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98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包括污水池和两个交错分布在所述污水池顶端内侧的顶梁板,所述污水池的内部具有容水空间,所述污水池的上方中间位置处设有配水箱;在污水池顶部加装有顶部无盖的方形配水箱,配水箱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处加装有方形的进水箱,配水管是由池外连接至进水箱的一路管道,进水管为十六根管道,由配水箱底部连接至水池底部,均匀分布,污水从池外流入后,依次经过配水管、进水箱、配水箱、进水管,均匀地流入水池底部,实现了污水池进水均匀配水的目的,减少水流死角,增加了有效池容,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又消除了池底部易积泥、难清理的缺点。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传统的污水池进水一般是从一个配水管进行配水,存在配水不均的情况,导致水流存在死角,降低污水池底部淤泥的清理效果,导致污水池存在易积泥、难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扩大了污水池的有效池容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包括污水池(1)和两个交错分布在所述污水池(1)顶端内侧的顶梁板(11),所述污水池(1)的内部具有容水空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上方中间位置处设有配水箱(2),所述配水箱(2)与所述顶梁板(11)螺接固定,所述配水箱(2)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水箱(3),所述配水箱(2)的下方设有配水管(4),所述配水管(4)与所述配水箱(2)通过配水管连接头(203)相连通,所述配水管(4)与所述配水管连接头(203)螺接固定,所述配水箱(2)的外侧设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贯穿所述配水箱(2)与所述进水箱(3)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5)与...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包括污水池(1)和两个交错分布在所述污水池(1)顶端内侧的顶梁板(11),所述污水池(1)的内部具有容水空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上方中间位置处设有配水箱(2),所述配水箱(2)与所述顶梁板(11)螺接固定,所述配水箱(2)的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水箱(3),所述配水箱(2)的下方设有配水管(4),所述配水管(4)与所述配水箱(2)通过配水管连接头(203)相连通,所述配水管(4)与所述配水管连接头(203)螺接固定,所述配水箱(2)的外侧设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贯穿所述配水箱(2)与所述进水箱(3)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5)与所述配水箱(2)通过进水管连接头(2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工艺中的配水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板(11)为金属合金材质,两个所述顶梁板(11)呈“十”字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家海戴骏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佰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