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24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和第二目标钢筋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连杆和第二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球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球铰接;第一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筒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能够实现两根目标钢筋之间的机械连接,与现有的灌浆套筒相比,体积小、容错大、连接可靠,批量生产后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预制剪力墙、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等,可推动装配式建筑向前迈出一大步。

A universal steel bar connect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相邻预制构件的钢筋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制约预制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当前比较被认可的一种连接件是灌浆套筒,它的技术与运用,促使装配式建筑技术从第五代向六代升级。但是灌浆套也存在一些不足:1、容错幅度小,一般只有5mm,即两个预制构件对应的钢筋,累计误差大于5mm就无法安装了。而这里的累计误差包括工厂的制造误差、现场的装配误差及吊装误差。这使得相关预制构件的吊装难度非常大,成本高、效率低。2、因必须满足一定的锚固长度,灌浆套的尺寸相对较大,且依赖于高强度灌浆料,材料成本较高,另外还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因为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柱,而且设计时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成本,受力纵筋的间距一般扩大了3倍(受力纵筋单边间距高达600mm),致使构件纵筋的受力状况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以实现两根钢筋之间的万向连接。<br>为了解决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5)和第二目标钢筋(9)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2)、连杆(4)和第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铰接,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6)球铰接;第一筒体(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5)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筒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钢筋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目标钢筋(5)和第二目标钢筋(9)的连接,包括第一筒体(2)、连杆(4)和第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铰接,所述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6)球铰接;第一筒体(2)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目标钢筋(5)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筒体(6)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与第二目标钢筋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第一筒体(2)球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筒体具有沿其轴向依次分布且连通的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和第四腔体(D),所述第一腔体(A)的横截面积沿轴向由外至内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腔体(B)的横截面积沿轴向朝远离第一腔体(A)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钢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的一端穿过第一筒体的第一腔体伸入该第一筒体的第三腔体内,连杆(4)的该端设有第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聂良润董菁锆易海丁健刘光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