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博学专利>正文

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48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包括褶拉式面料和曲直反光隔热帘,所述褶拉式面料设在靠近前挡玻璃内侧,一侧固定在车体上,另一侧为活动挂设在车体上,该两侧之间连接有橡筋;所述曲直反光隔热帘,共5块,其中4块分别安装在车内中间左侧和右侧的立柱上,另一块安装在后备箱盖上面靠后坐头枕的位置上,并分别卷在两个圆盒、一个长盒且具有一定回力、刹车功能的盒内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层或多层中空还带有反光膜的褶拉式面料,可以遮挡汽车前后风挡玻璃、双侧车门玻璃,能够反射阳光照射,夏天起到防晒隔热作用,冬季起到保温作用。

Fold pull curved reflective heat insulation curtain inside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
本技术涉及汽车备件
,尤其是一种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
技术介绍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汽车停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车内温度上升很快,方向盘烫手、座椅烫身、仪表盘及车内的塑料或皮革类材料高温下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这样不仅损害车辆,更损害驾乘者的身心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技术者想了很多办法,有在车外面解决的,有在车里面解决的,但归纳起来都有一些致命缺点,很难被用户接受,如在车外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很难克服的灰尘、天气造成的影响(如刮风、下雨、下雪)给收放带来困难,同时存在人为破坏、偷盗等。在车内解决的占用一定空间,操作麻烦,效果不好等弊端。已有专利:车用充气遮阳罩,2009201099540,虽然能解决反光隔热问题,但使用起来需要充气和放气,特别麻烦,给用户使用造成负担;另一专利:车载隔热帘,2010201530820,将隔热帘横置于车窗玻璃一侧面的顶部,此种方案收放确实方便,但因为卷帘装置为直的,车内曲面太多,上部空间小,在车内上部安装不合理,且其反光面很难与玻璃窗面吻合,且下拉、挂放不方便。已有技术: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专利号201710607742.4)提供的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虽然有较好的反光隔热效果,但侧面因为在每块车窗下台上安放帘盒,不仅给安装固定带来困难,给高速行车开窗带来危险,同时影响车貌,且显得臃肿,难做美观。后厢因帘盒放到最后玻璃下面,又因玻璃有圆弧和厢内刹车灯影响,难与吻合,出现较大的反光盲区,同时因骨架结构限制,也难与上面玻璃吻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克服已有技术的操作不方便,影响车内美观,行车开窗不安全等缺点,同时尽量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实用性。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包括褶拉式面料和曲直反光隔热帘,所述褶拉式面料设在靠近前挡玻璃内侧,褶拉式面料展开后与车体玻璃形状对应相同,一侧固定在车体上,另一侧为活动挂设在车体上,该两侧之间连接有橡筋;所述褶拉式面料靠近车体玻璃的侧面上涂覆有反射膜;所述曲直反光隔热帘,共5块,其中4块分别安装在车内中间左侧和右侧的立柱上,另一块安装在后备箱盖上面靠后坐头枕的位置上,并分别卷在两个圆盒、一个长盒且具有一定回力、刹车功能的盒内轴上。优选地,所述褶拉式面料为单层结构,在褶拉式面料的一侧面上设有反射膜。优选地,该褶拉式面料为多层结构,还包括支撑条,褶拉式面料设有平行设置的若干层,所述支撑条设有若干个,平行地架设在相邻的所述褶拉式面料之间。优选地,在玻璃下方的车体台面上吻合有一定形状的长盒,褶拉式面料收拢后可置于长盒中。优选地,所述的曲直反光隔热帘是在两层布料中间加“U”型钢片热合,胶粘或缝合而成的布料,在面向玻璃的一侧涂覆有反光膜用来反射阳光,另一侧布料,有一定的隔热作用,达到展开后既反光又隔热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的曲直发光隔热帘大小均与对应的玻璃一致,装入中间柱的4块分别为同侧两块重叠在一起,首端固定并卷于同一轴上,另一端从前后方向各穿出一头。优选地,所述的曲直布帘子圆盒,前端设有导向轴,用来做前帘拉动时的导向作用,减少帘子拉出收回时的阻力,所述的曲直布帘子圆盒,放置于中间(B)柱上。优选地,装入后备箱上盖靠后座头枕盒中的曲直帘为复合帘,展开后大小与后挡玻璃吻合,它与一层较薄的尼龙布料重叠,两种布料的首端一起固定在轴上,并卷绕在此轴上。