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24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并行排布的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均包括多个冷却塔;第一塔组的各冷却塔和第二塔组的各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在底部且均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塔组和第二塔组之间设置有共用集水槽;第一塔组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间隔,中部间隔安装有前池和吸水池;中部间隔的侧向开口处安装有循环水泵房;各冷却塔、集水槽、前池、吸水池、循环水泵房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路循环串接。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避免了相邻两个冷却塔进风干扰的情况;还避免了循环水泵房干扰进风的情况。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紧凑,节约了用地面积,减少了工程量,有利于厂区规划和改善厂区环境。

A layout structure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废热,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避免废热对设备造成损害,产生的废热需要及时的进行排疏,目前工业废热的排疏主要是利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包括冷却塔、泵房、储水池、冷却设备以及循环水管路,泵房内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将储水池内的冷却水抽送至冷却设备吸收热量,后再输送至冷却塔内与外界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降低废热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冷却塔大都为双面进风形式,当冷却塔布置有多排或多列时,相邻的冷却塔之间会存在进风干扰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相邻的冷却塔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的设计使得冷却塔区的占地面积较大。另外,为了避免地面建筑干扰冷却塔进风的情况,冷却塔区和泵房之间也需要分开布置,这一方面使得冷却塔和泵房之间的管路铺设较长,增大了工程量,另一方面还进一步增大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占地面积,使得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厂区整体规划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排布的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所述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均包括成排布置的多个冷却塔(4);所述第一塔组(1)的各冷却塔(4)和第二塔组(2)的各冷却塔(4)的进风口(402)设置在底部且均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各冷却塔(4)所产生冷却水的共用集水槽(3);所述第一塔组(1)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间隔,所述中部间隔安装有前池(5)和吸水池(6);所述中部间隔的侧向开口处安装有循环水泵房(7);各冷却塔(4)、集水槽(3)、前池(5)、吸水池(6)、水泵房(7)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路循环串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排布的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所述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均包括成排布置的多个冷却塔(4);所述第一塔组(1)的各冷却塔(4)和第二塔组(2)的各冷却塔(4)的进风口(402)设置在底部且均背向布置;所述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各冷却塔(4)所产生冷却水的共用集水槽(3);所述第一塔组(1)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间隔,所述中部间隔安装有前池(5)和吸水池(6);所述中部间隔的侧向开口处安装有循环水泵房(7);各冷却塔(4)、集水槽(3)、前池(5)、吸水池(6)、水泵房(7)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路循环串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池(5)设置在集水槽(3)和吸水池(6)之间,所述吸水池(6)外壁面与第一塔组(1)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房(7)的宽度不宽于前池(5)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的横截面为U型,集水槽(3)的两侧槽壁分别与第一塔组(1)和第二塔组(2)贴合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卫兵龙国庆李波杨志江长平邹健汪芬张国罡张青民黄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