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625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自动识别并监测目标电池的电池状态,自动识别并监测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线圈的电磁强度,并确定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接收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当目标电池需要无线充电时,将目标电池置于可充电区域中,并根据电池状态、反馈信息、预设充电时间和能量标准,控制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实现对目标电池的智能充电。基于自动识别技术,对目标电池进行多维度的智能计算,实现对充电功率的有效切换,进而降低对目标电池的损耗。

A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即时性、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但是,在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一般是按照设定的一个功率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充电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多个影响无线充电的因素,如果只是按照一个功率,对充电电池,可能会造成损坏,因此,通过对充电电池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来对充电功率进行切换,降低对充电电池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用于基于自动识别技术,对目标电池进行多维度的智能计算,实现对充电功率的有效切换,进而降低对目标电池的损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包括:自动识别并监测目标电池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当前剩余电量、当前电池温度、当前充电状态、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速度、与可充电区域中充电源点的距离;自动识别并监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线圈的电磁强度,并确定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接收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当所述目标电池需要无线充电时,将所述目标电池置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并根据所述电池状态、所述反馈信息、预设充电时间和能量标准,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实现对所述目标电池的智能充电。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限是否匹配;若匹配,验证所述目标电池的注册证书是否安全,若安全,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否则,不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确定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的过程中,还包括:对不同电磁强度的电磁范围进行仿真设计;对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目标线圈的线圈特性进行判断,并对电磁范围进行修正处理,获得最终电磁范围;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所有目标线圈的最终电磁范围进行预处理,获得不同组合线圈对应的可充电区域;同时,根据所述电磁强度的电磁变化,实时对所述电磁范围进行更新。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还包括:确定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所有目标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方向,构成第一充电集合;基于所述第一充电集合,并根据所述目标电池在所述可充电区域中的第二位置和第二方向,获得第二充电集合;检查所述第二充电集合中每个目标线圈是否可正常工作,并剔除不能正常工作的目标线圈,保留剩下的目标线圈,并构成第三充电集合;确定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第三充电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线圈的关联性,并按照由高到低的关联性,分别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线圈发射相应的充电功率。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还包括:实时监测经流所述目标线圈的第一电流和第一电压的跳动信息;实时监测经流与所述目标线圈相连接的控制电路的第二电流和第二电压的控制数据;确定所述跳动信息与所述控制数据的匹配值,若匹配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根据所述跳动信息,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的噪声参数;基于预先设定的噪音消除标准,对与所述噪声参数对应的控制电路进行噪声消除处理,并对噪声消除处理后的控制电路进行验证,直到获取的对应的所述跳动信息与所述控制数据的匹配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接收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包括:当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时,判断自动识别并监测的所述目标电池的当前电池的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若是,调整对于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功率;同时,基于温度数据库,对所述目标电池的产热部位进行确定;并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激光检查,获得温度能量图;根据确定的产热部位和获得的温度能量图,从预先存储的降温规则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降温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电池的降温;且当所述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收集对应的温度能量,并将其温度能量进行存储,并且根据存储的温度能量,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反馈处理;当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时,自动识别并监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电池接收的充电功率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通过确定所述目标电池的目标状态,判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是否存在电磁泄露,若存在,向监测端发送第一报警指令;否则,通过确定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状态,判断所述目标电池是否存在异常状况,若存在,向所述目标电池对应的用户端发送第二报警指令。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充电功率获取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实施切换的高效性的过程中,还包括:安全保护电路;所述安全保护电路包括:变压器M、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微控制器U2、运算放大器U1、第一二极管L1、第二二极管L2、第三二极管L3、第一NPN晶体管N1、第二NPN晶体管N2、电源VCC、地GND;其中,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发射单元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开关K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L1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开关K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四开关K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L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K4的另一端、第五开关K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六开关K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K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动C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自动识别并监测目标电池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当前剩余电量、当前电池温度、当前充电状态、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速度、与可充电区域中充电源点的距离;/n自动识别并监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线圈的电磁强度,并确定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n接收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n当所述目标电池需要无线充电时,将所述目标电池置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并根据所述电池状态、所述反馈信息、预设充电时间和能量标准,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实现对所述目标电池的智能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动识别并监测目标电池的电池状态,所述电池状态包括:当前剩余电量、当前电池温度、当前充电状态、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速度、与可充电区域中充电源点的距离;
自动识别并监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线圈的电磁强度,并确定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
接收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当所述目标电池需要无线充电时,将所述目标电池置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并根据所述电池状态、所述反馈信息、预设充电时间和能量标准,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实现对所述目标电池的智能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权限是否匹配;
若匹配,验证所述目标电池的注册证书是否安全,若安全,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
否则,不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式,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可充电区域的过程中,还包括:
对不同电磁强度的电磁范围进行仿真设计;
对所述电磁强度对应的目标线圈的线圈特性进行判断,并对电磁范围进行修正处理,获得最终电磁范围;
对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所有目标线圈的最终电磁范围进行预处理,获得不同组合线圈对应的可充电区域;
同时,根据所述电磁强度的电磁变化,实时对所述电磁范围进行更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还包括:
确定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所有目标线圈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方向,构成第一充电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充电集合,并根据所述目标电池在所述可充电区域中的第二位置和第二方向,获得第二充电集合;
检查所述第二充电集合中每个目标线圈是否可正常工作,并剔除不能正常工作的目标线圈,保留剩下的目标线圈,并构成第三充电集合;
确定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第三充电集合中的每个目标线圈的关联性,并按照由高到低的关联性,分别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线圈发射相应的充电功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还包括:
实时监测经流所述目标线圈的第一电流和第一电压的跳动信息;
实时监测经流与所述目标线圈相连接的控制电路的第二电流和第二电压的控制数据;
确定所述跳动信息与所述控制数据的匹配值,若匹配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根据所述跳动信息,获取所述控制数据中的噪声参数;
基于预先设定的噪音消除标准,对与所述噪声参数对应的控制电路进行噪声消除处理,并对噪声消除处理后的控制电路进行验证,直到获取的对应的所述跳动信息与所述控制数据的匹配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目标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和未充电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包括:
当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时,判断自动识别并监测的所述目标电池的当前电池的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若是,调整对于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功率;
同时,基于温度数据库,对所述目标电池的产热部位进行确定;
并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激光检查,获得温度能量图;
根据确定的产热部位和获得的温度能量图,从预先存储的降温规则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降温方式,实现对所述目标电池的降温;
且当所述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收集对应的温度能量,并将其温度能量进行存储,并且根据存储的温度能量,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反馈处理;
当所述目标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时,自动识别并监测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目标电池接收的充电功率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通过确定所述目标电池的目标状态,判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是否存在电磁泄露,若存在,向监测端发送第一报警指令;
否则,通过确定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设备状态,判断所述目标电池是否存在异常状况,若存在,向所述目标电池对应的用户端发送第二报警指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进行实时切换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充电功率获取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实施切换的高效性的过程中,还包括:安全保护电路;
所述安全保护电路包括:变压器M、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第七开关K7、第八开关K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微控制器U2、运算放大器U1、第一二极管L1、第二二极管L2、第三二极管L3、第一NPN晶体管N1、第二NPN晶体管N2、电源VCC、地GND;
其中,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发射单元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育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古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