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包括导流管、连接管、卡锁件和沉淀池。导流管与楼梯的侧面贴靠,并沿楼梯的延伸方向设置,导流管上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被配置为承接楼梯上的水;连接管设置于楼梯的转角处,连接管与导流管连通;卡锁件被配置为将导流管锁紧于楼梯上,卡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锁紧段环设于导流管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楼梯的侧面,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楼梯的下表面;沉淀池与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沉淀池被配置为与蓄水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均为工地现有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防止施工用水对低楼层区域的污染。
A water collecting and recycling device for stai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绿色施工成为了建筑行业评判一个工地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楼梯作为上下的通道,它是连接各个楼层的阶梯状的混凝土构件。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楼梯的养护用水以及楼层板面的雨水、施工用水,容易顺着梯井往下灌。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污染下部楼层、冲刷已完成的抹灰面,影响楼梯施工的完成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楼梯上的水进行收集回收,节约水资源。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包括:导流管,与所述楼梯的侧面贴靠,并沿所述楼梯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被配置为承接所述楼梯上的水;连接管,设置于所述楼梯的转角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流管连通;卡锁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导流管锁紧于所述楼梯上,所述卡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锁紧段环设于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楼梯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楼梯的下表面;沉淀池,与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所述沉淀池被配置为与蓄水池连通。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楼梯上。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为螺栓。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两个隔墙,所述隔墙上设置有溢流口。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隔墙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第三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用于滤除大颗粒杂质,所述第二沉淀区用于微生物降解。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的横截面为半圆环状。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100mm。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由PVC管制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卡锁件为卡箍。作为本技术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为90度弯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将导流管与楼梯的侧面贴靠,并沿楼梯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导流管上设置收集口,收集口用于承接楼梯上的水,例如楼梯的养护用水以及楼层板面的雨水、施工用水,将连接管设置于楼梯的转角处,连接管与导流管连通,方便水在楼梯转角处顺利流通,卡锁件用于将导流管锁紧于楼梯上,卡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锁紧段环设于导流管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楼梯的侧面,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楼梯的下表面,沉淀池与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沉淀池用于与蓄水池连通,楼梯施工用水与下灌的雨水可过滤后用于楼层混凝土养护,洗车槽用水,以及工地场内的喷淋除尘。本技术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均为工地现有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节省了施工成本,防止施工用水对低楼层区域的污染,避免了花费人力物力进行二次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中导流管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中卡锁件和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流管;2-卡锁件;3-紧固件;11-收集口;21-锁紧段;22-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100-楼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可以用于对楼梯的养护用水以及楼层板面的雨水、施工用水等进行收集回收。如图1-图4所示,该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包括导流管1、连接管、卡锁件2和沉淀池。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导流管1与楼梯100的侧面贴靠,并沿楼梯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导流管1上设置有收集口11,收集口11被配置为承接楼梯100上的水。将导流管1与楼梯100的侧面贴靠,并沿楼梯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导流管1上设置收集口11,收集口11用于承接楼梯100上的水,例如楼梯100的养护用水以及楼层板面的雨水、施工用水。为便于收集水,可选地,导流管1的横截面为半圆环状。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1的内径为100mm。为取材方便,可选地,导流管1由PVC管制备而成。连接管设置于楼梯100的转角处,连接管与导流管1连通。将连接管设置于楼梯100的转角处,连接管与导流管1连通,方便水在楼梯100转角处顺利流通。为取材方便,可选地,连接管为90度弯头。如图4所示,卡锁件2被配置为将导流管1锁紧于楼梯100上,卡锁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21、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锁紧段21环设于导流管1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段22连接于楼梯100的侧面,第二连接段23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流管(1),与所述楼梯(100)的侧面贴靠,并沿所述楼梯(10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1)上设置有收集口(11),所述收集口(11)被配置为承接所述楼梯(100)上的水;/n连接管,设置于所述楼梯(100)的转角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流管(1)连通;/n卡锁件(2),被配置为将所述导流管(1)锁紧于所述楼梯(100)上,所述卡锁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21)、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所述锁紧段(21)环设于所述导流管(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段(22)连接于所述楼梯(100)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段(23)连接于所述楼梯(100)的下表面;/n沉淀池,与所述导流管(1)的末端连通,所述沉淀池被配置为与蓄水池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管(1),与所述楼梯(100)的侧面贴靠,并沿所述楼梯(10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1)上设置有收集口(11),所述收集口(11)被配置为承接所述楼梯(100)上的水;
连接管,设置于所述楼梯(100)的转角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导流管(1)连通;
卡锁件(2),被配置为将所述导流管(1)锁紧于所述楼梯(100)上,所述卡锁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锁紧段(21)、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所述锁紧段(21)环设于所述导流管(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段(22)连接于所述楼梯(100)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段(23)连接于所述楼梯(100)的下表面;
沉淀池,与所述导流管(1)的末端连通,所述沉淀池被配置为与蓄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3),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均通过所述紧固件(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楼梯(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梯施工用集水回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琦,于金梁,杨登,陈宏伟,何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