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用途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22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用途,包括具有进口管和出口管容器本体、设置在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换热管内外套设;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换热管的内表面上;分配管组与多个换热管相连通。气液分离器包括换热器,最内侧换热管朝向进口管一端通过封盖封堵,出口管伸入至最内侧换热管的内侧。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换热性能大大提高,结构紧凑,成本降低;有利于提高制冷性能;优化了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制冷性能。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 heat exchanger, a gas-liquid separat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回热器可以避免压缩机带液,同时提高制冷量、能效比,有相关公司采用板式换热器作为回热器,板式换热器的一侧走液体制冷剂,另一侧走气体制冷剂,根据回热的原理,两边的流体的质量流量是一样的,显然液体的流速低、换热差,气体的流速高、压降大。所以比较好的回热器还是采用带容器的形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内走液体制冷剂,管外的大流通面积走气态制冷剂。将回热器和气液分离器设置在一起,可以让结构尺寸更为紧凑。常规带回热功能的气液分离器,采用的是高齿管,管内走高温液体制冷剂,管外走低温气体制冷剂,压缩机的回气不能均匀地冲刷高齿管,导致高齿管换热面积地浪费。此外,采用了带回热功能的气液分离器后,控制还是维持现有的蒸发器出口过热度控制膨胀阀,这不是最优的,需要根据系统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内外套设;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内表面上;>分配管组,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分配管组包括:端管,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端管,所述的端管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分配器,所述的分配器与一端所述的端管相连通;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分配器相连通,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容器本体。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组件还包括内筒,所述的内筒位于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内,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内筒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筒朝向所述的进口管一端通过封盖封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封盖为平盖或者向所述的进口管一侧凸出的凸盖。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组件还包括外筒,所述的外筒位于所述的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外,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外筒之间。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同心套设,且呈圆环形。所述的换热管为微通道换热管;所述的翅片为开窗片、波纹片或者桥片。一种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包括;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螺旋形柱状;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圈所述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圈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圈所述的换热管的内表面上;分配管组,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内外套设;内筒,所述的内筒位于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内;外筒,所述的外筒位于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外;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外筒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内筒之间;分配管组,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其包括端管、分配器以及连接管,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端管,所述的端管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所述的分配器与一端所述的端管相连通;所述的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分配器相连通,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容器本体,该方法包括:S1:采用一底部工装,该底部工装上具有用于放置换热管、内筒、外筒的圆环形凹槽,将换热管、内筒、外筒固定在底部工装的凹槽内,S2:将对应长度的翅片布置在外筒与最外侧换热管之间、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换热管与内筒之间,S3:在换热管上连接分配管组,包括将开槽的端管套在换热管上,将带分歧管的分配器插入端管的开孔上,S4:取下底部工装,将换热组件焊接成一体,S5:将换热组件安装入具有进口管、出口管的容器本体内。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管由具有换热流道的平板卷制而成。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管通过模具挤压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用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的用途,向换热管内通入冷却水,向容器本体内通入高温空气,用于冷却压缩空气或者向换热管内通入制冷剂液体,向容器本体内通入制冷剂气体,用于制冷剂系统的回热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所述的换热器,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朝向所述的进口管一端通过封盖封堵,所述的出口管伸入至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内侧。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组件还包括内筒,所述的内筒位于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内,所述的出口管伸入至最内侧所述的内筒的内侧,所述的出口管的管径是所述的内筒内径的1/2。优选地,所述的出口管距所述的封盖的距离是所述的出气管外径的1-2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的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的冷凝器相连通,所述的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的膨胀阀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的蒸发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出口分别设置有用于监测入口、出口温度的温度监测部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膨胀阀与所述的温度监测部件通信连接用于监控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过热度,当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过热度处于最优状态,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入口过热度等于0时,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出口过热度为控制目标,控制所述的膨胀阀的开度;当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过热度处于最优状态,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入口过热度大于0时,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入口过热度为控制目标,控制所述的膨胀阀的开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过热度处于最优状态以机组的能效比最优或者制冷量最优或者制热量最优。优选地,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或者出口设置有用监测饱和温度的饱和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n多个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内外套设;/n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内表面上;/n分配管组,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
多个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内外套设;
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的内表面上;
分配管组,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管组包括:
端管,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端管,所述的端管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
分配器,所述的分配器与一端所述的端管相连通;
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分配器相连通,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的容器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组件还包括内筒,所述的内筒位于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内,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内筒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朝向所述的进口管一端通过封盖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盖为平盖或者向所述的进口管一侧凸出的凸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组件还包括外筒,所述的外筒位于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外,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外筒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同心套设,且呈圆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微通道换热管;所述的翅片为开窗片、波纹片或者桥片。


10.一种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螺旋形柱状;
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圈所述的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相邻两圈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圈所述的换热管的内表面上;
分配管组,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


11.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容器本体、与所述的容器本体相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容器本体内部的换热组件,所述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位于所述的换热组件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
多个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呈环形柱状,多个所述的换热管内外套设;
内筒,所述的内筒位于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内;
外筒,所述的外筒位于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外;
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在最外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外筒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的换热管之间、最内侧所述的换热管与所述的内筒之间;
分配管组,与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其包括端管、分配器以及连接管,多个所述的换热管的上端、下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的端管,所述的端管与所述的换热管相连通;所述的分配器与一端所述的端管相连通;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达冷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