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013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解决在涂药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操作时间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问题,充气囊前、后表面中部有相对应的凹槽,充气囊的竖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充气囊上下表面的与充气囊同轴心的通孔,充气囊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有和通孔连通的梯形通道,梯形通道贯穿充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梯形通道为充气囊的缺口,充气囊的底部嵌装在凹槽状吸水垫内,充气囊为内有空腔、外有缺口的椭圆形封闭式柱体,和梯形通道相对应的充气囊的另一侧表面上有和充气囊内的空腔连通的充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安稳可靠,大大减小了涂药护理时间,不容易碰撞骨外固定支架,减少了患者痛苦。

Drug loading device of steel nail for external fixation of bone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固定装置的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安装完成骨外固定支架手术后,医务人员需要定时将骨外固定支架上的纱布解开,在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与皮肤接触的周围进行消毒和上药,现有的护理方式通常是医务人员用镊子加持药棉在外漏钢钉四周皮肤涂抹上药,上药结束后,用镊子加持长纱布反复穿插缠绕在外漏钢钉周围,在涂抹上药和包裹纱布过程中,镊子和纱布反复碰触在骨外固定支架和外漏钢钉上,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并且涂抹上药和包裹纱布的操作过程时间较长,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目的是解决在涂药护理过程中,镊子和纱布反复碰触骨外固定支架和外漏钢钉,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涂抹上药和包裹纱布的操作时间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充气囊的前、后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充气囊的竖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充气囊上下表面的与充气囊同轴心的通孔,充气囊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有和通孔连通的梯形通道,梯形通道贯穿充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梯形通道为充气囊的缺口,充气囊的底部嵌装在凹槽状吸水垫内,充气囊为内有空腔、外有缺口的椭圆形封闭式柱体,和梯形通道相对应的充气囊的另一侧表面上有和充气囊内的空腔连通的充气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充气囊是柔性的有密闭空腔的椭圆形柱体,充气囊的前、后表面靠近中心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的凹槽,该结构的优点是,医务人员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充气囊的凹槽,充气囊不会晃动,方便医务人员拿稳充气囊。2.本技术,将充有1/2气体的充气囊(或充气囊内的气体充至充气囊能竖立且可以用手捏住为准)拿起,在吸水垫上(即吸水垫的底面及四周侧壁)涂抹消毒液或者药品,将充气囊的梯形通道对准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然后将充气囊推入,当外漏钢钉进入充气囊的通孔内时,通过充气管对充气囊充气,当充气囊充气扩大至填满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和患者皮肤之间时,停止充气,止回贴片压紧充气管的出气端口,充气囊不会漏气,在充气囊的挤压作用下,吸水垫的消毒液或者药品紧贴患者外漏钢钉周围的皮肤,吸水垫压紧外漏钢钉与患者皮肤之间连接处,涂药护理完成,护理过程中,充气囊是柔性材料,不容易碰撞骨外固定支架,减少了患者痛苦,涂药护理时间短,避免了用镊子加持药棉在外漏钢钉四周皮肤涂抹上药和包裹纱布的流程,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A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3的B-B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结构是,充气囊1的前、后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5,充气囊1的竖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充气囊上下表面的与充气囊同轴心的通孔6,充气囊1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有和通孔连通的梯形通道7,梯形通道贯穿充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梯形通道为充气囊的缺口,充气囊的底部嵌装在凹槽状吸水垫3内,充气囊为内有空腔、外有缺口的椭圆形封闭式柱体,和梯形通道相对应的充气囊1的另一侧表面上有和充气囊内的空腔连通的充气管2。