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垫空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包括一床垫本体以及一拉链装置,其中所述的床垫本体是包括可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且所述的气囊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供充、泄气的阀门;所述的拉链装置是包括一第一链带与一第二链带,所述的第一链带是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下端面周缘,而所述的第二链带是设置在所述的下层气囊的上端面周缘,以束合所述的二链带而固定相互迭合的上、下层气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床,特别是指一种双气垫空气床。技术背景随着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户外休闲生活,空气床便成为外出旅游所必备的商品 之一。常见的空气床是一单人床大小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内设有数个连通的气室, 并凭借一个充气设备将空气由气囊侧壁所设的气阀打入气囊内,并可依使用者的 喜好而调整空气床的软硬度;在使用完毕后,可将气阀或泄气孔打开,凭借挤压 或捆巻所述的空气床而将其内的空气排出,以方便收藏。近年来,在市场中,多用途的产品在消费上已经是一种趋势与选择,人们对 于身体保健方面也相对地要求提高,加上如果又能兼顾到健康取向,相信对消费 者是项福音。因此,现有的空气床虽可符合使用者的部分需求,但仅简单提供最 基本的使用需求,并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尚有改进的空间。有鉴于此,本技术双气垫空气床,其在功能上除了有充气床垫的基本功 能外,其产生的震动按摩效果可舒缓使用者的肌肉,并可将原本单人床大小的床 垫本体分开成一双人床大小的空气床,以满足使用者外出时的需求,技术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与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凭借于上层气囊的下端面 周缘以及下层气囊的上端面周缘之间设置一拉链装置,以固定相互迭合的上层气 囊与下层气囊。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凭借于上层气囊的上端面 设有一保护垫,以防止气囊破裂并增加其舒适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凭借于上层气囊与保护垫 内面之间设置一按摩装置,使床垫本体在充气完成后,凭借遥控器的控制而达到按摩的作用。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包括有一 床垫本体以及一拉链装置,所述的床垫本体是包括可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 气囊,且所述的气囊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供充、泄气的阀门,而所述的拉链装置是 包括可相互结合的第一链带与第二链带,所述的第一链带是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下 端面周缘,所述的第二链带是设置在所述的下层气囊的上端面周缘,以束合所述 的拉链链带而固定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实施时,上层气囊与保护垫之间设有一按摩装置,且所述的按摩装置所设的 三组震动器是分别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上、中、下段,以按摩使用者身体的不同部 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 本技术在应用时,分别在上层气囊的下端面周缘以及下层气囊的上端 面周缘设置可相互结合的拉链链带,使双气垫空气床可依使用需求而调整其使用 面积,以增加空气床的实用性与便利性。2. 本技术在上层气囊的上端面设有一保护垫,可对空气床表面提供一极 佳的保护作用。3. 本技术在上层气囊与保护垫内面之间设有多组按摩震动器,让使用者 在休憩的同时得到良好的纾压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摊开二气囊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l-双气垫空气床;2-床垫本体;21-上层气囊;22-下层气囊; 211、 212-阀门;221、 222-气嘴;3-拉链装置;31-第一链带;32-第二链带;4-按 摩装置;41-电路控制装置;42-遥控器;43-震动器;5-保护垫;6-充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图3,其为本技术双气垫空气床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床垫本体2、 一拉链装置3以及一按摩装置4。所述的床垫本体2是由相互迭合的上 层气囊21与下层气囊22所组成;所述的气囊21、 22的侧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供 充、泄气的阀门2U、 212,以及至少一供快速泄气的气嘴221、 222。所述的拉链装置3是包括相互结合的一第一链带31与一第二链带32,其中 所述的第一链带31是沿着上层气囊21的下端面周缘设置,所述的第二链带32 是沿着所述的下层气囊22的上端面周缘设置,凭借束合所述的二链带31、 32而 使上、下层气囊21、 22固结在一起。所述的按摩装置4是包括一电路控制装置41以及三组两两相对的震动器43, 其中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41更包括一遥控器42。另,所述的上层气囊21的上端 面设有一保护垫5,且所述的震动器43是分别设置在上层气囊21与保护垫5内 面之间的上、中、下三段的位置。实施时,利用一充气装置6(如图2所示)将空气由气囊21、 22侧边的阀门打 入所述的气囊21、 22,待充气完成后,将电路控制装置41连接至电源(家庭内 的电源插座或电池组),并启动设在遥控器42上的开关,凭借所述的遥控器42 的控制使每一组震动器43作动(如图4所示),而达到不同部位的按摩效果。另, 当拉开所述的拉链装置3使上、下层气囊21、 22分离时,可在地面上同时摊开所 述的上、下层气囊21、 22而供双人使用。在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可凭借打开设在气囊2K 22侧边的阀门211、 221与 气嘴212、 222,使气囊21、 22内的空气排出而縮小空气床的体积,以方便收藏。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技术在应用时,分别在上层气囊的下端面周缘以及下层气囊的上端 面周缘设置可相互结合的拉链链带,使双气垫空气床可依使用需求而调整其使用 面积,以增加空气床的实用性与便利性。2. 本技术在上层气囊的上端面设有一保护垫,可对空气床表面提供一极 佳的保护作用。3. 本技术在上层气囊与保护垫内面之间设有多组按摩震动器,让使用者 在休憩的同时得到良好的纾压效果。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本体,其包括可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其中所述的气囊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供充、泄气的阀门;以及拉链装置,其包括一第一链带与一第二链带,所述的第一链带是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下端面周缘,所述的第二链带是设置在所述的下层气囊的上端面周缘,通过束合所述的拉链链带而固定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按摩装置,所 述的按摩装置是包括电路控制装置以及数个震动器,所述的震动器是设置在所述 的上层气囊的上端面,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的震动器的作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气囊的上 端面更设有一保护垫。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层气囊与 保护垫内面之间设置有所述的震动器。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装置 是包含三组两两相对的震动器,且所述的三组震动器是分别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上、 中、下段。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层气囊 的侧边更分别设有一气嘴。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控制装置 更包括一遥控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包括一床垫本体以及一拉链装置,其中所述的床垫本体是包括可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气垫空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本体,其包括可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其中所述的气囊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供充、泄气的阀门;以及拉链装置,其包括一第一链带与一第二链带,所述的第一链带是设置在上层气囊的下端面周缘,所述的第二链带是设置在所述的下层气囊的上端面周缘,通过束合所述的拉链链带而固定相互迭合的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冠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塑胶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