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2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包括中空设置且下部呈锥形的罐体、横向设置且将壳体内腔分为投料仓和储料仓的第一隔板、竖向设置且将储料仓内腔分为细砂腔和砂石腔的第二隔板,所述投料仓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投料仓设有中空设置且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导料转筒和带动导料转筒转动且对细砂腔和砂石腔进行放料的驱动组件,所述导料转筒的底部设有导料口和连通于所述导料口且穿过第一隔板的导料斗,所述导料斗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第一隔板设置有供导料斗穿过的导料槽,所述细砂腔和砂石腔的底部均设置有卸料口和启闭卸料口的卸料挡板,具有实现砂、石分别存置,满足砂浆裹石法二次投放的优点。

A kind of aggregate temporary storage bin for concrete mixing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混凝土搅拌工艺是将石子、砂、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料一起投入搅拌主机内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即为合格的混凝土。随着搅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砂浆裹石搅拌工艺,即先将砂、水泥、和水投入搅拌主机内搅拌一段时间后在投入石子进行搅拌。实验证明在相同的配方下,应用砂浆裹石搅拌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10%到20%,如果是同强度的混凝土,则可以节约水泥5%~10%,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采用砂浆裹石搅拌工艺是日后搅拌行业发展的趋势,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搅拌站所使用的骨料过渡仓,通常是单出口单仓型,在应用砂浆裹石法搅拌混凝土时,需要将砂和石子分为两次输送,容易导致骨料输送周期加长,搅拌站的生产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其特征是:包括中空设置且下部呈锥形的罐体(1)、横向设置且将壳体内腔分为投料仓(11)和储料仓的第一隔板(2)、竖向设置且将储料仓内腔分为细砂腔(12)和砂石腔(13)的第二隔板(3),所述投料仓(11)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17),所述投料仓(11)设有中空设置且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1)的导料转筒(5)和带动导料转筒(5)转动且对细砂腔(12)和砂石腔(13)进行放料的驱动组件(6),所述导料转筒(5)的底部设有导料口(51)和连通于所述导料口(51)且穿过第一隔板(2)的导料斗(52),所述导料斗(52)位于第二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2)设置有供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其特征是:包括中空设置且下部呈锥形的罐体(1)、横向设置且将壳体内腔分为投料仓(11)和储料仓的第一隔板(2)、竖向设置且将储料仓内腔分为细砂腔(12)和砂石腔(13)的第二隔板(3),所述投料仓(11)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17),所述投料仓(11)设有中空设置且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罐体(1)的导料转筒(5)和带动导料转筒(5)转动且对细砂腔(12)和砂石腔(13)进行放料的驱动组件(6),所述导料转筒(5)的底部设有导料口(51)和连通于所述导料口(51)且穿过第一隔板(2)的导料斗(52),所述导料斗(52)位于第二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2)设置有供导料斗(52)穿过的导料槽(21),所述细砂腔(12)和砂石腔(13)的底部均设置有卸料口(14)和启闭卸料口(14)的卸料挡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的上端面抵接于导料转筒(5)的下端面,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竖向设置且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隔板(2)的转动轴(61)、端面套接于所述转动轴(61)的第一锥齿轮(62)、横向设置且位于导料转筒(5)与第一隔板(2)之间的传动杆(64)、套接于所述传动杆(64)且啮合于第一锥齿轮(62)的第二锥齿轮(63)、位于罐体(1)外部且转轴穿过罐体(1)侧壁固定连接于传动杆(64)的伺服电机(65),转动轴(6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架(22)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料转筒(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暂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李恒芳朱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方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