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蓄电池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蓄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气化产品更多的应用在汽车中,进行电气部件的拆卸检修前,往往需要断开蓄电池负极线束用以保护电器部件,且蓄电池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断开后,应保证断开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避免因线束摆动和碰触意外联通,以避免电气部件拆卸检修过程意外带电造成损坏。参见图1,传统的蓄电池负极线束,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端部设有与圆柱状的蓄电池负极结构进行安装连接的接头100,该接头100通过螺栓螺母110实现锁紧或松开,通过额外的工具将螺栓螺母110拧紧或放松,实现蓄电池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的连接或断开。为完成蓄电池负极通断,CN208189696U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负极结构和车用蓄电池,对蓄电池负极进行了改造,通过外部推拉方式,完成蓄电池负极的通断。该技术实现了让蓄电池负极线束通断操作简化,且可以延伸到车体外部进行操控。但因涉及到蓄电池负极结构改造,相当于开发一种新的汽车蓄电池,导致如果应用该技术,现有的圆柱状正负极的通用蓄电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轴(2)、两个相对设置于壳体(1)内且分别通过导线(6)与蓄电池线束连通的连接端子(3)、固定于转轴(2)上且位于两个连接端子(3)之间的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n转动转轴(2)带动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绕转轴(2)转动,实现蓄电池线束的导通和断开;当导通端子(4)与两个连接端子(3)同时接触时,蓄电池线束处于导通状态;当绝缘端子(5)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子(3)接触时,蓄电池线束处于断开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轴(2)、两个相对设置于壳体(1)内且分别通过导线(6)与蓄电池线束连通的连接端子(3)、固定于转轴(2)上且位于两个连接端子(3)之间的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
转动转轴(2)带动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绕转轴(2)转动,实现蓄电池线束的导通和断开;当导通端子(4)与两个连接端子(3)同时接触时,蓄电池线束处于导通状态;当绝缘端子(5)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子(3)接触时,蓄电池线束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端子(4)截面呈方形,中部设有与转轴(2)固定的连接孔,其中心位于转轴(2)的轴线上,所述绝缘端子(5)固定于导通端子(4)的侧边上,导通端子(4)的边长大于绝缘端子(5)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3)相对的一侧为平面(31),所述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设有与该平面(31)对应贴合的接触部(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线束通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端子(4)和绝缘端子(5)边沿设有圆弧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