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11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溅油装置,其通过对飞溅后回收的油液进行过滤作用,可对油液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隔离,方便提高油液油质,方便对油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防溅箱、第一导油管、集油箱和工作台,防溅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集油口,集油口的直径小于第一腔体直径,第一腔体底端右侧高于底端左侧,防溅箱的底端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底端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右侧;还包括软管、第二导油管、过滤仓、粗过滤网、细过滤网、第三导油管、电机、油泵和第四导油管。

A splash proof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溅油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防溅油装置是一种用于防止回收的油液飞溅的辅助装置,其在机械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防溅油装置包括防溅箱、第一导油管、集油箱和工作台,防溅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集油口,集油口的直径小于第一腔体直径,第一腔体底端右侧高于底端左侧,第一导油管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左侧连通,集油箱位于防溅箱的下方,集油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顶端与第一导油管的下侧输出端连通,集油箱的底端安装在工作台的顶端左侧;现有的防溅油装置使用时,外界滴落的油液通过集油口进入第一腔体内部,掉落至第一腔体内的油液延第一腔体底端向左流动并通过第一导油管流入第二腔体内部,同时掉落至第一腔体底端的油液飞溅至第一腔体内壁上并延内壁滑落入第一导油管内,从而有效防止油液飞溅并且方便对油液进行回收的作用;现有的防溅油装置使用中发现,防溅箱回收的飞溅油液中由于与其他设备粘连存在较多杂质,外界颗粒物通过集油口同样落入油液中对油液造成污染,油液油质较差,不易进行重复利用,容易导致油液浪费和成本增加,导致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飞溅后回收的油液进行过滤作用,可对油液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隔离,方便提高油液油质,方便对油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防溅油装置。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包括防溅箱、第一导油管、集油箱和工作台,防溅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集油口,集油口的直径小于第一腔体直径,第一腔体底端右侧高于底端左侧,防溅箱的底端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底端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右侧,防溅箱的前端和后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导向装置,四组导向装置的底端均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外侧,第一导油管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左侧连通,集油箱位于防溅箱的左下方,集油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集油箱的底端安装在工作台的顶端左侧;还包括软管、第二导油管、过滤仓、粗过滤网、细过滤网、第三导油管、电机、油泵和第四导油管,软管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导油管的下侧输出端连通,软管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二导油管的上侧输入端连通,过滤仓位于集油箱的右方,过滤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导油管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顶端右侧连通,粗过滤网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中部,细过滤网位于粗过滤网的左方,细过滤网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左侧,第三导油管的右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左端下侧连通,电机的底端安装在集油箱的顶端右侧,电机的右端与油泵的左端连接,油泵的右端与第三导油管的左侧输出端连通,油泵的底端与第四导油管的上侧输入端连通,第四导油管的下侧输出端穿过集油箱的顶端右侧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右下侧;防溅箱内收集的油液通过第一导油管、软管和第二导油管进入第三腔体右侧,粗过滤网对第三腔体右侧的油液进行初次过滤,方便将油液中较大颗粒物进行拦截,细过滤网对油液中较小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完成对油液的净化作用,经过净化的油液流至第三腔体左侧,打开电机,电机带动油泵运行,油泵通过第三导油管将第三腔体左侧的油液抽离并通过第四导油管排入第二腔体内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粗过滤网,可有效防止油液中较大颗粒物对细过滤网造成破坏和封堵,通过对飞溅后回收的油液进行过滤作用,可对油液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隔离,方便提高油液油质,方便对油液进行重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站、液压管、第一连接块、液压杆和第二连接块,液压站的底端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右侧,液压站的左端下侧与液压管的右端连通,第一连接块位于液压站的左方,第一连接块的底端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第一连接块的顶端与液压杆的底端连接,液压杆的右端下侧与液压管的左端连通,液压杆的顶端与第二连接块的底端连接,第二连接块的顶端安装在防溅箱的底端中部;控制液压站运行,液压站通过液压管控制液压杆的顶端进行上下移动,液压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防溅箱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液压站、液压管、第一连接块、液压杆和第二连接块,可方便对防溅箱的高度进行控制,从而方便调整防溅箱的工作位置,方便对不同高度飞溅出的油液进行阻挡和回收的作用,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和导向杆,导向块的前端安装在防溅箱的后端右侧,导向块的后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动口,导向杆的底端安装在防溅箱的顶端,导向杆的顶端穿过滑动口并伸出至导向块的上方,导向块通过滑动口可在导向杆上自由滑动;通过设置四组导向装置,可方便防溅箱通过四组导向块分别在四组导向杆上滑动,从而对防溅箱进行支撑和导向的作用,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还包括油质测试器、测油杆、第五导油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油质测试器位于集油箱的左上方,油质测试器的底端与测油杆的顶端连接,测油杆的底端穿过集油箱的顶端左侧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左下侧,第五导油管的左侧侧输入端与第三导油管的右端上侧连通,第五导油管的右侧输出端与第三腔体顶端右侧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安装在第三导油管和第五导油管上并分别与第三导油管