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框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腔左侧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贯穿框体和壳体并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杆、螺套、主动皮带轮、电机、横板、限位板、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从动皮带轮、第二螺杆、电动伸缩杆、第二滑块和滑槽,解决了通常采用人力将钢筋送入抛光设备内,很有可能导致工人碰到钢筋端头的毛刺而受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A polishing equipment for steel bar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
本技术涉及钢筋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使用钢筋套筒来连接钢筋,而钢筋的端头大多会存在毛刺,为了让钢筋之间的连接更安全牢固,会使用到抛光设备对钢筋的端头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抛光设备通常采用人力将钢筋送入抛光设备内,很有可能导致工人碰到钢筋端头的毛刺而受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具备可自动将钢筋送入抛光设备的优点,解决了通常采用人力将钢筋送入抛光设备内,很有可能导致工人碰到钢筋端头的毛刺而受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框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腔左侧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框体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贯穿框体和壳体并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螺杆表面的左侧且位于壳体的内腔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壳体内腔左侧的后侧与框体内腔右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两个第二轴承座内腔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和第一螺杆表面的中心处均套设有螺套,两个螺套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框体内腔前后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相反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凹槽内腔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滑杆,两个滑杆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电动伸缩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贯穿横板并延伸至滑槽内腔的底部,所述壳体内腔左侧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内腔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贯穿至第三轴承座的右侧,所述转杆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转杆的表面且位于从动齿轮的右侧套设有抛光轮,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贯穿至框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与框体和壳体的连接处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表面与主动齿轮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套的内圈与第二螺杆和第一螺杆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与第二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表面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杆相反的一侧贯穿至框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转杆的表面与从动齿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与抛光轮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框体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优选的,所述主动皮带轮的内圈与第一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的表面与第二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形状为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杆、螺套、主动皮带轮、电机、横板、限位板、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从动皮带轮、第二螺杆、电动伸缩杆、第二滑块和滑槽,解决了通常采用人力将钢筋送入抛光设备内,很有可能导致工人碰到钢筋端头的毛刺而受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对滑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滑块脱离第一凹槽,通过设置第三轴承座,能够对转杆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能够对第一螺杆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能够对第二螺杆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和滑槽,能够方便限位板的滑动,通过设置弧形的限位板,更符合钢筋的形状,能够使得夹持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螺杆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板结构左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横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抛光轮结构右视示意图。图中:1框体、2第一螺杆、3螺套、4主动皮带轮、5电机、6进料口、7横板、8限位板、9第二凹槽、10第一凹槽、11通孔、12抛光轮、13从动齿轮、14第三轴承座、15转杆、16第一轴承座、17主动齿轮、18出料管、19壳体、20第二轴承座、21从动皮带轮、22第二螺杆、23第一滑块、24滑杆、25电动伸缩杆、26第二滑块、2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包括框体1,框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框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19,壳体19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壳体19内腔左侧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6,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16,能够对第一螺杆2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框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2,第一螺杆2的左侧贯穿框体1和壳体19并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16的内腔活动连接,第一螺杆2的表面与框体1和壳体19的连接处均活动连接,第一螺杆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主动皮带轮4,主动皮带轮4的内圈与第一螺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螺杆2表面的左侧且位于壳体19的内腔套设有主动齿轮17,第一螺杆2的表面与主动齿轮17的内圈固定连接,壳体19内腔左侧的后侧与框体1内腔右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20,能够对第二螺杆22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二轴承座20内腔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2,第二螺杆2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皮带轮21,从动皮带轮21的表面与第二螺杆22的表面固定连接,从动皮带轮21与主动皮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螺杆22和第一螺杆2表面的中心处均套设有螺套3,螺套3的内圈与第二螺杆22和第一螺杆2的表面均螺纹连接,两个螺套3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纵向开设有滑槽27,通过设置第二滑块26和滑槽27,能够方便限位板8的滑动,框体1内腔前后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两个第一凹槽10相反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9,两个第二凹槽9内腔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滑杆24,滑杆24的表面与第二凹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杆24相反的一侧贯穿至框体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框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19),所述壳体(19)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6),所述框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的左侧贯穿框体(1)和壳体(19)并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16)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主动皮带轮(4),所述第一螺杆(2)表面的左侧且位于壳体(19)的内腔套设有主动齿轮(17),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的后侧与框体(1)内腔右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两个第二轴承座(20)内腔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2),所述第二螺杆(2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皮带轮(21),所述从动皮带轮(21)与主动皮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22)和第一螺杆(2)表面的中心处均套设有螺套(3),两个螺套(3)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纵向开设有滑槽(27),所述框体(1)内腔前后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两个第一凹槽(10)相反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9),两个第二凹槽(9)内腔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滑杆(24),两个滑杆(24)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凹槽(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两个第一滑块(23)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5),两个电动伸缩杆(2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6),所述第二滑块(26)的底部贯穿横板(7)并延伸至滑槽(27)内腔的底部,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4),所述第三轴承座(14)的内腔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贯穿至第三轴承座(14)的右侧,所述转杆(15)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齿轮(13),所述从动齿轮(13)与主动齿轮(17)啮合,所述转杆(15)的表面且位于从动齿轮(13)的右侧套设有抛光轮(12),所述壳体(19)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8),所述出料管(18)的底部贯穿至框体(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筋端头的抛光设备,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框体(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19),所述壳体(19)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6),所述框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的左侧贯穿框体(1)和壳体(19)并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座(16)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主动皮带轮(4),所述第一螺杆(2)表面的左侧且位于壳体(19)的内腔套设有主动齿轮(17),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的后侧与框体(1)内腔右侧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座(20),两个第二轴承座(20)内腔的相对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2),所述第二螺杆(22)表面的右侧套设有从动皮带轮(21),所述从动皮带轮(21)与主动皮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22)和第一螺杆(2)表面的中心处均套设有螺套(3),两个螺套(3)相对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纵向开设有滑槽(27),所述框体(1)内腔前后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两个第一凹槽(10)相反一侧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9),两个第二凹槽(9)内腔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滑杆(24),两个滑杆(24)相对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凹槽(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两个第一滑块(23)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5),两个电动伸缩杆(2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6),所述第二滑块(26)的底部贯穿横板(7)并延伸至滑槽(27)内腔的底部,所述壳体(19)内腔左侧前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4),所述第三轴承座(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亚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