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13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6
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绿化带;绿化带横断面为圆弧下凹形,圆弧下凹式绿化带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种植土层、细粒级配碎石层、粗粒级配碎石层与砂卵石层;在砂卵石层中,沿绿化带纵向设透水管;透水管周围填有开级配碎石,开级配碎石外围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绿化带纵向中线,每隔40m设集水池;集水池与透水管密封连接,集水池下部设有隔水墙,隔水墙上端安装方格网过滤板;集水池顶部设置盖板,盖板上设置开孔,雨水过大时绿化带中多余的积水泄入集水池。临近雨水井的集水池墙体距离底部设置排水管,方便雨水排入道路雨水篦子或雨水井。它可实现控制利用雨水,构造型式简单,成本低易施工。

Rainwater collection, utiliz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of road sponge facilities in collapsible loess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我国加大海绵城市的推广与建设,目的是通过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道路、绿地、水系等设施对自然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和过滤净化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道路中进行海绵设施的布设,虽然多年来一些技术人员结合具体的项目在前期进行了研究,但均是探索与尝试应用阶段。截止目前,尚未有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中能够成熟推广应用的雨水收集利用和过滤排放等相关技术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实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人行道结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人行道结构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层、路缘石与绿化带;其特征在于:绿化带(23)为圆弧下凹式绿化带,其横断面为圆弧下凹形,圆弧下凹式绿化带(2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种植土层(5)、细粒级配碎石层(6)、粗粒级配碎石层(7)与砂卵石层(8);在砂卵石层(8)中,沿绿化带(23)纵向设UPVC透水管(12);UPVC透水管(12)周围填有开级配碎石(11),开级配碎石(11)外围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0),在种植土层(5)、细粒级配碎石层(6)、粗粒级配碎石层(7)及砂卵石层(8)与车行道路面结构层(1)、路缘石(3)及湿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人行道结构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层、路缘石与绿化带;其特征在于:绿化带(23)为圆弧下凹式绿化带,其横断面为圆弧下凹形,圆弧下凹式绿化带(2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种植土层(5)、细粒级配碎石层(6)、粗粒级配碎石层(7)与砂卵石层(8);在砂卵石层(8)中,沿绿化带(23)纵向设UPVC透水管(12);UPVC透水管(12)周围填有开级配碎石(11),开级配碎石(11)外围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0),在种植土层(5)、细粒级配碎石层(6)、粗粒级配碎石层(7)及砂卵石层(8)与车行道路面结构层(1)、路缘石(3)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层(13)之间设有双层防渗土工布(9),车行道与圆弧下凹式绿化带(23)之间的路缘石(3)设通孔(4),通孔(4)下沿与车行道路面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绿化带(23)纵向中线位置,每隔40m设置集水池(14);集水池(14)与透水管(12)密封连接,集水池(14)下部设有隔水墙(18),隔水墙(18)上端安装方格网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景盛张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