和第五导油管连通;油质测试器通过测油杆检测第二腔体内油液的油质情况,检测出的油质较差时,油质测试器控制电机反向运行,电机带动油泵反向运行,油泵通过第四导油管将第二腔体内的油液抽离并通过第三导油管和第五导油管回流入第三腔体右侧,方便油液进行二次过滤净化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可防止第二腔体内的油液通过第三导油管的右侧输入端进入第三腔体左侧,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可防止油液通过第五导油管的右侧输出端进入第三导油管内,保证第五导油管内的油液单向流动,通过对集油箱内存储的油液油质进行检测和二次净化,提高集油箱内油液品质,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的右端上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二腔体左端上侧和下侧连通;通过设置液位计,可方便对第二腔体内的油液油位进行有效监测,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还包括两组油位检测器,两组油位检测器的左端分别安装在第三腔体左端下侧和上侧;上侧油位检测器监测第三腔体内油位较高时,上侧油位检测器控制电机运行并将第三腔体内的油液抽离,下侧油位检测器监测第三腔体内油液油位较低时,下侧油位检测器控制电机停止运行,通过设置两组油位检测器,可方便对电机进行控制,防止第三腔体内油液较少时,电机无法抽离第三腔体内的油液造成电机空转,防止电机烧毁,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还包括两组排污管和两组排污阀,两组排污管的前端分别与第三腔体后端中部下侧和后端右下侧连通,两组排污管的后端分别与两组排污阀的前端连通;分别打开两组排污阀,经过粗过滤网拦截的杂质和经过细过滤网拦截的杂质可分别通过两组排污管排出至外界,方便对第三腔体进行清理,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防溅油装置,还包括排油管和排油阀,排油管的右端与第二腔体左端下侧连通,排油阀的右端安装在排油管的左端;打开排油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溅油装置,包括防溅箱(1)、第一导油管(2)、集油箱(3)和工作台(4),防溅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集油口,集油口的直径小于第一腔体直径,第一腔体底端右侧高于底端左侧,防溅箱(1)的底端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底端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右侧,防溅箱(1)的前端和后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导向装置,四组导向装置的底端均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外侧,第一导油管(2)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左侧连通,集油箱(3)位于防溅箱(1)的左下方,集油箱(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集油箱(3)的底端安装在工作台(4)的顶端左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管(5)、第二导油管(6)、过滤仓(7)、粗过滤网(8)、细过滤网(9)、第三导油管(10)、电机(11)、油泵(12)和第四导油管(13),软管(5)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导油管(2)的下侧输出端连通,软管(5)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二导油管(6)的上侧输入端连通,过滤仓(7)位于集油箱(3)的右方,过滤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导油管(6)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顶端右侧连通,粗过滤网(8)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中部,细过滤网(9)位于粗过滤网(8)的左方,细过滤网(9)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左侧,第三导油管(10)的右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左端下侧连通,电机(11)的底端安装在集油箱(3)的顶端右侧,电机(11)的右端与油泵(12)的左端连接,油泵(12)的右端与第三导油管(10)的左侧输出端连通,油泵(12)的底端与第四导油管(13)的上侧输入端连通,第四导油管(13)的下侧输出端穿过集油箱(3)的顶端右侧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右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溅油装置,包括防溅箱(1)、第一导油管(2)、集油箱(3)和工作台(4),防溅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顶端连通设置有集油口,集油口的直径小于第一腔体直径,第一腔体底端右侧高于底端左侧,防溅箱(1)的底端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底端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右侧,防溅箱(1)的前端和后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导向装置,四组导向装置的底端均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外侧,第一导油管(2)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腔体底端左侧连通,集油箱(3)位于防溅箱(1)的左下方,集油箱(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体,集油箱(3)的底端安装在工作台(4)的顶端左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管(5)、第二导油管(6)、过滤仓(7)、粗过滤网(8)、细过滤网(9)、第三导油管(10)、电机(11)、油泵(12)和第四导油管(13),软管(5)的上侧输入端与第一导油管(2)的下侧输出端连通,软管(5)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二导油管(6)的上侧输入端连通,过滤仓(7)位于集油箱(3)的右方,过滤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二导油管(6)的下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顶端右侧连通,粗过滤网(8)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中部,细过滤网(9)位于粗过滤网(8)的左方,细过滤网(9)竖向安装在第三腔体左侧,第三导油管(10)的右侧输入端与第三腔体左端下侧连通,电机(11)的底端安装在集油箱(3)的顶端右侧,电机(11)的右端与油泵(12)的左端连接,油泵(12)的右端与第三导油管(10)的左侧输出端连通,油泵(12)的底端与第四导油管(13)的上侧输入端连通,第四导油管(13)的下侧输出端穿过集油箱(3)的顶端右侧并伸入至第二腔体右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溅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站(14)、液压管(15)、第一连接块(16)、液压杆(17)和第二连接块(18),液压站(14)的底端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右侧,液压站(14)的左端下侧与液压管(15)的右端连通,第一连接块(16)位于液压站(14)的左方,第一连接块(16)的底端安装在防溅箱(1)的顶端,第一连接块(16)的顶端与液压杆(17)的底端连接,液压杆(17)的右端下侧与液压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景申小艳曹明梅王松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捷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