撑脚(3)之间的底侧;/n所述底板(15)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罩体(8),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的中侧开设有开口(14),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水平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前侧横截面均呈等腰直角梯形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侧均呈开口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9),四个所述滑块a(9)均与对应的滑槽(10)滑动连接,所述出料管(12)贯穿于两个第一罩体(11)的顶侧;/n两个所述支撑脚(3)朝内一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轨(4),所述第二罩体(8)左右两侧的中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b(5),两个所述滑块b(5)均与对应的滑轨(4)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废物焚烧底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装置外壳(1)、两个第一罩体(11)和底板(15);
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上下两侧的中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3)和出料管(12),所述处理装置外壳(1)左右两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所述底板(15)设置在两个支撑脚(3)之间的底侧;
所述底板(15)的顶侧设置有第二罩体(8),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的中侧开设有开口(14),所述第二罩体(8)顶端水平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前侧横截面均呈等腰直角梯形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侧均呈开口状,两个所述第一罩体(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a(9),四个所述滑块a(9)均与对应的滑槽(10)滑动连接,所述出料管(12)贯穿于两个第一罩体(11)的顶侧;
两个所述支撑脚(3)朝内一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观妹张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