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87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49
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内支撑梁宽度大于独立格构柱纵向宽度,独立格构柱穿过的内支撑梁部位的四侧外壁均附有聚苯板,内支撑梁相对侧边上、与独立格构柱相对应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区,所述加腋区水平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独立格构柱中心点与两个等腰梯形上边,即加腋区边线中心点连线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加腋区边线长度至少为独立格构柱横向宽度的三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独立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不刚性连接的难题,同时有效保障内支撑截面宽度及施工质量,确保内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 construction joint between lattice column and internal supporting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在超大深基坑中应用较为广泛,且一般采用钢格构柱作为内支撑的竖向支撑。现有深基坑施工主要分为顺作法及逆作法施工,顺作法施工时基坑及地下室结构施工占据时间较长,正负零楼板完成时间较晚;逆作法虽然能率先完成正负零楼板施工,但多层地下室结构施工难度大且耗时较长。某工程参照逆作法施工技术,采用正负零楼板先行施工技术,基坑整体土方开挖前率先完成楼座夹层及正负零楼板施工,采用格构柱作为楼座的临时竖向支撑结构。楼座格构柱要求与内支撑相互独立,确保内支撑不影响楼座结构的位移和沉降,同时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要解决独立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不刚性连接的难题,同时有效保障内支撑截面宽度及施工质量,确保内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所述内支撑梁(2)宽度大于独立格构柱(1)纵向宽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格构柱(1)穿过的内支撑梁(2)部位的四侧外壁均附有聚苯板(4),所述内支撑梁(2)相对侧边上、与独立格构柱(1)相对应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区,所述加腋区水平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独立格构柱(1)中心点与两个等腰梯形上边,即加腋区边线(12)中心点连线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加腋区边线(12)长度至少为独立格构柱(1)横向宽度的三倍,所述加腋区宽度(b)不小于包裹聚苯板(4)的独立格构柱(1)的横向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所述内支撑梁(2)宽度大于独立格构柱(1)纵向宽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格构柱(1)穿过的内支撑梁(2)部位的四侧外壁均附有聚苯板(4),所述内支撑梁(2)相对侧边上、与独立格构柱(1)相对应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区,所述加腋区水平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独立格构柱(1)中心点与两个等腰梯形上边,即加腋区边线(12)中心点连线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加腋区边线(12)长度至少为独立格构柱(1)横向宽度的三倍,所述加腋区宽度(b)不小于包裹聚苯板(4)的独立格构柱(1)的横向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格构柱(1)位于内支撑梁(2)中心线上,两侧所述加腋区的宽度分别为b1和b2,独立格构柱(1)纵向宽度为H;内支撑梁(2)中心线两侧、独立格构柱(1)相对侧边距离内支撑梁(2)中心线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H、b1、b2、H1和H2满足以下关系式,b1=H1,H2=b2,H=b1+b2,每侧所述加腋区腰部在加腋区底边的投影长度(a)为其同侧加腋区宽度的3~5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构柱与内支撑梁件间的施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格构柱(1)未位于内支撑梁(2)中心线上,所述加腋区腰部在加腋区底边的投影长度(a)为其同侧加腋区宽度的3~5倍,两侧加腋区宽度分别为b1和b2,所述独立格构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文张秀川耿东各喻鹏申雪伟张天宇贾子超闫鸷超刘加乐李广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