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22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粮食、种子等农副产品及轻工产品等烘干的热风炉,由框架、炉体、换热器、热风室、炉罩和烟气引风系统组成。将其设计成各部件有机结合为一体,炉体在下,换热器在上,风管水平布置,管内走风,管外走烟。烟气冲刷风管多回程,空气在管内单行程。烟走烟道,风走风道,避免了烟气对空气的混合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设计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炉型,这三种炉型又可按生产或生活需要,设计出20-100万大卡或更大的不同容量。(*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间接加热的热风炉。目前,典型的间接加热的热风炉有1、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设计的RL-500型多头异向螺旋槽管热交换炉,发表在《现代化农业》1989年第10期。该炉是两体烟管式炉型,炉体本身不换热,为了防止烧坏换热器前几排列管,往烟气中掺入冷风,将烟气温度降至600℃。2、由中国农业工程设计院等单位联合设计的间接加热热风炉,刊登在《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89年第6期。该炉为一体立筒式炉型。设计出口温度高,当用于低温干燥时,须掺兑冷风才能使用。以上两种炉型,缩小了炉内冷热流体温差,降低了换热面的平均换热系数,为了保证一定的热效率,需要增加换热面,消耗钢材多,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由于其结构特点,使冷流体在炉内多回程折射,风阻大,这样配备的风机动力也相应加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构造合理、热效率高、适用广泛的新型热风炉。根据物料烘干所需要温度的不同,设计出低温(20-80℃)、中温(80-140℃)和高温(140-200℃)三种炉型,这三种炉型又可按生产或生活需要,设计出20 100万大卡或更大的不同容量,用以烘干粮食、种子等农副产品及轻工产品或生活采暖和室内除湿等。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将各部件有机结合为一体,炉体在下,换热器在上。风管水平布置,管内走风,管外走烟。烟气冲刷风管外壁多回程,空气在管内单行程。该炉烟走烟道,风走风道,烟道和风道之间封闭,烟气和空气没有混合机会,杜绝了烟气对烘干物的污染。本技术主要由框架、炉体、换热器、热风室、炉罩和烟气引风系统组成。框架由三架门梁和四道水平梁组成,门形梁底脚固定在基础上。炉体由锅炉钢板围成长方体形,炉体板底边一周焊有底脚板,将炉体坐在基础上。炉体内是炉膛,炉膛下部布有固定炉排,炉排上方为燃烧室,燃烧室四周的炉体钢板内壁上固定耐火炉衬,燃烧室上部用轻质耐火材料做成成形花洞顶拱。花洞顶拱的上方为燃尽室。在炉膛燃烧室的正面,设有炉门。在炉体钢板的外侧周围,沿水平方向差排焊有散热片。在炉体钢板上沿一周焊有弧形伸缩节。换热器由两端管板、前后体板和上顶板焊成长方体,内有垂直隔板、水平隔板和风管。风管分为细管和粗管,细管在上部多排,粗管在下部少排。风管都是水平差排布置,细管穿入两端管板和中间垂直隔板,垂直隔板可使烟气在换热器上下多回程流动。在粗管最上一排管的水平中心线上,管与管之间的缝隙用钢板封住一部分为水平隔板,在热风端敞开的部分为烟气入口。换热器的上顶板焊有吊杆螺栓,将换热器悬吊在框架的上梁上。换热器的下沿一周焊有弧形伸缩节,与炉体的伸缩节对应连结。在上顶板上开有清灰门,在前体板下部开有掏灰门。在换热器尾部的后体板上开有出烟口。烟气引风系统由烟管、烟气引风机和烟囱组成。烟管一端接于换热器出烟口,另一端接烟气引风机,烟囱接在引风机的出口。烟气引风机配备的是调速电机,控制排烟量和耗煤量,调整空气过热系数,从而调节热风的出口温度。炉罩由炉罩板、虑网和挡板组成。炉罩板固定在框架上的内侧,将炉体和换热器的前、后两面及顶面封住。在换热器进入冷风的一端罩有虑网,其下面的炉体部分罩有“L”形挡板,封住炉体一部分,敞口部分为冷风进口,冷风进口与热风出口呈对角。炉罩板对应炉体的炉门及换热器的清灰门,掏灰门和烟气出口,开有与之相适应的敞口。炉罩板和挡板与炉体和换热器之间均留有通风夹层。热风室是由框架和铁板焊成的长方体形状。热风室安装在炉体和换热器产生热风的一侧,热风室开有出风口,通过风筒与热风机相连。当热风炉开始工作时,热风机和烟气引风机同时开动。