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6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用于临海施工中施工缝的止水,包括:S1填充槽的预设:以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两侧施工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S2填充槽内的预处理:于所述填充槽的阴角内,施工形成阴角的防渗结构;S3填充槽内的填充:通过膨胀剂,将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满,以形成施工缝的止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止水工艺具有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止水效果好等优点。

A water stop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坞扶壁式坞墙结构施工缝止水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
技术介绍
针对扶壁式船坞坞墙结构施工缝的止水工艺,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橡胶止水带、或者钢板止水带、或者橡胶止水带和钢板止水带组合止水的工艺。对于橡胶止水带,虽然该止水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抗撕裂性能,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性能好。但是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头,因为塑料和橡胶的撕裂强度比拉伸强度低3~5倍,止水带一旦被刺破或撕裂时,不需很大外力,裂口就会扩大。在砼浇筑时,由于止水带为橡胶产品比较软,容易变形,不顺直,上下宽度不好控制,如果用铅丝扎在钢筋上,便会损坏止水带。对于钢板止水带连接部位要求焊满,效果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成本要高很多,施工速度比较慢。该止水措施的薄弱环节为搭接部位及90°转角部位。钢板八字角在90°转角部位焊缝极难控制,容易形成漏水点。钢板转角部位的焊接施工应作为该工序的关键部位予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止水效果好的止水方式新工艺,具体通过填充槽的增加来实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用于临海施工中施工缝的止水,包括:S1填充槽的预设:以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两侧施工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S2填充槽内的预处理:于所述填充槽的阴角内,施工形成阴角的防渗结构;S3填充槽内的填充:通过膨胀剂,将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满,以形成施工缝的止水结构。本专利技术中,首先,避开了钢板以及橡胶止水带等传统的止水工艺,通过填充的方式,设置止水结构,其具有施工方便,成本低以及止水效果好的优势,且形成的止水结构,止水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中,其次,由于首先对阴角进行了防渗工艺,在建筑业领域,阴角是指墙面上凹进去的墙角,又叫内角,如房间内房屋的四角。其施工难度大,如果外周区域施工后,阴角施工难度更大,而本专利技术预先对其进行防渗的处理,进而从底层避免了外周的渗水等,相比于钢板止水带,避免了钢板八字角在90°转角部位焊缝极难控制,容易形成漏水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再次,以施工缝为对称线,形成两个填充槽,进而能够防止混凝土施工缝处的钢筋被海水侵蚀,实现了在保护层内将渗水通道彻底阻断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最后,由于采用了膨胀剂的填充,进而利用膨胀剂可以通过理化反应引起体积膨胀的特点,以及膨胀剂的周期可控、膨胀率可控,通过其膨胀实现填充槽整个体积的可控膨胀,以实现施工缝侧部的止水养护。本专利技术中,当在有石子和钢筋头的混凝土中,其可以直接通过填充后的止水结构实现止水,不用考虑硬度问题,而对于转角等位置,则只需要形成带有转角的止水结构即可,不易形成漏水点,结构容易控制,扶壁式船坞坞墙结构施工缝的止水,效果明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填充槽的预设具体为:以所述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上下两侧,分别放线,形成填充槽的切割线,通过墨斗沿所述切割线切割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利用已有的施工缝,在其两侧切割形成填充槽,进而施工缝两侧的槽体,相对于在施工缝中放止水带,更加方便操作,止水效果容易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填充槽的预设中,切割形成的填充槽沿临水面设置。对于船坞建设等,其临水面的防水尤为关键,故止水结构的侧重,应该沿临水面设置,进而能够实现临水面的止水防渗效果,即临水面设置,从根本上防止了海水等对混凝土施工缝以及其附近的钢筋等的侵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均为1.5-2.5cm。本专利技术中,填充槽的目的是后期填充后形成止水结构,即形成一条止水缝一样的结构。