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捻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该分线盘机构包括支架、分线盘与调节辊;分线盘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两个分线盘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且两个分线盘平行设置;调节辊可升降地活动设置在支架上,调节辊设置在第二分线盘远离第一分线盘的一侧,调节辊的外缘用于与线芯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调节调节辊的高度时,就可以调节线芯的松紧程度,而且调节辊还可以对线芯提供支持力,减少线芯下垂导致线芯轻微变形的情况。2.弹性防滑套来防止线芯在分线孔内打滑,所以上述装置可以对直径大小不同的线芯进行捻制,适用性更强。
A kind of thread distributing disc mechanism for easy adjustment of core t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
本技术涉及捻制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
技术介绍
包裹的线芯通常由捻股设备捻制线芯而成,分线盘机构是捻股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的分线盘机构包括两个分线盘,分别是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有间隔地设置,线芯依次穿过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然后进入下一个装置,下一个装置带动线芯转动,使除了中心线芯外的其余线芯均包裹在中心线芯上。而且两个分线盘可以使最后得到的包裹后的线芯具有两层包裹层。但是上述分线盘机构无法及时调整线芯的张紧程度,如果线芯过紧或者过松会影响线芯的张力,导致捻制的线芯良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芯的张紧程度难以调节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包括支架、分线盘与调节辊;分线盘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两个分线盘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且两个分线盘平行设置;第一分线盘上设置有第一分线孔,第一分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分线孔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分线孔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第二分线盘上设置有第二分线孔,第二分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分线孔间隔设置,且一个位于第二分线盘中心的第二分线孔用于穿过多根线芯,其余的各第二分线孔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调节辊可升降地活动设置在支架上,调节辊设置在第二分线盘远离第一分线盘的一侧,调节辊的外缘用于与线芯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芯依次穿过第一分线盘与第二分线盘,然后被下一装置带动转动,线芯从第二分线盘到下一装置的过程中,线芯与调节辊的外缘抵触。在此过程中,调节辊可以对线芯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二分线盘与下一装置的距离过远时,线芯下垂导致线芯轻微变形。由于调节辊可升降地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辊与第二分线盘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辊的高度来调节线芯的松紧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螺栓和与螺栓配合的螺母,螺栓包括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支架包括滑移槽,第一分线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螺栓用于依次穿过安装槽与滑移槽后与螺母连接,以使第一分线盘与支架可拆卸连接;第二分线盘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螺栓用于依次穿过安装槽与滑移槽后与螺母连接,以使第二分线盘与支架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第一分线盘时,先将第一分线盘与支架抵触,再此同时使第一安装槽与滑移槽对齐,然后将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槽与滑移槽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将第一分线盘安装在支架上,当需要移动第一分线盘的位置时,可以转动第一螺栓,使第一螺栓与螺母分离,再将第一分线盘沿滑移槽运动至所需位置,再拧紧第一螺栓。在安装第二分线盘时,同理,先将第二分线盘与支架抵触,再此同时使第二安装槽与滑移槽对齐,然后将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安装槽与滑移槽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将第二分线盘安装在支架上,当需要移动第二分线盘的位置时,可以转动第二螺栓,使第二螺栓与与之对应的螺母分离,再将第二分线盘沿滑移槽运动至所需位置,再拧紧第二螺栓,完成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调节辊包括套筒、转轴与支撑件,支撑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支撑件的远离支架的一端与转轴可拆卸连接,转轴(32)可沿支撑件的高度方向运动;套筒套设在转轴上,且套筒可相对于转轴转动;套筒用于与线芯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辊通过支撑件与支架连接,移动支撑件相对于支架的位置,即可以调节调节辊的位置。另外调节转轴相对于支撑件的位置,就可以调节套筒相对于支撑件的高度,以调节套筒相对于支架的高度,更加方便调节线芯的松紧程度。套筒转动可以减少调节辊对线芯的摩擦力、保护线芯。转轴可以相对于支撑件拆卸,所以在维修转轴时可以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具有螺纹孔;支撑件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通孔的长度大于转轴的直径,转轴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转轴的一端用于穿过通孔与紧固件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一端伸出支撑件的通孔,以使与支撑件连接,穿过通孔后,为了固定转轴,螺母与转轴伸出支撑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对转轴固定。