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折叠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3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用折叠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手杖功能整合到休闲凳中,使休闲凳更迎合老年人群的需要。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用折叠凳,包括凳架和凳面,所述凳架由六节棍体相互连接构成,其折叠形成六个连接端,所述三个连接端为凳脚,另三个连接端上设有凳面:其中,两节大号棍体为中空棍体并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另一端铰接中号中空棍体,所述中号棍体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两节小号棍体再相互连接;所述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的休闲凳相比,具有了手杖功能,特别是导盲作用,针对性更强,对于特殊弱势群体给予更完善的照顾。(*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休闲家居用品,涉及一种凳子。
技术介绍
休闲凳主要由凳架和凳面构成,可折叠以方便携带。如凳架为X形,凳面为帆布的休闲凳,常为喜好钓鱼人士的随身装备。钓鱼者以老者居多,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常需要手杖辅助走路。常用的这种休闲折叠凳并不具备手杖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对技术问题是将手杖功能整合到休闲凳中,使休闲凳更迎合老年人群的需要。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用折叠凳,包括凳架和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凳架由六节棍体相互连接构成,其折叠形成六个连接端,所述三个连接端为凳脚,另三个连接端上设有凳面;其中,两节大号棍体为中空棍体并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另一端铰接中号中空棍体,所述中号棍体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两节小号棍体再相互连接;所述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中的“伸缩结构”有两种明显的结构方式。一种是滑槽方式,具体描述为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和中号中空棍体的内壁上设有滑槽和卡口,在所述中号中空棍体的外壁和小号棍体的外壁上有置于所述滑槽中的滑齿和卡齿;大号棍体可以套进中号棍体,中号棍体可以套进小号棍体,它们之间通过其内的滑槽和滑齿可以相对滑动,两端再通过铰链连接,这样就可以形成可以活动的伸缩结构。另一种是螺纹方式,具体描述为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和中号中空棍体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在所述中号中空棍体的外壁和小号棍体的外壁上有置于所述内壁上螺纹相应的螺纹。通过在棍体的内壁和外壁上设置内外螺纹,通过旋转棍体实现整体的伸缩。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在所述两节小号棍体的连接端的两个连接头的其中一个端头上装有万向轮。当折叠凳收缩成手杖使用时,万向轮作为手杖的着地部位,这样手杖可以直接手推前进而不用点击地面来取得路面的状况,此时,手杖可以减轻盲人使用时手腕的劳累,成为盲人的导盲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两节小号棍体的连接端的两个连接头的另一个端头上装有与万向轮连接的卡环。有卡环后,作为凳子时,万向轮通过铰链折叠后插到卡环中,这样所述两节小号棍体的连接端可以很好的支撑在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两节小号棍体的连接端的两个连接头的其中一个可以作为手杖扶手端的端头上装有照明手电。这种改进是方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者可以在暗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六节棍体上设有用弱发光装置或反光材料制成的光警示装置。在本专利技术折叠成手杖时,手杖上的光装置可以起预警作用。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的休闲凳,具有了手杖功能,特别是导盲作用,针对性更强,对于特殊弱势群体给予更完善的照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凳架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折叠成手杖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空棍体内壁设置滑槽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万向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多用折叠凳的一种实施方式如1所示,其主体由凳面1和凳架2构成,其中凳面为帆布制成的布体,置于凳架上。