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包括框架,框架中部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抛光装置与上夹具装置各有四组,每组抛光装置工作原理相同,每组上夹具装置工作原理相同,上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上方,框架下方设置有下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的下方,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安装在框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将四组3D玻璃进行抛光,并且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夹具装置,可以实现3D玻璃的双面磨削与360°无死角抛光,提高了抛光的效率并且自动化程度高。
A 3D glass polis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3D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3D玻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抛光装置所能达到的精度、平整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抛光耗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抛光装置对3D玻璃抛光不均匀,存在死角,透光率不高且材料利用率低。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目的是克服现有3D玻璃抛光装置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抛光的效率与材料利用率,实现3D玻璃无死角抛光,提高抛光的平整度以及透光率,使抛光过程实现无人工干预下的全面双面抛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包括框架,框架中部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抛光装置与上夹具装置各有四组,每组抛光装置工作原理相同,每组上夹具装置工作原理相同,上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上方,框架底部设置有下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的下方,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安装在框架内部。所述抛光装置包括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安装在上述立柱上,直线电机与第一悬伸臂连接,第一悬伸臂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输出轴连接着第一伸缩臂,第一伸缩臂与第一悬伸臂间隙配合,第一伸缩臂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支座,安装支座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安装支座另一侧设置有抛光转筒,伺服电机输出轴与大齿轮配合,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传动,小齿轮输出轴与抛光转筒配合,工作时,第一气缸输出轴带动第一伸缩臂及设置在第一伸缩臂上的装置运动,从而实现抛光装置的进给运动,伺服电机带动大齿轮旋转,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抛光转筒旋转,直线电机带动第一悬伸臂及设置在第一悬伸臂上的装置上下运动。所述上夹具装置包括第二悬伸臂,第二悬伸臂固定在上述立柱上,第二悬伸臂内部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输出轴连接着第二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与第二悬伸臂间隙配合,第二悬伸臂内部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输出轴连接着第二伸缩臂,第二伸缩臂下端连接着上吸盘安装座,上吸盘连接座上设置有上吸盘。所述下夹具装置包括环形滑动导轨,环形滑动导轨固定在上述框架上,环形滑动导轨上设置有滑板,滑板有十二个,滑板上方设置有下吸盘安装座,下吸盘安装座上设置有下吸盘,滑板侧面设置有连接扣,连接扣连接着环形同步带,环形同步带与同步带轮配合传动,同步带轮包括传动同步带轮、支撑同步带轮,传动同步带轮与连接轴一端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与电机安装座连接,电机安装座固定在上述框架上,支撑同步带轮有三个,支撑同步带轮与上述框架连接,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传动同步带轮转动,传动同步带轮带动同步带运动,同步带带动滑板沿着环形滑动导轨运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可以同时将四组3D玻璃进行抛光,并且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夹具装置,可以实现3D玻璃的双面磨削与360°无死角抛光,解决传统抛光机不能双面抛光且存在抛光死角等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抛光的效率。2、本技术结构合理,传动比较平稳,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框架与立柱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抛光装置的刨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上夹具装置的刨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框架,3、直线电机,4、伺服电机,5、大齿轮,6、抛光转筒,7、第一气缸,8、第一悬伸臂,9、第一伸缩臂,10、连接件,11、安装支座,12、小齿轮,13、第二悬伸臂,14、第二伸缩臂,15、第二气缸,16、第三气缸,17、上吸盘安装座,18、上吸盘,19、环形滑动导轨,20、滑板,21、下吸盘安装座,22、下吸盘,23、连接扣,24、环形同步带,25、传动同步带轮,26、连接轴,27、联轴器,28、驱动电机,29、电机安装座,30、支撑柱,31、支撑同步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包括包括框架2,框架2中部设置有立柱1,立柱1上设置有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抛光装置与上夹具装置各有四组,每组抛光装置工作原理相同,每组上夹具装置工作原理相同,上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上方,框架底部设置有下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的下方。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安装在框架2内部。所述抛光装置包括直线电机3,直线电机3安装在上述立柱1上,直线电机3与第一悬伸臂8连接,第一悬伸臂8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输出轴连接着第一伸缩臂9,第一伸缩臂9与第一悬伸臂8间隙配合,第一伸缩臂9上设置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上设置有安装支座11,安装支座11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4,安装支座11另一侧设置有抛光转筒6,伺服电机4输出轴与大齿轮5配合,大齿轮5与小齿轮12啮合传动,小齿轮12输出轴与抛光转筒6配合,工作时,第一气缸7输出轴带动第一伸缩臂9及设置在第一伸缩臂9上的装置运动,从而实现抛光装置的进给运动,伺服电机4带动大齿轮5旋转,大齿轮5带动小齿轮12旋转,从而带动抛光转筒6旋转,直线电机3带动第一悬伸臂8及设置在第一悬伸臂8上的装置上下运动。所述上夹具装置包括第二悬伸臂13,第二悬伸臂13固定在上述立柱1上,第二悬伸臂13内部设置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输出轴连接着第二伸缩臂14,第二伸缩臂14与第二悬伸臂13间隙配合,第二悬伸臂13内部设置有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输出轴连接着第二伸缩臂14,第二伸缩臂14下端连接着上吸盘安装座17,上吸盘连接座17上设置有上吸盘18。所述下夹具装置包括环形滑动导轨19,环形滑动导轨19固定在上述框架2上,环形滑动导轨19上设置有滑板20,滑板20有十二个,滑板20上方设置有下吸盘安装座21,下吸盘安装座21上设置有下吸盘22,滑板20侧面设置有连接扣23,连接扣23连接着环形同步带24,环形同步带24与同步带轮配合传动,同步带轮包括传动同步带轮25、支撑同步带轮31,传动同步带轮25与连接轴26一端连接,连接轴26的另一端与联轴器27一端连接,联轴器27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28与电机安装座29连接,电机安装座29固定在上述框架2上,支撑同步带轮31有三个,支撑同步带轮31与上述框架2连接,工作时,驱动电机28通过联轴器27带动连接轴26转动,连接轴26带动传动同步带轮25转动,传动同步带轮25带动环形同步带运动24,环形同步带24带动滑板20沿着环形滑动导轨19运动。本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中部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抛光装置与上夹具装置各有四组,每组抛光装置工作原理相同,每组上夹具装置工作原理相同,上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上方,框架下方设置有下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的下方,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安装在框架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中部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抛光装置与上夹具装置各有四组,每组抛光装置工作原理相同,每组上夹具装置工作原理相同,上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上方,框架下方设置有下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设置在抛光装置的下方,抛光装置、上夹具装置、下夹具装置安装在框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包括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安装在上述立柱上,直线电机与第一悬伸臂连接,第一悬伸臂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输出轴连接着第一伸缩臂,第一伸缩臂与第一悬伸臂间隙配合,第一伸缩臂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安装支座,安装支座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安装支座另一侧设置有抛光转筒,伺服电机输出轴与大齿轮配合,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传动,小齿轮输出轴与抛光转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峰,王浩,封超,钟鑫,曲豪男,张明珠,王保义,王哲,赵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