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6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包括取暖模块,通过所述取暖模块为救援人员和溺水人员取暖。具体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一端与充气模块连接,为第一取暖贴和第二取暖贴输送空气,在有空气的条件下,第一取暖贴和第二取暖贴能够发热。其中,第一取暖贴用于救援人员自身使用,第二取暖贴和第二气管可以移动,即可以供溺水人员使用,又可以供救援人员使用。本装置能够在冷水中为救援人员和溺水人员取暖,缓解因冷水带来的肌肉抽筋失温症,降低冷水带来的危害。

A drowning rescu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溺水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救援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溺水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据我国卫生部的不完全估计,全国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溺水,相当于每天150多人溺水死亡。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统计,中国溺亡人数约占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总溺亡人数的80%。可见,溺水死亡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溺水人员溺水的时候可能水特别寒冷,如在冬季或者初春以及深秋的时候。无论是溺水人员还是救援人员在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肌肉抽筋,无法游泳,严重影响救援;甚至可能造成失温症,威胁救援人员以及溺水人员的生命。市场上存在一种救援装置,包括,包括壳体、驱动转向模块、充气模块、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主系统模块、背架、电源模块、重心位置调节模块和配重调节模块,能够方便的救援溺水人员。但是这种救援装置并不能解决冷水时的失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冷水时为人取暖的溺水救援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转向模块、充气模块、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主系统模块、电源模块和背架,所述背架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背带,所述壳体包括通过固定件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后侧,还包括:取暖模块;所述取暖模块包括第一取暖贴、第一气管、温度检测装置、第二取暖贴、第二气管以及开关;所述第一取暖贴粘贴在所述背带和背板的前侧上,所述第一气管固定在背板上,所述第一气管一端连接背带和背板,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背带和背板中空且采用防水不透气材料,所述背带和背板第一取暖贴所在位置均匀设有多个小孔,用于将第一气管内输送到背带以及背板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取暖贴接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背板下方处,并与所述主系统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气管是否导通;所述第二取暖贴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第二气管一端连接第二取暖贴,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第二气管和所述第二取暖贴可移动;所述背板两侧设有便携袋,当不使用第二取暖贴时,所述第二取暖贴设于便携袋内;所述开关设置在第二气管上靠近第二取暖贴处。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被纵横布置的隔板分隔为前腔、后腔和中腔,所述中腔被隔板分割成中腔上层、中腔中层和中腔下层;所述前腔内填充有极低密度的物质;在所述前壳体两外侧表面上且与所述中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地开设气囊储槽;所述充气模块包括储气瓶、气囊、气压传感器、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液压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使得所述气囊充排气,为施救者在危急状态下提供额外浮力,其中:所述储气瓶填充压缩气体,为所述充气模块提供高压气源;在所述气囊储槽内各设置一个所述气囊;所述液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顶部,用以检测水压变化;所述储气瓶、气压传感器、单向阀、电磁换向阀、气囊通过气管顺次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用于启闭所述气囊的充气通道和向外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管与所述向外排气通道连接,所述向外排气通道与水面上的空气直接连接;所述气囊在初始状态下被储槽盖板覆盖;所述储槽盖板活动地铰接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储槽盖板在所述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呈闭合状态;所述充气模块还包括充气模块支撑板;除所述气囊、液压传感器、以及部分气管外的所述充气模块均安装于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上,一起构成充气模块支撑板组件;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组件通过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整体固设于所述中腔下层。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转向模块包括推进电机、螺旋桨、舵片、转向电机,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舵片转动角度和所述螺旋桨的正反转方向及转速,以响应施救者姿态变化,最终达到自动控制施救者推进速度和方向的目的,其中:所述推进电机置于所述后腔中,其输出轴密闭且活动地穿过所述后腔的壳壁,与所述螺旋桨固接;所述螺旋桨用于推动所述救援装置在水中前进;所述螺旋桨外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接于所述后壳体上;所述转向电机安放在所述保护罩尾部上方;所述舵片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且位于所述螺旋桨的正后方;所述转向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所述舵片动力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舵片左右摆动,使得所述救援装置转换前进方向;所述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包括姿态传感器、控制接口、电源接口、信号接口,用于实时检测施救者姿态变化,并将施救者姿态参数反馈给所述主系统模块;所述主系统模块包括CPU和电机调速模块,用于状态逻辑判断、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状态自检与报警、水下推进转向自动控制、气囊充排气控制;所述主系统模块与所述驱动转向模块、充气模块、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系统模块还包括下水报警模块;所述下水报警模块包括电容式触发器和北斗定位系统;所述电容式触发器设置在所述螺旋桨附近,遇水则启动北斗定位系统的短发报功能,以向当地医疗部门发送医疗救护请求和提供位置信息。进一步地,重心位置调节模块用于自动调节所述电源模块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储气瓶的出气口采用快速接头与气管连接。