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技术主要体现在可折叠的凳架上,其实施方式参看图2。凳架2由六节棍体相互连接构成,其折叠形成六个连接端m、n、p、x、y、z,连接端m、n、p三个连接端为凳脚,另三个连接端x、y、z上铺有凳面1。其中,两节大号棍体20、21为中空棍体并相互铰接在一起,其折叠时形成连接端y;大号棍体20另一端铰接中号棍体22,其折叠时形成连接端n;大号棍体21另一端铰接中号棍体23,其折叠时形成连接端m;中号棍体22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24,其折叠时形成连接端x;中号棍体23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25,其折叠时形成连接z;小号棍体24的另一端安装有万向轮26,万向轮26通过铰链c与小号棍体24连接。小号棍体25的另一端安装有卡环,将万向轮的铰链折叠后插入卡环中,这样小号棍体24、25就连接在一起了并形成连接端p。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以滑槽方式为例。如图5所示,在中空棍体的内壁上设滑槽a和在滑槽上设卡口b,图中显示为整个滑槽中设有3处卡口。在可以内置的棍体的外壁上设与滑槽相应的滑齿和卡齿,其中滑齿置于滑槽中,起导向滑动的作用卡齿可以伸入卡口中使相对滑动两棍保持位置固定。滑齿为棍体表面的凸起,可以是在棍体壁表面钉入的销子,销子凸出棍体壁面的部分可以在滑槽中移动,维系它们之间的稳定滑动关系。这种滑动方式可以让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内,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内,其伸缩结构与雨伞的伞柄的伸缩结构类似。要实现大、中、小号棍体的伸缩,还有很多其他现成的结构可以直接应用,诸如螺纹方式,简要描述为大号中空棍体和中号中空棍体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在中号中空棍体的外壁和小号棍体的外壁上有置于内壁上螺纹相应的螺纹。通过在棍体的内壁和外壁上设置内外螺纹,通过旋转棍体实现整体的伸缩。六节棍体中大号棍体20和21、中号棍体22、23、小号棍体24、25分别为三种直径,在6节棍体折叠收缩时,如图4所示,两节大号棍体组成一个手杖,手杖下端为万向轮,手杖上端的卡环可以做手杖的手柄。手杖上端还可以设置照明手电或安装二极管警示灯泡。手杖棍体表面可以设置反光装置比如一种用反光材料制成的贴子贴在棍体表面。在折叠成凳子时,中号棍体22旋转一个微小的角度,从卡口b转到滑槽a,顺着直滑槽滑到大号棍体20的底部,使铰链折叠到固定的角度;再将小号棍体24旋转一个微小角度,同样从卡口转到直滑槽,下滑到中号棍体22的底部,然后折叠。大号棍体20和21的直径相同,它们之间也用铰链连接,折叠时将铰链旋出即可。中号棍体23同样旋转一个微小角度到直滑槽,顺滑槽滑下到大号棍体的底部,折叠铰链,旋转小号棍体25一个微小角度到中号棍体23的直滑槽,顺滑槽滑下,到中号棍体23的底部,折叠铰链。最后将装有万向轮的铰链折叠,将小号棍体24插到小号棍体25底部的环中。这样六根棍体就弯曲成上面三个角链端点,下面三个角链端点,此时小号棍体24和小号棍体25、中号棍体22和中号棍体23、大号棍体20和大号棍体21之间的铰链在地上起支撑作用,将开了三个小洞的凳子面套在顶部的另三个折叠后铰链,就形成了一个凳子。图中标识说明帆布凳面1、固定口10、凳架2、大号棍体20、大号棍体21、中号棍体22、中号棍体23、小号棍体24、小号棍体25、万向轮26、滑槽a、卡口b、铰链c、铰链销c1、连接端m、连接端n、连接端p、连接端x、连接端y、连接端z。权利要求1.多用折叠凳,包括凳架和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凳架由六节棍体相互连接构成,其折叠形成六个连接端,所述三个连接端为凳脚,另三个连接端上设有凳面;其中,两节大号棍体为中空棍体并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另一端铰接中号中空棍体,所述中号棍体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两节小号棍体再相互连接;所述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和中号中空棍体的内壁上设有滑槽和卡口,在所述中号中空棍体的外壁和小号棍体的外壁上有置于所述滑槽中的滑齿和卡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折叠凳,包括凳架和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凳架由六节棍体相互连接构成,其折叠形成六个连接端,所述三个连接端为凳脚,另三个连接端上设有凳面;其中,两节大号棍体为中空棍体并相互铰接在一起,所述大号中空棍体另一端铰接中号中空棍体,所述中号棍体的另一端铰接小号棍体,两节小号棍体再相互连接;所述大号棍体、中号棍体和小号棍体之间为可使小号棍体缩入中号棍体、中号棍体缩入大号棍体的伸缩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颖隆郭辉刘亚军聂东海沈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