本技术通过在车内前部、中部和后部安装反光隔热帘实现夏季防晒隔热。中间部分的反光隔热是将自研的曲直反光隔热布代替原来项目技术中的褶拉帘(布),它是将内覆钢片的双层反光隔热布卷在内有回力及刹车的轴上,然后装在有一定强度和结构形状的圆筒内,之后将圆筒通过卡粘等方式固定在车内中间柱(俗称B柱)上,车内左右立桩各固定一只,被卷在筒内的帘子(共两块,大小与前后玻璃一样,两块首端重叠被固定在圆筒内的轴上),两个尾端一端在圆筒的前面缝隙中伸出,一端在圆筒的后面缝隙中伸出,工作时,用手轻拉前面伸出的帘子边缘,同时也看到后面的帘子也同步伸出,手拉停止时,后面帘子也随着停止,松开手后,前后两块帘子便伏在前后两块玻璃的表面,用来反射外来光线和隔热。需要收回时,用手轻拉前帘前面边缘,缓慢随弹力收回盒内。后面部分的反光隔热是将自研的曲直反光隔热布代替了原来的褶拉帘(布),长盒内有两层布,一层为曲直反光隔热布,一层为较薄的尼龙布,叠在一起卷在一个内存弹簧和刹车的轴上,然后装在一个带有上、下轴的长盒内,放在长盒固定好后,将较薄的尼龙布绕过盒内上轴,然后卷在较大(比上面的轴粗)下轴上,轴的一端带有同步轮。轮内绕有操纵线,需要打开时,可以拉动轮上的操纵线,曲直反光隔热布便伸出,直伸到车尾端玻璃下面顶住后继续操纵线,此时整体的帘子一起向上平推,当平推到玻璃的最高点时,便停止拉线。此时帘子被刹车锁定在此位置,起到反光隔热的作用。当需要收回时,用手轻拉操纵线,缓慢随弹簧的拉力收回到开始状态。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与原褶拉式反光隔热帘比较,其优点为:侧面与原方案的比较1).中间立柱上的一个圆形盒子代替了一侧两块反光隔热帘装在玻璃下台上的两个长盒,这样不仅节省一套帘盒的模具及材料加工,主要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车貌(车门)不变特点,安装方便,行车中更安全。2).打开帘子因采用同轴一拖二方案,前面操作即可代替后面操作,使操作更简单方便。3).帘子由于采用回力弹簧和刹车机构,与之相比,它可以停在任何位置,既可停车反光隔热,又可行车遮光,还可省去钩挂机构。4).此机构既可手动也可电动。2、后面与原来方案比较:1).位置上:原来的帘盒放在最后端玻璃下方,由于圆弧度及厢内刹车灯影响,帘盒很难与尾部吻合,出现较大反光盲区,现在把帘盒移到前端靠头枕位置,不但安装方便,同时伸出的曲直反光隔热布完全可以做成与车尾部一样的弧度,这样伸出后直插尾端根部,基本消除了反光的盲区。2).结构上原来采用的是骨架+拉帘完成拉、伸动作,结构复杂,操作易卡,失灵,现在采用的曲直反光隔热材料依靠瓦楞的承力效应,不仅拉伸灵活自由,结构简单,而且在厢内形成倒“U”字形状,与玻璃的吻合度高。3)效果上由于本方案采用了曲直反光隔热材料,打开后,能够形成倒“U”形状,增加了一层竖向隔层,反光、隔热效果更好。本技术车内褶拉式反光隔热帘,采用材料为一层或多层中空的褶拉式面料,在面料一侧面上有反光膜,可以用来反射阳光;褶拉式面料有褶皱结构,方便收拢或展开。对于多层此种面料拉开后上下层中间形成蜂巢状的多孔空间,空间内有不流动的空气,可以用来隔热;折叠后多孔空间的空气被排出,压缩到一个很小的空间隐藏,从而实现折拉方便,又不影响行车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一层或多层中空还带有反光膜的褶拉式面料,可以遮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其特征在于,包括褶拉式面料和曲直反光隔热帘,所述褶拉式面料设在靠近前挡玻璃内侧,褶拉式面料展开后与车体玻璃形状对应相同,一侧固定在车体上,另一侧为活动挂设在车体上,该两侧之间连接有橡筋;所述褶拉式面料靠近车体玻璃的侧面上涂覆有反射膜;/n所述曲直反光隔热帘,共5块,其中4块分别安装在车内中间左侧和右侧的立柱上,另一块安装在后备箱盖上面靠后坐头枕的位置上,并分别卷在两个圆盒、一个长盒且具有一定回力、刹车功能的盒内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其特征在于,包括褶拉式面料和曲直反光隔热帘,所述褶拉式面料设在靠近前挡玻璃内侧,褶拉式面料展开后与车体玻璃形状对应相同,一侧固定在车体上,另一侧为活动挂设在车体上,该两侧之间连接有橡筋;所述褶拉式面料靠近车体玻璃的侧面上涂覆有反射膜;
所述曲直反光隔热帘,共5块,其中4块分别安装在车内中间左侧和右侧的立柱上,另一块安装在后备箱盖上面靠后坐头枕的位置上,并分别卷在两个圆盒、一个长盒且具有一定回力、刹车功能的盒内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褶拉式面料为单层结构,在褶拉式面料的一侧面上设有反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其特征在于:该褶拉式面料为多层结构,还包括支撑条,褶拉式面料设有平行设置的若干层,所述支撑条设有若干个,平行地架设在相邻的所述褶拉式面料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褶拉曲直式反光隔热帘,其特征在于:在玻璃下方的车体台面上吻合有一定形状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学
申请(专利权)人:高博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