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86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外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外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外排桩,所述第一外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内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内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内排桩,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竖向斜支撑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内排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基坑深度较大时外侧双排桩支护刚度不足且变形较大的缺点,简化了该基坑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及后期主体结构施工方便,从而解决了现有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复杂且施工工期长的缺陷,达到节省工期、节约节能的目的。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the foundation pit of an extended bas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多层地下室工程中,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上部1~2层地下室经常会比最底层地下室有所外扩。现有的外扩式支护结构一般采用基坑支护锚索方式,基坑支护锚索限制使用时一般采用单排桩+水平内支撑的支护型式结构,如图1-2所示,该结构设置有外排桩、用于连接外排桩的外排桩冠梁、内排桩、用于连接外排桩的内排桩冠梁、水平内支撑梁多头分支且用于固定设置在地下室框架内的水平内支撑梁、设置在水平内支撑梁上用于支撑水平内支撑梁的水平内支撑立柱、以及用于连接水平内支撑立柱的水平内支撑连梁。一般来说,外排桩设置固定在基坑最外侧地下室外扩部分,内排桩设置固定在地下室内缩部分,地下室框架内采用多头分支的水平内支撑梁进行连接加固。该种支护型式结构施工工期长,而且给土方开挖及后期主体结构施工带来不便,特别是对于面积大的深基坑,该种支护型式造价高,经济性差。显然,对于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严格且不允许支护锚索出红线的限制条件时,若采用基坑支护的单排桩+水平内支撑支护结构,则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有相邻间距相等的内排桩、用于连接相邻内排桩的内排桩冠梁、相邻间距相等的外排桩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外排桩的外排桩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外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外排桩,所述第一外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内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内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内排桩,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竖向斜支撑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内排桩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有相邻间距相等的内排桩、用于连接相邻内排桩的内排桩冠梁、相邻间距相等的外排桩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外排桩的外排桩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外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外排桩,所述第一外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内排桩包括有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一内排桩和若干个相邻间距相等的第二内排桩,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竖向斜支撑梁与第二外排桩连接,所述第一内排桩通过连梁与第二内排桩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排桩与第二外排桩的数量相等,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外排桩与第二外排桩一一水平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排桩的数量多于第二内排桩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扩式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排桩的数量与竖向斜支撑梁的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雪峰罗慧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