进一步地,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开有减重槽;在所述背板正前方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前壳体与所述背板通过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凸台开设有过流孔。进一步地,配重调节模块包括储水罐、注排水泵、注排水控制阀、排气孔、注排水孔;所述储水罐对称地固设于所述中腔内部的左右两侧,用于存储水液,调节配重大小;所述储水罐开设有进排气口和注排水口;所述注排水孔开设于所述后壳体下部表面且靠近所述保护罩处;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前壳体顶部,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注排水控制阀用于启闭所述储水罐注排水的液流通道;所述注排水孔、注排水泵、注排水控制阀、注排水口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所述进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相连。进一步地,还包括警示模块;所述警示模块与主系统模块电连接,包括闪光灯和蜂鸣器;所述闪光灯和蜂鸣器设于所述背板后侧,用于向溺水者提供信息。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包括取暖模块,通过所述取暖模块为救援人员和溺水人员取暖。考虑到装置的作业场景,取暖模块应该解决在水下的防水能力。取暖模块采用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制热,反应过程中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应保证化学反应在水中能够进行,所以取暖装置设置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用于在水下时为取暖模块提供空气。同时,为了及时为救援人员和溺水人员供暖,设置了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水温,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主系统模块控制第一气管导通,为救援人员供暖;而第二气管由救援人员手动打开。具体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一端与充气模块连接,为第一取暖贴和第二取暖贴输送空气,在有空气的条件下,第一取暖贴和第二取暖贴能够发热。其中,第一取暖贴用于救援人员自身使用,第二取暖贴和第二气管可以移动,即可以供溺水人员使用,又可以供救援人员使用。本装置能够在冷水中为救援人员和溺水人员取暖,缓解因冷水带来的肌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转向模块、充气模块、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主系统模块、电源模块和背架,所述背架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背带,所述壳体包括通过固定件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后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暖模块;/n所述取暖模块包括第一取暖贴、第一气管、温度检测装置、第二取暖贴、第二气管以及开关;/n所述第一取暖贴粘贴在所述背带和背板的前侧,所述第一气管固定在背板上,所述第一气管一端连接背带和背板,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背带和背板中空且采用防水不透气材料,所述背带和背板第一取暖贴所在位置均匀设有多个小孔,用于将第一气管内输送到背带以及背板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取暖贴接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背板下方处,并与所述主系统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气管是否导通;/n所述第二取暖贴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第二气管一端连接第二取暖贴,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第二气管和所述第二取暖贴可移动;所述背板两侧设有便携袋,当不使用第二取暖贴时,所述第二取暖贴设于便携袋内;所述开关设置在第二气管上靠近第二取暖贴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溺水救援装置,包括壳体、驱动转向模块、充气模块、姿态与水压检测模块、主系统模块、电源模块和背架,所述背架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背带,所述壳体包括通过固定件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后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暖模块;
所述取暖模块包括第一取暖贴、第一气管、温度检测装置、第二取暖贴、第二气管以及开关;
所述第一取暖贴粘贴在所述背带和背板的前侧,所述第一气管固定在背板上,所述第一气管一端连接背带和背板,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背带和背板中空且采用防水不透气材料,所述背带和背板第一取暖贴所在位置均匀设有多个小孔,用于将第一气管内输送到背带以及背板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取暖贴接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背板下方处,并与所述主系统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气管是否导通;
所述第二取暖贴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第二气管一端连接第二取暖贴,另一端连接充气模块;所述第二气管和所述第二取暖贴可移动;所述背板两侧设有便携袋,当不使用第二取暖贴时,所述第二取暖贴设于便携袋内;所述开关设置在第二气管上靠近第二取暖贴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空间被纵横布置的隔板分隔为前腔、后腔和中腔,所述中腔被隔板分割成中腔上层、中腔中层和中腔下层;
所述前腔内填充有极低密度的物质;在所述前壳体两外侧表面上且与所述中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地开设气囊储槽;
所述充气模块包括储气瓶、气囊、气压传感器、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液压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使得所述气囊充排气,为施救者在危急状态下提供额外浮力,其中:所述储气瓶填充压缩气体,为所述充气模块提供高压气源;在所述气囊储槽内各设置一个所述气囊;所述液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顶部,用以检测水压变化;所述储气瓶、气压传感器、单向阀、电磁换向阀、气囊通过气管顺次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用于启闭所述气囊的充气通道和向外排气通道;
所述气囊在初始状态下被储槽盖板覆盖;所述储槽盖板活动地铰接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储槽盖板在所述气囊处于压缩状态时呈闭合状态;
所述充气模块还包括充气模块支撑板;除所述气囊、液压传感器、以及部分气管外的所述充气模块均安装于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上,一起构成充气模块支撑板组件;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组件通过所述充气模块支撑板整体固设于所述中腔下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向模块包括推进电机、螺旋桨、舵片、转向电机,用于根据所述主系统模块反馈的指令控制所述舵片转动角度和所述螺旋桨的正反转方向及转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业伟周志刚郭雪峰李育龙江垚宇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