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62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机技术领域的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机、待机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的网络通讯端连接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一端,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控制机,微处理器的监测信号通讯端连接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一端,远程监视充电机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遥控充电机状态转换(充电机的状态和待机状态)减小能耗,同时在线遥测充电机在浮充、恒压均充阶段的纹波系数、稳压精度,恒流均充阶段的稳流精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而不等其发展演变成事故,避免了往返现场的劳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Charger standby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机
,具体为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充电机特性测试装置,应用它能对充电机性能进行测试,但需要充电机脱离直流系统才能完成,现场操作,费时费力,无法做到在线实时,且充电机在进行充电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的大量的热量,需要使用到散热设备进行冷却,为了保护其内部电路,大多会采用风力冷却,但是使用风力冷却时,空气中的杂物和水汽容易进入充电机内部,对电路和电子器件造成损伤,而充电机处于待机状态时,风力冷却装置和充电机持续运行会耗费大量电能,为此,我们提出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机、待机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的网络通讯端连接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一端,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控制机,微处理器的监测信号通讯端连接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一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机控制模块的通讯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采集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待机控制模块的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的电压采集信号输入端、电流采集信号输入端,待机控制模块与充电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顶部设有散热扇,所述充电机前端面底部设有过滤组件,所述充电机右端面通过电缆连接有充电接头,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后端固定连接在充电机外壁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前端活动插接有活动壳体,所述活动壳体后端面左右两侧均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相背一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外壁的前端均设有固定件,所述活动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与固定件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活动壳体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金属网和净化层。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左右两侧外壁的上下两组连接板,所述壳体与上下两组连接板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上下两组滑杆,上下同侧的两组所述滑杆外壁滑动套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底部延伸至底部连接板下方设有定位杆,两组所述定位杆相对一端延伸至壳体内腔,且所述活动壳体外壁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底部所述连接板设有与活动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活动块与两组滑杆连接处的内侧设有弹簧,两组所述弹簧相对一端与壳体外壁固定连接,顶部所述连接板前端面通过转动连接件安装有拨杆,所述活动块前端面设有滑块,所述拨杆前端面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开槽。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层设置有前后两组,前后两组所述净化层分别为空气净化层和空气干燥层。进一步地,所述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采用RS485接口电路ADM2483,网络通讯芯片采用网络变压器/RJ45接口芯片HR911105A。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LM3S69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远程监视充电机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遥控充电机状态转换(充电机的状态和待机状态)减小能耗,同时在线遥测充电机在浮充、恒压均充阶段的纹波系数、稳压精度,恒流均充阶段的稳流精度,充电机的均流特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而不等其发展演变成事故,避免了往返现场的劳顿,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在安装时向下按压拨杆,此时拨杆带动活动块向外侧滑动将弹簧拉伸,此时定位杆离开壳体内腔,此时插入活动壳体即可,松开拨杆后,弹簧会带动活动块和定位杆插入活动壳体外壁的定位孔内,将活动壳体固定,活动壳体可整体取下对内部的金属网进行拆卸和更换,实现过滤组件快速拆装,减小拆装过滤组件对充电机散热工作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机在线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机监控器的结构框图。图中:1、充电机;2、散热扇;3、过滤组件;31、壳体;32、活动壳体;33、复位弹簧;34、连接块;35、金属网;36、净化层;4、充电接头;5、固定件;6、连接板;7、滑杆;8、活动块;9、弹簧;10、定位杆;11、拨杆;12、滑块;13、开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请参阅图4-5,包括充电机1、待机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的网络通讯端连接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一端,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控制机,上位控制机是一台安装了利用VC语言编制的充电机性能监控、测试软件专用应用程序的计算机,上位控制机连接在以太网上,通过以太网控制充电机监控器,通过操作上位控制机中的充电机性能监控、测试软件,向远端变电站的充电机监控器发送控制指令,遥控充电机状态转换,并接收充电机监控器上传的电压、电流、开关量、故障状态、纹波系数、稳压精度、稳流精度和均流不平衡度等遥测、遥信数据,待机控制模块使得充电机1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进行待机模式,来减少能耗,具体内容请参照文件CN201820012164.X提到的系统,在充电机1处于充电状态时将散热扇2打开,对充电机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在充电机1处于待机状态后5-10分钟将散热扇2关闭,达到节能目的,微处理器的监测信号通讯端连接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一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机控制模块的通讯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采集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待机控制模块的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的电压采集信号输入端、电流采集信号输入端,待机控制模块与充电机1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2,充电机1顶部设有散热扇2,充电机1前端面底部设有过滤组件3,充电机1右端面通过电缆连接有充电接头4,过滤组件3包括后端固定连接在充电机1外壁的壳体31,壳体31内腔前端活动插接有活动壳体32,活动壳体32后端面左右两侧均设有复位弹簧33,在活动壳体32安装后,复位弹簧33处于压缩状态,在拆卸活动壳体32时,可将其弹出,便于拆卸,复位弹簧33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4,两组连接块34相背一端与壳体31内壁固定连接,壳体31左右两侧外壁的前端均设有固定件5,活动壳体32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与固定件5相配合的定位孔,活动壳体32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金属网35和净化层36,金属网35可避免外部的大颗粒杂质和树叶等杂物进入充电机1内部,活动壳体32可整体取下对内部的金属网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机(1)、待机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的网络通讯端连接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一端,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控制机,微处理器的监测信号通讯端连接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一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机控制模块的通讯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采集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待机控制模块的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的电压采集信号输入端、电流采集信号输入端,待机控制模块与充电机(1)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包括充电机(1)、待机控制模块、微处理器、网络接口电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微处理器的网络通讯端连接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一端,网络接口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上位控制机,微处理器的监测信号通讯端连接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一端,被检测模块通讯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待机控制模块的通讯端,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采集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待机控制模块的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电流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的电压采集信号输入端、电流采集信号输入端,待机控制模块与充电机(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待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1)顶部设有散热扇(2),所述充电机(1)前端面底部设有过滤组件(3),所述充电机(1)右端面通过电缆连接有充电接头(4),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后端固定连接在充电机(1)外壁的壳体(31),所述壳体(31)内腔前端活动插接有活动壳体(32),所述活动壳体(32)后端面左右两侧均设有复位弹簧(33),所述复位弹簧(33)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4),两组所述连接块(34)相背一端与壳体(3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1)左右两侧外壁的前端均设有固定件(5),所述活动壳体(32)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与固定件(5)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活动壳体(32)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有金属网(35)和净化层(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军张志刚吴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