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荣治专利>正文

充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48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床,具有一底面料、与该底面料相间隔的一顶面料,及连接该底面料与该顶面料对应边缘的一周边料,该底面料、该顶面料及该周边料共同界定出一可充气空间,该充气床的可充气空间内还具有一斜拉带,该斜拉带一端连接在该周边料,另一端则选择性地连接该顶面料及该底面料中的任一,利用斜拉带的应用,使一充气床的材料及制造成本可大幅节省又能维持充气床的多层结构外观不改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床,特别是指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外观的充 气床。
技术介绍
充气床是一种借由填充气体来作为软硬度控制的床垫,可以实现方 便充气使用及放气后折收携带不占空间的优点。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一种外 观上形成四层结构的充气床,该充气床主要作为下方支撑的部位可以区分为三层料所构成,分别为位在下方的第一层料io、位在第一层料10上方的第二层料ll,及位在第二层料11上方的第三层料12,以第一层料IO 为例,具有上下相间隔的一底面料100与一顶面料102,及连接底面料IOO 与顶面料102对应边缘的一周边料101,而顶面料102同时是第二层料11 的底面料,或称为第一层料10与第二层料11的中间料,在底面料100与 顶面料102中间,通常会以直立的方向连设有数个拉带2,在底面料IOO 、顶面料102及周边料101所形成的空间充满空气后,利用拉带2的拉力 可以来保持底面料100与顶面料102大致的相对距离,以维持基本的床垫 形状,而第二层料11及第三层料12的构造也是相同,另外,周边料IOI 可以同时是第一层料IO、第二层料11及第三层料12的周边料,但因连接 中间料的缘故使得外观上呈现出多层的结构。因此可以知道,随着层数 的增加,所需要的顶面料102 (或称中间料)数目及总面积将增加,而 各层用来连接底面料100与顶面料102的拉带2总数也愈多,不但用料的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以高周波熔接的方式或是其他的熔接方 式,要将每一层的拉带2分别与底面料100与顶面料102作连接,均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与工时,制作成本将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大量材料与制造成本的充气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充气床,具有一底面料、 与该底面料相间隔的一顶面料,及连接该底面料与该顶面料对应边缘的 一周边料,该底面料、该顶面料及该周边料共同界定出一可充气空间, 该充气床的可充气空间内还具有一斜拉带,该斜拉带一端连接在该周边 料,另一端则选择性地连接该顶面料及该底面料中的任一。本技术的功效是利用斜拉带的应用,使一充气床的材料及制造 成本可大幅节省又能维持充气床的多层结构外观不会改变。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充气床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充气床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具斜拉带充气床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局部 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具斜拉带充气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份部位 纵剖示意图;及图4是本技术内具斜拉带充气床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份部位 纵剖示意图。具有体实施方式如图2,是本技术充气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以外观形状为四 层结构的充气床来进行说明。该空气床具有一顶面料33及与顶面料33相 间隔距离的一底面料34,顶面料33与底面料34对应的边缘以一周边料35 相连接,使得顶面料33、底面料34及周边料35共同界定出一可充气空间 ,由于没有现有空气床的中间面料,但为了使周边料35在外观上形成有 维持床的形状,本技术的做法是在可充气空间内设有一斜拉带4,使斜拉带4的一端连接周边料35,另一端则可 以是连接在顶面料33或是底面料34上,如此,周边料35连接斜拉带4的 地方可以构成一交接周缘,在充气床充气后,自然能够在周边料35上区 分为多层结构的外观。更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本例中的斜拉带4可分 为一第一斜拉带40及一第二斜拉带41,第一斜拉带40—端连接底面料34 的周缘340,另一端则连接在周边料35上以构成一交接周缘3010,相同 地,第二斜拉带41一端连接在顶面料33的周缘330,另一端同样连接在 周边料35上以构成一交接周缘3210,如此一来,充气床充满空气后,周 边料35因连接第一斜拉带40与第二斜拉带41而对应产生的交接周缘 3010、 3210在结构上较强,使其他部分会相对膨胀,因此周边料35即因 为交接周缘3010、 3210的分界在外观上形成三层床的结构。在相同原理 下,如果仅使用单一的斜拉带4, 一端不管是连接在顶面料33或是底面 料34上,周边料35上最少会形成两层床的外观构造。此外,为维持充气 床的结构及外观,顶面料33与底面料34中间也可以连设有数个直立拉带 5,而在本例中,第一斜拉带40、第二斜拉带41、直立拉带5上都贯穿地 设有孔洞400、 410、 500,方便空气流通,使充气床在充气上更为快速 而平均。另外,顶面料33上方可以进一步附加一床垫层36,以增进使用 者接触的触感,但床垫层36并非必要条件,也不是本技术的重点, 在此即不多加叙述。如图3,是本技术充气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主要说明形成四 层床结构的做法,该空气床在顶面料64及底面料65间应用了一第一斜拉 带42及一第二斜拉带43,第一斜拉带42—端连接底面料65的周缘650, 第二斜拉带43—端连接在顶面料64的周缘640,而第一斜拉带42与第二 斜拉带43的另外一端都连接至周边料62上以共同形成一交接周缘6210, 此外,在第一斜拉带42中段处进一步地连接一第一辅助拉带70的一端, 以水平向为最佳,第一辅助拉带70的另一端则连接至周边料62上以形成 一交接周缘6110,相同地,在第二斜拉带43中段处也设置有一第二辅助拉带71,第二辅助拉带71同样连接至周边料62上以形成一交接周缘6310 ,在充气床充气后,周边料62因为有交接周缘6310、 6210、 6110的分界 ,因此外观上将形成四层床的结构。另与前述相同,第一辅助拉带70、 第二辅助拉带71可贯穿地设有孔洞700、 710,方便空气流通充气,而顶 面料64与底面料65也连设有数个直立拉带5'。再如图4,是本技术充气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主要说明形成 五层床结构的做法,与图3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斜拉带42与第二斜拉 带43连接在周边料62上而分别地形成一交接周缘6210、 6211,使得充气 床在充气后,周边料62因交接周缘6210、 6211中间会再多形成一层的外 观,因此能够比图3多增加一层床的结构。借上述斜拉带4的应用,不但可以省下中间面料可观的材料成本, 同时制作上相对容易,而外观及结构强度上完全与现有充气床相当,确 实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床,具有一底面料、与该底面料相间隔的一顶面料,及连接该底面料与该顶面料对应边缘的一周边料,该底面料、该顶面料及该周边料共同界定出一可充气空间,其特征在于该充气床的可充气空间内还具有一斜拉带,该斜拉带一端连接在该周边料,另一端则选择性地连接该顶面料或该底面料。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床还具有一辅 助拉带,该辅助拉带一端连接在该斜拉带,另一端则连接在该周边料。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床还具有数个 直立拉带,该直立拉带一端连接该顶面料,另一端则连接该底面料。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斜拉带设有供气体 流通的一孔洞。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拉带设有供气 体流通的一孔洞。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床,其特征在于该直立拉带设有供气 体流通的一孔洞。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床,具有一底面料、与该底面料相间隔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床,具有一底面料、与该底面料相间隔的一顶面料,及连接该底面料与该顶面料对应边缘的一周边料,该底面料、该顶面料及该周边料共同界定出一可充气空间,其特征在于:    该充气床的可充气空间内还具有一斜拉带,该斜拉带一端连接在该周边料,另一端则选择性地连接该顶面料或该底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荣治严宗平
申请(专利权)人:宋荣治严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