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19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这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介质基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差分信号传输线,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地电极和第二地电极,以及连接第一地电极和第二地电极的第三地电极;第一地电极和第二地电极间隔设置于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两侧,第三地电极间隔设置于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这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可以降低信号对于差分信号传输线由于不匹配而造成的共模噪声的敏感度,从而提升信号质量。

Differential coplanar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越来越大,光器件封装中对差分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频信号线路中,差分共面波导使用广泛。共面波导属于一种传输线结构,用于与其他微波有源或无源器件连接,构成电路。共面波导包括中心导带和两侧与地连接的地极,中心导带用于设置信号线供信号传输,如果信号线为差分信号线(驱动端发送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比较两个电压的差值确定逻辑状态是0还是1,而承载差分信号的两条信号线即差分信号线),那么对应的共面波导结构为差分波导结构。在差分共面波导结构中,由于差分信号线中的承载正信号的线和承载负信号的线由于设计和工艺等原因不能良好匹配,生成较大的共模噪声(共模噪声又称线路对地的噪声,即两条信号线对地的噪声),继而影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传输的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以解决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传输的信号共模噪声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基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n差分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n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n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地电极和第二地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地电极和所述第二地电极的第三地电极;所述第一地电极和所述第二地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两侧,所述第三地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差分信号传输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
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地电极和第二地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地电极和所述第二地电极的第三地电极;所述第一地电极和所述第二地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两侧,所述第三地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差分信号传输线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传输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第一地电极靠近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设置,所述第二地电极靠近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设置,所述第三地电极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传输线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输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地电极的间距、所述第二传输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地电极的间距、所述第一地电极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间距、所述第二地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的间距均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片上具有过孔,所述过孔位穿过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平宁静刘成刚肖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谷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