所述的充气囊1为橡胶制成的具有弹性的空腔结构。所述的凹槽5向充气囊内凹陷,开口置于充气囊1的前、后表面上。所述的梯形通道7和通孔6相连通的一端为内端,梯形通道置于充气囊1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的一端为外端,梯形通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内端的横向长度小于外端的横向长度。所述的梯形通道7为等腰梯形。所述的凹槽5为椭圆形,充气囊1前、后表面中部的两个凹槽的中心连线穿过充气囊的中心点。所述的充气管2和充气囊相连接的一端为出气端,充气管2置于充气囊外部的一端为进气端,充气管的进气端上有防止漏气的塞帽,充气管的出气端上覆盖有固定在充气囊内壁上的止回贴片4,止回贴片的周边3/4处均固定在充气囊内壁上,止回贴片的周边1/4处和充气囊内壁之间构成缝隙状进气通道。所述的止回贴片4为向充气囊中心凸起的圆形橡胶片。所述的凹槽状吸水垫3的形状为和充气囊的底面形状相同的缺口状的椭圆形,凹槽状吸水垫的顶部开有和充气囊底面形状相配应的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的凹槽状吸水垫3是由脱脂棉制成的凹槽状结构,凹槽状吸水垫的槽体内壁粘结在充气囊1的下部外侧壁和底部外表面。使用时,打开充气管进气端上的塞帽,向充气囊内充入气体,不必充满充气囊,只待充气囊内因有部分气体而膨胀起来时,即可停止充气,此时,先将凹槽状吸水垫3上涂抹消毒液或者药液,然后将充气囊1的梯形通道7对准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向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方向逐渐推入充气囊1,直至外漏钢钉进入充气囊1的通孔6时停手,再通过充气管2对充气囊1充气,当充气囊1因充气扩大至填满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和患者皮肤之间,即将患者皮肤和外漏钢钉处的外漏钢钉紧紧包裹住且压在患者皮肤上时,停止充气,止回贴片4因充气囊1内的气体而压紧在充气管2的出气端上,因此,充气囊1不会漏气,并在充气囊1的压紧作用下,凹槽状吸水垫3的消毒液或者药液紧贴外漏钢钉周围的皮肤,凹槽状吸水垫3包裹在外漏钢钉周围压在外漏钢钉处的破损皮肤上,涂药护理即可完成,整个护理过程,用时大大缩短,避免了用镊子加持药棉在外漏钢钉四周皮肤涂抹上药和包裹纱布的流程,方便快捷,不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患者反复上药的痛苦,效果显著,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上述描述内容并不是对技术的限制,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囊(1)的前、后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5),充气囊(1)的竖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充气囊上下表面的与充气囊同轴心的通孔(6),充气囊(1)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有和通孔连通的梯形通道(7),梯形通道贯穿充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梯形通道为充气囊的缺口,充气囊的底部嵌装在凹槽状吸水垫(3)内,充气囊为内有空腔、外有缺口的椭圆形封闭式柱体,和梯形通道相对应的充气囊(1)的另一侧表面上有和充气囊内的空腔连通的充气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囊(1)的前、后表面中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5),充气囊(1)的竖向中心设置有贯穿充气囊上下表面的与充气囊同轴心的通孔(6),充气囊(1)的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有和通孔连通的梯形通道(7),梯形通道贯穿充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梯形通道为充气囊的缺口,充气囊的底部嵌装在凹槽状吸水垫(3)内,充气囊为内有空腔、外有缺口的椭圆形封闭式柱体,和梯形通道相对应的充气囊(1)的另一侧表面上有和充气囊内的空腔连通的充气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囊(1)为橡胶制成的具有弹性的空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5)向充气囊内凹陷,开口置于充气囊(1)的前、后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通道(7)和通孔(6)相连通的一端为内端,梯形通道置于充气囊(1)左侧表面或右侧表面上的一端为外端,梯形通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前表面和后表面均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内端的横向长度小于外端的横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术后骨外固定支架的外漏钢钉的上药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宇王晓雨邓莹袁梅梅寇晓平杨慧敏杨姍姍郭文豪马耀玲代志鹏郑稼金毅刘珂王振高宗炎陈骁侯毅刘云可强硕戚麟郑文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