选择深度和宽度相同,便于施工,进而形成四方形截面,故深度和宽度无需太大,如果小于1.5cm,则宽度和深度太小,止水结构强度弱,使用寿命太短;如果深度和宽度过大,大于2.5cm,此时虽然强度大,但是止水结构深度和宽度大,施工难度增大,且对于施工缝,其外周止水力度要求没有那么大,故大于2.5cm反而使得施工繁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填充槽内的预处理中,所述防渗结构为通过连续涂胶工艺,在阴角的两侧形成的紧贴阴角的防渗结构。具体地址,涂胶前,先用干净毛刷清除槽内的尘土;本实施例中,采用涂胶工艺实现的防渗,能够确保阴角处,实现密封,避免从阴角处渗水,进而从最根本实现防渗。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连续涂胶,密封效果好,阴角的防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于间断涂胶,连续涂胶,进而形成的密封结构连接紧密,连续性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渗结构的厚度为3~5mm。本专利技术中,防渗结构的厚度小于3mm时,水量较多时,压力大,多次的大压力压迫,容易导致防渗结构的强度降低,进而影响使用,导致水分进入,使得整个止水结构的止水效果受到影响;而如果防渗结构的厚度大于5mm,阴角都是胶体,则填充槽内膨胀剂占比变小,止水时的膨胀体积小,止水体积变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之后,步骤S3之前,还包括填充槽内的预润湿,所述填充槽内的预润湿具体为:通过喷洒的方式,将水喷洒于所述填充槽的内壁上,使所述填充槽的内壁被水浸透。本专利技术中,先将填充槽的内壁浸透后,等于做了一层养护,养护后再进行填充,一方面,阴角处的防渗得以养护;另一方面,施工前施工缝其他位置被养护,便于膨胀剂的填充。如果不提前用水浸湿,则填充槽内壁过干,膨胀剂填充后,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填充槽内的填充,具体为:通过膨胀剂,分层填嵌,直至将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满,以形成施工缝的止水结构。本专利技术中,为了防止砂浆体塌落,采用分层填嵌的方式,具体地,可以将其分为3层或以上,一层填嵌后,压实,再进行上层的继续填嵌压实,填充槽得以充分密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膨胀剂为铝粉。本专利技术中,膨胀剂的目的是用于补偿材料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防止开裂。而采用铝粉,其对水泥产生的作用具体是,能够使得混凝土纯浆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并在有约束条件下,产生适宜自应力的水泥。铝粉作为膨胀剂,实际上是一种发气剂,其通过与水泥浆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际上是在压降时并没有其明显的碰撞租用,因为这个时候水泥是饱满的,其所产生的气体大多数通过排气孔排出,而水泥硬化过程中,水泥浆产生了干缩,为避免在狭长的水泥浆体内产生裂缝断层的现象,通过发气来补偿水泥浆的干缩,对于强度而言,并无性质上的变化,而其发气补偿的过程也是在封闭的填充槽内,即补偿了干缩即可多余的气体仍然会排除水泥浆外,其膨胀率也很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填充槽内的填充之后还包括养护,所述养护具体为:在止水结构填充后,立即在止水结构的上表面涂刷养护液。在止水结构形成后,当遇到气候炎热、空气干燥等时,不及时进行养护,形成的止水结构的粘结力等容易受到影响,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用于临海施工中施工缝的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填充槽的预设:以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两侧施工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nS2填充槽内的预处理:于所述填充槽的阴角内,施工形成阴角的防渗结构;/nS3填充槽内的填充:通过膨胀剂,将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满,以形成施工缝的止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用于临海施工中施工缝的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填充槽的预设:以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两侧施工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
S2填充槽内的预处理:于所述填充槽的阴角内,施工形成阴角的防渗结构;
S3填充槽内的填充:通过膨胀剂,将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满,以形成施工缝的止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填充槽的预设具体为:以所述施工缝为对称线,沿其上下两侧,分别放线,形成填充槽的切割线,通过墨斗沿所述切割线切割形成与施工缝平行且沿施工缝对称的填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填充槽的预设中,切割形成的填充槽沿临水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均为1.5-2.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缝的止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艳遂马疆韩金林陶云刘德胜王斌王尔明黄兴郭杰张敬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