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7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包括第一套管、连接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的右端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管内壁的左端设置第一挡环,第一套管内设置第一外楔形套管和第一内楔形套管;第二套管的左端设置第二外螺纹,第二套管内壁的右端设置第二挡环,第二套管内设置第二外楔形套管和第二内楔形套管,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管内设置柱状导电块,柱状导电块的沿轴线方向设置接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反螺纹配合可将连接管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快速稳固连接,实现了两根导线的快速对接,并且不会对导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
本技术属于煤矿电力连接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输电设备以及和变电设备的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所以电力服务企业的任务量也在大大增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重中之重。其中,在架设输电线路或者变电站线路运维检修过程中,由于导线长期处于室外环境,在高空气流、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腐蚀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如何保证两根导线之间的紧密、可靠地连接是确保整条输电线路点性能的基本要求,两根导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以下步骤:在导线外套设套管或者U型夹,将两根导线绑扎搭接后采用钳压、液压等方式使套管或者U型夹发生塑性形变使其押金导线,该作业方式不仅耗时,而且钳压和液压的挤压方式也存在多种风险,例如压力不到位会导致导线连接不紧密、压力过大会造成导线得绝缘层或线芯损伤,所以接线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通过正反螺纹配合可将连接管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快速稳固连接,实现了两根导线的快速对接,并且不会对导线造成损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自左向右依序包括第一套管、连接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右端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管内壁的左端设置第一挡环,第一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外楔形套管和第一内楔形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左端设置第二外螺纹,第二套管内壁的右端设置第二挡环,第二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二外楔形套管和第二内楔形套管,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管内设置第三挡环、第四挡环以及位于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之间的柱状导电块,柱状导电块与连接管间隙配合,柱状导电块的沿轴线方向设置接线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壁沿周向均布设置多个凸起,凸起的外端面为平面状。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孔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包括第一锥台部、柱状部和第二锥台部,第一锥台部和第二锥台部较小一端的直径与柱状部的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的外端面为弧面结构,内端面为平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施例通过正反螺纹配合可将连接管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快速稳固连接,实现了两根导线的快速对接。2.待接续导线的绝缘层通过外楔形套管和内楔形套管稳定的夹持在套管内,两根导线的线芯通过柱状导电块相连接,从而保证两根导线的稳定夹持和导电性能,而且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对接作业方式对导线的损伤。3.在连接管的外壁沿周向均布设置多个凸起,凸起的外端面为平面状,便于使用活口钳拧动连接管,提高作业效率。4.本申请对接线孔的形状进行特殊设计,两个锥台部便于导线线芯快速进入对接。5.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的外端面为弧面结构,使用时,弧面结构便于柱状导电块快速压在两个挡环之间,内端面为平面结构,可确保柱状导电块稳定的限位在两个挡环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本技术未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向截面图;图3为导线穿装后的截面图;图4为图3中标号A的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中本技术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套管,2-连接管,3-第二套管,4-第一外螺纹,5-第一挡环,6-第一外楔形套管,7-第一内楔形套管,8-第二外螺纹,9-第二挡环,10-第二外楔形套管,11-第二内楔形套管,12-凸起,13-第一内螺纹,14-第二内螺纹,15-第三挡环,16-第四挡环,17-柱状导电块,18-接线孔,19-第一导线,20-第二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自左向右依序包括第一套管1、连接管2和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1、连接管2和第二套管3可采用硬质塑胶等绝缘材料,可减少本申请的整体重量。如图2所示,第一套管1的右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4,第一套管1内壁的左端一体成型第一挡环5,第一套管1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外楔形套管6和第一内楔形套管7,第一外楔形套管6和第一内楔形套管7属于现有结构,次布赘述,第一外楔形套管6与第一套管1间隙配合,第一外楔形套管6的外径大于第一挡环5的内径。如图2所示,第二套管3的左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8,第二套管2内壁的右端一体成型第二挡环9,第二套管2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二外楔形套管10和第二内楔形套管11,第二外楔形套管10与第二套管2间隙配合,第二外楔形套管10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9的内径,第一外螺纹4和第二外螺纹8的螺旋方向相反。结合图1和图5所示,连接管2的外壁沿周向均布设置两个凸起12,凸起12的外端面为平面状,结合图2和图4所示,连接管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外螺纹4和第二外螺纹8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3和第二内螺纹14,连接管3内设置第三挡环15、第四挡环16以及位于第三挡环15和第四挡环16之间的柱状导电块17,第三挡环15和第四挡环16一体成型在连接管3内壁,第三挡环15和第四挡环16的外端面为弧面结构,内端面为平面结构;柱状导电块17采用铜或者铝合金等导电性能强的金属,与连接管3间隙配合,柱状导电块17的外径大于第三挡环15和第四挡环16的最小内径,柱状导电块17的沿轴线方向设置接线孔18,接线孔包括自左向右依次包括第一锥台部、柱状部和第二锥台部,第一锥台部和第二锥台部较小一端的直径与柱状部的直径相同。本申请在使用时,结合图2和图3所示,首先,将待连接的第一导线19的右端和第二导线20的左端的线芯暴露,将第一导线19的右端从第一套管1的左端穿过,再将第一导线19的右端穿入第一外楔形套管6和第一内楔形套管7所组成的左挤紧组件,将第一外楔形套管6和第一内楔形套管7滑动至第一套管1内,第二导线20同理,此不赘述,最后将连接管2同时与第一套管1和第二套管3同时螺纹连接。需指出的是,第一导线19的右端预留适当长度,以图4为例,L1为第一外螺纹左侧与连接管左侧之间的距离,L2为第一导线线芯左侧与第一锥台部同线芯外径相同位置之间的距离,L1略大于L2,在第一套管1、连接管2和第二套管3连接后,可实现两根导线的线芯均与柱状导电块17良好接触,确保导电性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自左向右依序包括第一套管、连接管和第二套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套管的右端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管内壁的左端设置第一挡环,第一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外楔形套管和第一内楔形套管;/n所述第二套管的左端设置第二外螺纹,第二套管内壁的右端设置第二挡环,第二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二外楔形套管和第二内楔形套管,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n所述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管内设置第三挡环、第四挡环以及位于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之间的柱状导电块,柱状导电块与连接管间隙配合,柱状导电块的沿轴线方向设置接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电力电网施工用快速接头,自左向右依序包括第一套管、连接管和第二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管的右端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管内壁的左端设置第一挡环,第一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外楔形套管和第一内楔形套管;
所述第二套管的左端设置第二外螺纹,第二套管内壁的右端设置第二挡环,第二套管内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二外楔形套管和第二内楔形套管,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连接管内设置第三挡环、第四挡环以及位于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之间的柱状导电块,柱状导电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杰叶志强梁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九里山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