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21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漏,包括存水器、底托、防水槽、中托和中间连接管,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存水器之上,所述防水槽设置在所述底托之上,所述中托设置在所述防水槽之上,所述中间连接管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底部的出口处与所述存水器螺纹连接,所述中托上设有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水流入口,所述中托上设有进水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高度垫片来调整中托、防水槽之间的间距,从而进行高度调整,通用性较高,并且,优化了结构,可通过中间连接管进行装配,装配较方便,防漏性能较高。

the floor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
本技术涉及排水管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卫浴室等需要排水的场所,具有防漏水,防臭,防虫及美观等作用。现有地漏无法调整高度,通用性较低,并且,装配较为麻烦,防漏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漏,包括存水器、底托、防水槽、中托和中间连接管,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存水器之上,所述防水槽设置在所述底托之上,所述中托设置在所述防水槽之上,所述中间连接管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底部的出口处与所述存水器螺纹连接,所述中托上设有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水流入口,所述中托上设有进水内腔,所述中间连接管的顶部的入口处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流入口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顶部,所述中托、防水槽之间设有调整高度的高度垫片,所述水流入口、进水内腔、中间连接管、存水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下水通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连接管的顶部的入口处连接有防毛发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盖的两侧边的下方连接有稳定面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中托之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连接管上设有外螺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槽的四周设有往外扩张铺在瓷砖下面的平面边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托、防水槽之间夹设有丁基胶垫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水器、底托之间夹设有密封胶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水器包括存水器底座和存水器面盖,所述存水器底座上设有下水内腔和与下水管道连接的下水口,所述下水口与所述下水内腔连通,所述下水内腔上设有存水的存水凹槽,只有溢出于所述存水凹槽之外的水才能通过所述下水口流出,所述存水器面盖盖在所述存水器底座的下水内腔上,所述存水器面盖的底面设有凸出的水管,所述凸出的水管伸入所述存水器底座的存水凹槽之内,所述凸出的水管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管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凸出的水管与所述中间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凸出的水管与所述存水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供水流出的间隙,所述存水器面盖的顶面设有防漏凹槽,所述防漏凹槽围合在所述凸出的水管之外,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防漏凹槽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的水管、中间连接管均为圆管,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中间连接管穿过的圆孔,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上的圆孔以及凸出的水管、中间连接管同轴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高度垫片来调整中托、防水槽之间的间距,从而进行高度调整,通用性较高,并且,优化了结构,可通过中间连接管进行装配,装配较方便,防漏性能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存水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存水器面盖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存水器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存水器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地漏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地漏,包括存水器1、底托3、防水槽5、中托7和中间连接管8,所述底托3设置在所述存水器1之上,所述防水槽5设置在所述底托3之上,所述中托7设置在所述防水槽5之上,所述中间连接管8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中托7、防水槽5、底托3,所述中间连接管8的底部的出口处与所述存水器1螺纹连接,所述中托7上设有面盖11,所述面盖11上设有水流入口,所述中托7上设有进水内腔,所述中间连接管8的顶部的入口处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流入口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顶部,所述中托7、防水槽5之间设有调整高度的高度垫片6,所述水流入口、进水内腔、中间连接管8、存水器1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下水通道。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中间连接管8的顶部的入口处连接有防毛发盖9。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面盖11的两侧边的下方连接有稳定面盖11的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设置在所述中托7之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中间连接管8上设有外螺纹。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防水槽5的四周设有往外扩张铺在瓷砖下面的平面边沿。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底托3、防水槽5之间夹设有丁基胶垫片4。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存水器1、底托3之间夹设有密封胶圈2。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存水器1包括存水器底座200和存水器面盖100,所述存水器底座200上设有下水内腔201和与下水管道连接的下水口203,所述下水口203与所述下水内腔201连通,所述下水内腔201上设有存水的存水凹槽202,只有溢出于所述存水凹槽202之外的水才能通过所述下水口203流出,所述存水器面盖100盖在所述存水器底座200的下水内腔201上,所述存水器面盖100的底面设有凸出的水管101,所述凸出的水管101伸入所述存水器底座200的存水凹槽202之内,所述凸出的水管101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管8连接的内螺纹102,所述凸出的水管101与所述中间连接管8螺纹连接,所述凸出的水管101与所述存水凹槽202的槽底之间设有供水流出的间隙,所述存水器面盖100的顶面设有防漏凹槽103,所述防漏凹槽103围合在所述凸出的水管101之外,所述密封胶圈2设置在所述防漏凹槽103上。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凸出的水管101、中间连接管8均为圆管,所述中托7、防水槽5、底托3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中间连接管8穿过的圆孔,所述中托7、防水槽5、底托3上的圆孔以及凸出的水管101、中间连接管8同轴设置,有利于装配定位,中间连接管8兼具装配以及定位功能。如图1至图6所示,面盖11上的水流入口为细小冲孔,可防止一些比冲孔面积大的物体进入排水系统从而发生堵塞事件,且冲孔形状不单一,可根据需要来设计;支撑架10装配在面盖11侧方以稳定面盖11,保证流水畅通;防毛发盖9装配在中间连接管8上面,防止毛发及毛发类似丝状物进入地漏内部而影响排水;中间连接管8穿过中托7、防水槽5、底托3的圆孔,固定住整个地漏结构;中托7装配在防水槽5上方,采用不锈钢无缝焊接,可保证不漏水不渗水,是地漏的第一层防漏设计;高度垫片6装配在防水槽5与中托7之间,可根据施工需要使用高度垫片6调整中托7的高度,保证地漏安装与地面平齐;防水槽5装配在丁基胶垫片4上方,工程作业时,防水槽5往外扩张铺在瓷砖下面,是地漏的第二层防漏设计;丁基胶垫片4装配于底托3和防水槽5之间,可保证防水槽5的长久使用,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防水槽5的防漏作用;底托3是整个地漏的结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也是地漏的第三层防漏设计;密封胶圈2装配在底托3与存水器1之间,防止底托3与存水器1边缘漏水,是地漏的第四层防漏设计;存水器1装配在底托3下面,可通过凸出的水管101与中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水器、底托、防水槽、中托和中间连接管,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存水器之上,所述防水槽设置在所述底托之上,所述中托设置在所述防水槽之上,所述中间连接管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底部的出口处与所述存水器螺纹连接,所述中托上设有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水流入口,所述中托上设有进水内腔,所述中间连接管的顶部的入口处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流入口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顶部,所述中托、防水槽之间设有调整高度的高度垫片,所述水流入口、进水内腔、中间连接管、存水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下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存水器、底托、防水槽、中托和中间连接管,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存水器之上,所述防水槽设置在所述底托之上,所述中托设置在所述防水槽之上,所述中间连接管从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中托、防水槽、底托,所述中间连接管的底部的出口处与所述存水器螺纹连接,所述中托上设有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水流入口,所述中托上设有进水内腔,所述中间连接管的顶部的入口处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流入口位于所述进水内腔的顶部,所述中托、防水槽之间设有调整高度的高度垫片,所述水流入口、进水内腔、中间连接管、存水器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下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顶部的入口处连接有防毛发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的两侧边的下方连接有稳定面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中托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管上设有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的四周设有往外扩张铺在瓷砖下面的平面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昌名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