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屈膝调节装置、侧面支撑装置、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互相平行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屈膝调节装置能够沿着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往复运动,并能够固定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的多个不同的位置;侧面支撑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的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的外周壁上的软柱。该装置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方便地调节病人的屈膝角度,有利于为主刀医生提供良好的术野,同时减轻手术助手的体力负担。此外,在水平支撑板上设置防压疮软垫,避免因皮肤长时间与水平支撑板直接接触而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
技术介绍
不同的外科手术是在不同体位下完成的,除了最常用到的仰卧位、俯卧位等等,还有一些特殊体位,比如做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侧卧位以及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仰卧屈膝位。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病人需要侧卧,由于手术中病人需要处于麻醉状态,为了避免病人发生侧翻,需要对病人的身体在前、后方进行支撑。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病人需要仰卧平躺,并且屈膝,为了使病人保持屈膝体位,需要在病人的足底进行支撑,并起到阻挡伸膝的作用。手术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术野,往往需要随着手术的进行,对病人的屈膝程度(即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进行随时调整,病人的屈膝角度如果不合适,不仅遮挡主刀医生的视野,还会额外增加手术助手的体力负担。现有技术中帮助病人保持屈膝状态的装置一旦固定就不方便调节屈膝角度,而且病人需要长时间保持侧卧或仰卧屈膝位,皮肤长时间与水平支撑板直接接触,在体重重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压疮,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如何术中随时调节病人的屈膝角度以及如何避免因皮肤长时间与水平支撑板直接接触而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屈膝调节装置、侧面支撑装置、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所述的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互相平行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能够沿着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往复运动,并能够固定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的多个不同的位置;所述的侧面支撑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的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的外周壁上的软柱。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为U型件,包括水平横杆、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第一竖直杆的一端与水平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一滑动轨中;第二竖直杆的一端与水平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二滑动轨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板包括支撑底板和软垫,所述的软垫平铺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的第一滑动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柱,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固定柱可拆卸地插在支撑底板上的其中一个孔洞中;所述的第二滑动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柱,每一个所述的第二固定柱可拆卸地插在支撑底板上的其中一个孔洞中。所述的第一滑动轨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所述的第一导槽中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倒刺板,所述的第一倒刺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倒刺;第一竖直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的第一钩部与第一倒刺相匹配;第一滑动轨的端部设置有按钮,所述的第一倒刺板与按钮连接在一起,按下按钮的时候,第一倒刺板压缩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一倒刺沉入第一导槽中,第一倒刺与第一钩部脱离;松开按钮的时候,第一弹簧将第一倒刺板顶起,使得第一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一倒刺从第一导槽中伸出,第一倒刺将第一钩部卡住。所述的第二滑动轨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所述的第二导槽中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倒刺板,所述的第二倒刺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倒刺;第二竖直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钩部,所述的第二钩部与第二倒刺相匹配;所述的第二倒刺板与第一倒刺板联动,当按下按钮的时候,第二倒刺板与第一倒刺板一起向下运动,第二倒刺板压缩第二弹簧,使得第二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二倒刺沉入第二导槽中,第二倒刺与第二钩部脱离;松开按钮的时候,第二弹簧将第二倒刺板顶起,使得第二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二倒刺从第二导槽中伸出,第二倒刺将第二钩部卡住。所述的软垫包括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所述的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的通孔的位置和尺寸与支撑底板上的孔洞匹配;所述的第二软垫设置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之间,所述的第一软垫设置在第一滑动轨与支撑板的一条外侧边之间。所述的支撑柱插在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的孔洞中。本技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支撑病人保持屈膝状态的U型件能够朝向病人的头端平行移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在保持无菌条件下方便术者调节病人的屈膝角度,有利于为主刀医生提供良好的视野,同时避免额外增加手术助手的体力负担。此外在水平支撑板上设置防压疮软垫,避免因皮肤长时间与水平支撑板直接接触而给患者身体带来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侧视图。图4是所述的第一滑动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所述的第二滑动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的软垫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的支撑板1上设置有屈膝调节装置2、侧面支撑装置、第一滑动轨6和第二滑动轨7,所述的第一滑动轨6和第二滑动轨7互相平行地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2能够沿着第一滑动轨6和第二滑动轨7往复运动,并能够固定在第一滑动轨6和第二滑动轨7的多个不同的位置;所述的侧面支撑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上的支撑柱3和套设在支撑柱3的外周壁上的软柱4。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2为U型件,包括水平横杆21、第一竖直杆22和第二竖直杆23,第一竖直杆22的一端与水平横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一滑动轨6中;第二竖直杆23的一端与水平横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二滑动轨7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板1包括支撑底板11和软垫12,所述的软垫平铺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上。如图1所示,所述的支撑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孔洞5。这些孔洞的作用是:(1)便于滑动轨及侧面支撑装置插入以固定其位置;(2)减轻装置整体重量。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滑动轨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柱64,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固定柱可拆卸地插在支撑底板11上的其中一个孔洞5中。所述的第一滑动轨6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60,所述的第一导槽中设置有第一弹簧63,第一弹簧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倒刺板,所述的第一倒刺板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倒刺62;第一竖直杆2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钩部221,所述的第一钩部221与第一倒刺62相匹配;第一滑动轨的端部设置有按钮61,所述的第一倒刺板与按钮61连接在一起,按下按钮61的时候,第一倒刺板压缩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一倒刺62沉入第一导槽中,第一倒刺62与第一钩部221脱离;松开按钮61的时候,第一弹簧将第一倒刺板顶起,使得第一倒刺板上的多个第一倒刺62从第一导槽中伸出,第一倒刺62将第一钩部221卡住。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屈膝调节装置、侧面支撑装置、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所述的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互相平行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能够沿着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往复运动,并能够固定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的多个不同的位置;所述的侧面支撑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的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的外周壁上的软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屈膝调节装置、侧面支撑装置、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所述的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互相平行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能够沿着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往复运动,并能够固定在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的多个不同的位置;所述的侧面支撑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的支撑柱和套设在支撑柱的外周壁上的软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屈膝调节装置为U型件,包括水平横杆、第一竖直杆和第二竖直杆,第一竖直杆的一端与水平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一滑动轨中;第二竖直杆的一端与水平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在第二滑动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包括支撑底板和软垫,所述的软垫平铺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孔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动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柱,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固定柱可拆卸地插在支撑底板上的其中一个孔洞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滑动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柱,每一个所述的第二固定柱可拆卸地插在支撑底板上的其中一个孔洞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动轨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辉,田华,张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