由于通孔的长度大于转轴的直径,所以可以调节转轴相对于通孔的位置来调节转轴相对于支撑件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孔为条形通孔,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支撑件(33)的高度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通孔的长度大于转轴的直径,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转轴相对于条形通孔的位置来调节转轴相对于支架的高度,进而调节套筒相对于支架的高度,可以对于与套筒外缘相抵触的线芯进行松紧程度的调节,来改变线芯的张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件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稳固,而且在需要调整支撑件的位置时,可以将螺栓松开来拧动,更加的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设置有弹性防滑套,弹性防滑套的数量为多个,且各弹性防滑套分别设置在各第一分线孔与第二分线孔处,弹性防滑套均设置有供线芯穿过的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防滑套可以固定线芯的位置,可以防止由于线芯的直径与分线孔的直径不同时、线芯在分线孔内打转,影响线芯捻制。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调节调节辊相对于支架的高度时,就可以调节线芯的松紧程度,而且调节辊还可以对线芯提供支持力,减少线芯下垂导致线芯轻微变形的情况。2.弹性防滑套来防止线芯在分线孔内打滑,所以上述装置可以对直径大小不同的线芯进行捻制,适用性更强。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辊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分线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11、滑移槽;2、分线盘;21、第一分线盘;211、第一分线孔;212、第一安装槽;22、第二分线盘;221、第二分线孔;222、第二安装槽;3、调节辊;31、套筒;32、转轴;33、支撑件;331、通孔;4、螺栓;41、第一螺栓;42、第二螺栓;5、紧固件;51、螺纹孔;6、弹性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包括支架1、分线盘2与调节辊3。其中,分线盘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均可以是不锈钢片状物,两个分线盘2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1上,而且两个分线盘2平行设置;第一分线盘21上设置有第一分线孔211,第一分线孔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分线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分线盘(2)与调节辊(3);/n分线盘(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两个分线盘(2)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1)上,且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平行设置;/n第一分线盘(21)上设置有第一分线孔(211),第一分线孔(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分线孔(211)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分线孔(211)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n第二分线盘(22)上设置有第二分线孔(221),第二分线孔(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分线孔(221)间隔设置,且一个位于第二分线盘(22)中心的第二分线孔(221)用于穿过多根线芯,其余的各第二分线孔(221)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n调节辊(3)可升降地活动设置在支架(1)上,调节辊(3)设置在第二分线盘(22)远离第一分线盘(21)的一侧,调节辊(3)的外缘用于与线芯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分线盘(2)与调节辊(3);
分线盘(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两个分线盘(2)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1)上,且第一分线盘(21)与第二分线盘(22)平行设置;
第一分线盘(21)上设置有第一分线孔(211),第一分线孔(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分线孔(211)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一分线孔(211)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
第二分线盘(22)上设置有第二分线孔(221),第二分线孔(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分线孔(221)间隔设置,且一个位于第二分线盘(22)中心的第二分线孔(221)用于穿过多根线芯,其余的各第二分线孔(221)均用于穿过一根线芯;
调节辊(3)可升降地活动设置在支架(1)上,调节辊(3)设置在第二分线盘(22)远离第一分线盘(21)的一侧,调节辊(3)的外缘用于与线芯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调节线芯张力的分线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4)和与螺栓配合的螺母,螺栓(4)包括第一螺栓(41)与第二螺栓(42);
支架(1)包括滑移槽(11),第一分线盘(2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2),第一螺栓(41)用于依次穿过安装槽与滑移槽(11)后与螺母连接,以使第一分线盘(21)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
第二分线盘(22)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2),第二螺栓(42)用于依次穿过安装槽与滑移槽(11)后与螺母连接,以使第二分线盘(22)与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兰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稳畅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