燃烧室内的煤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通过顶拱花洞进燃尽室,首先冲刷换热器的下面几排粗管,再经过水平隔板的敞口,绕过垂直隔板,上下迂回多次冲刷细管,最后将烟气从出口由烟气引风机吸入烟囱排出。产生热风的风道有两条第一,冷风从虑网进入风管,将风管的热量带走;第二,冷风从挡板的敞口处进入挡板和罩板与炉体之间的通风夹层,将炉体表面和散热片的温度带走。这两路风进入到热风室混合后由热风机吹出对物料进行烘干等。本技术采用炉体与换热器靠伸缩节连结,换热器悬吊在框架的上梁,呈立式整体结构。炉体和换热器的热膨胀可由伸缩节吸收。使得安装牢固,运行安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节约钢材。热风炉的燃烧室内壁上砌有耐火炉衬,燃烧室上方有花洞顶拱。在炉体的外壁上焊有水平差排的散热片,炉体与炉罩板和挡板之间有通风夹层。这样在燃烧室内燃料能够充分燃烧,烟气均匀通过顶拱花洞,放热量大。炉衬还可保护炉体钢板。由于采用挡板的开口与热风出口呈对角位置,通风夹层内的冷风将热量带走,冷风的路径接近,风量均匀,冲刷无死角。既保护了炉体不至烧坏,又使炉体高温区进行了换热,增加了热量,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采用换热器的热风管水平差排布置,垂直隔板和水平隔板使烟气横向冲刷热风管,在换热器内多回程折射,冷热流体逆流换热,在热效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换热系数。由于空气在风管内单行程,风阻小,故配备的风机功率也小。本技术的换热器是管内走风,管外走烟,烟灰附着在风管的外壁上,从清灰门投入钢球或河卵石,或采用化学药剂,很容易清除烟灰。附图说明图1是热风炉的主视图,其中换热器和热风炉部分局剖,展示出风管水平布置,箭头标出了冷风(热风)和烟气的行程;图2是热风炉的右视图;图3是热风炉的俯视图,箭头标明在炉体与炉罩之间的通风夹层中冷风(热风)的行程;图4是沿图1A-A剖视图,展示出膛结构和换热器的风管排布方式。结合附图将热风炉的最佳实施方案加以叙述。热风炉主要由框架、炉体、换热器、热风室、炉罩和烟气引风系统组成。由图1,框架(2)可用方钢焊成平面框,前、后、左、右和顶部的平面框用螺栓(如图2(15))连结便组装成框架。框架(2)安装在基础(1)上。顶面框设有悬吊螺栓(9),用以悬吊换热器。在平面框组装前,可先将炉罩焊在平面框上,图1的(3)为炉罩板、(7)为挡板,(6)为滤网(即图2的(14))。在炉罩板上开有与炉门(4)和掏灰门(5)对应的口。在图1剖开的部分为换热器的一部分和热风室,在换热器部分中风管水平布置,设三道垂直隔板(8),垂直隔板上下交错布置,垂直隔板之间的间距随烟气的流出而逐渐小,使烟气四回程冲刷换热器的风管。图4是沿图1A-A剖视图,其上体为换热器,下体为炉体。炉体由炉体钢板(17)焊合而成,在燃烧室(20)的下部布置着炉排(16),在炉体钢板内壁的一周,砌有耐火炉衬(18),在燃烧室的上部用耐火材料砌有花洞顶拱(21),花洞顶拱的上部为燃尽室(22)。在炉体钢板的外侧一周焊有散热片(19),在炉体钢板的上沿一周焊有弧形伸缩节(23)。换热器部分,由图4的粗风管(25)、细风管(27)、水平隔板(26)、前体板(31)、后体板(28)、左端板(29)、右端板(图2的(13))、垂直隔板(图1的(8))组成。前后体板、左右端板和上顶板是用钢板焊成箱体。粗风管在下部两排,细风管在上部数排穿过左右端板和中间的垂直隔板。在粗管的最上一排管与管之间用钢板焊合一部分是水平隔板(图4的(26),使烟气从开口处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的下沿一周焊有与炉体联接的钢板,由螺栓(图4的(24)与炉体的伸缩节(23)联接。在上顶板上开有清灰门(图3的(32)),前体板开有掏灰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风炉主要由框架、炉体、换热器、热风室和炉罩等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在下,换热器在上,炉体与换热器之间由伸缩节连结,炉体坐在基础上,换热器悬吊在框架上,炉体和换热器的前、后和进冷风的一侧罩有炉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汲言惠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望奎县种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