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98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包括外本体和用于放置缓释材料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设置在外本体内腔,所述外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外本体内周壁与内本体外周壁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一端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出水孔,该结构通过负压带动具有缓释材料的水流,不会使水流对整个内部滤材产生强大冲击力,减缓缓释材料被缓释的时间,延长滤材使用寿命。

A filter element structure with slow releas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各个地区生活用水的水质差异大,个别地区的水质余氯、硬度或者菌落总数等含量比较高,影响着人们的沐浴生活。例如,余氯含量比较高,会导致肌肤漂白化,皮肤脱落等过敏症,导致皮肤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余氯会侵蚀头发,使得头发的毛鳞片发生粗糙开叉。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沐浴用水有了较高的要求;功能性花洒滤材也因此逐渐普及,例如采用维生素C除余氯美白过滤花洒在国外已成为众多家庭用户的首选母婴护理用品。但是,如维生素C的功能性滤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直接应用于花洒滤材中,或者加工成缓释型的滤材,均难以达到用户的长寿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包括外本体和用于放置缓释材料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设置在外本体内腔,所述外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外本体内周壁与内本体外周壁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一端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出水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包括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靠近外本体进水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在筒体靠近第二端盖一端的周壁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包括圆环部分及圆锥面部分,所述圆环部分与筒体另一端的端面边缘配合联接,所述圆环部分内周朝第一端盖方向延伸有连接环,所述圆锥面部分的外周与连接环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相联接,所述圆锥面部分的中部与外本体出水端配合联接,所述出水孔设置在圆锥面部分的中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的位置距离筒体靠近外本体进水端的一端为1mm-20mm,所述进水孔的孔径为0.1-1.0mm。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的直径0.1-1.0mm。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答,通过负压带动具有缓释材料的水流,不会使水流对整个内部滤材产生强大冲击力,减缓缓释材料被缓释的时间,延长滤材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包括外本体10和用于放置缓释材料100的内本体20,所述内本体设置在外本体内腔,所述外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11及出水端12,参考说明书附图,进水端为与该滤芯的下方,出水端为与该滤芯的上方,所述外本体内周壁与内本体外周壁间形成过水通道30,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一端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水孔21,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出水孔22,本技术中:水从进水端进入外本体内腔,从过水通道往上流,其中一小部分从进水孔进入到内本体内腔,该部分的水与缓释材料混合形成含有缓释材料的水,其他大部分水进行往出水端流,这股水会形成一个负压,将含有缓释材料的水从内本体上的出水孔中吸出,然后在混合从出水端进行出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包括一中空的筒体23,所述筒体的靠近外本体进水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24,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25,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在筒体靠近第二端盖一端的周壁上。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二端盖包括圆环部分26及圆锥面部分27,所述圆环部分与筒体另一端的端面边缘配合联接,也可以说圆环部分位于筒体上端面的上方,所述圆环部分内周朝第一端盖方向延伸有连接环28,所述圆锥面部分的外周与连接环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相联接,所述圆锥面部分的中部与外本体出水端配合联接,所述出水孔设置在圆锥面部分的中部,参考说明书附图,圆锥面部分的下端位于筒体上端端面的下方,圆锥面部分的上端位于筒体上端端面的上方,这样圆锥面部分的外周在内本体的上端形成一个环形的凹口部29,而且圆锥面部分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在出水孔处形成一个负压。本技术中将进水分成两股,一股水流量大的水,一股水流量少的水,少流量的水与缓释材料混合,然后被大流量水吸出在于大流量水混合后在出水,而且大流量的水不水直接与缓释材料直接接触,这样可以使缓释材料慢慢的被缓释,增加了滤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的位置距离筒体靠近外本体进水端的一端(即为图中筒体的上端端面)为1mm-20mm,所述进水孔的孔径为0.1-1.0mm。所述出水孔的直径0.1-1.0mm。同时,缓释材料的最顶端位于进水孔的下方或者持平位置。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包括外本体和用于放置缓释材料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设置在外本体内腔,所述外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及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本体内周壁与内本体外周壁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一端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出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包括外本体和用于放置缓释材料的内本体,所述内本体设置在外本体内腔,所述外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及出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本体内周壁与内本体外周壁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一端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内本体靠近外本体出水端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包括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靠近外本体进水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在筒体靠近第二端盖一端的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阳夏熙孙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