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具体涉及医疗急诊科技术领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头枕垫,且基板的顶端表面远离头枕垫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端连接有外卡板,且安装块与外卡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螺杆、螺孔、第二弹簧以及接触板,螺杆推动着内压板向下运动,第二弹簧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对头部造成太大的束缚感,接触板的使用高度可以调节,便于对不同体型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头部固定的适用范围,设置了连接块、定位块以及定位槽,可对固定板进行初步安装,通过连接块对固定板与基板进行有效固定。
A head fixing device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急诊科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室外急诊护理中常见的一个项目就是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时对于病人的体位要求严格,需保持病员头部后仰的姿势。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98953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器,该技术包括底座、头枕组件、压头组件和滑动组件,头枕组件包括枕托、齿轮、转轴、支撑盒、摇把和齿条;该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器能根据患者的体型提供最合适的支撑高度,使患者头部得到良好固定,气道保持有效打开,提高救援效率,节省医务人员数量。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在对病人头部进行固定时具有局限性,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了螺杆、螺孔、第二弹簧以及接触板,正向拨动着螺杆,螺杆推动着内压板向下运动,当接触板上的凸起棉与病人头部接触时,通过第二弹簧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对头部造成太大的束缚感,其中接触板的使用高度可以调节,便于对不同体型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头部固定的适用范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头枕垫,且基板的顶端表面远离头枕垫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端连接有外卡板,且安装块与外卡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销轴,所述安装块与外卡板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卡板的表面设有螺孔,且外卡板的底部设置有内压板,所述螺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与螺孔之间螺纹连接,且螺杆的底端与内压板活动连接,所述内压板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弹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且接触板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凸起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外卡板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关于基板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与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基板的顶端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匹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螺杆、螺孔、第二弹簧以及接触板,正向拨动着螺杆,螺杆推动着内压板向下运动,当接触板上的凸起棉与病人头部接触时,通过第二弹簧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对头部造成太大的束缚感,其中接触板的使用高度可以调节,便于对不同体型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头部固定的适用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病人头部固定时具有局限性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连接块、定位块以及定位槽,定位块插入到定位槽的内部,固定板与基座之间实现连接,可对固定板进行初步安装,随后将连接块放入到基板与固定板的连接处,并分别将第一定位螺栓以及第二定位螺栓嵌入到连接块内,通过连接块对固定板以及基板进行有效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触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基板、2头枕垫、3固定板、4连接块、5第一定位螺栓、6第二定位螺栓、7第一弹簧、8外卡板、9内压板、10螺孔、11螺杆、12.第二弹簧、13接触板、14凸起棉、15安装块、16销轴、17定位槽、18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头枕垫2,且基板1的顶端表面远离头枕垫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安装块15的一端连接有外卡板8,且安装块15与外卡板8的连接处设置有销轴16,所述安装块15与外卡板8通过销轴16活动连接。参照说明书附图1-4,该实施例的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螺孔10,所述外卡板8的表面设有螺孔10,且外卡板8的底部设置有内压板9,所述螺孔10的内部安装有螺杆11。进一步的,所述螺杆11与螺孔10之间螺纹连接,且螺杆11的底端与内压板9活动连接,所述内压板9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弹簧12,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13,所述接触板13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且接触板13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凸起棉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外卡板8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对外卡板8施加外力作用,外卡板8可挤压着第一弹簧7,而外卡板8与安装块15通过销轴16实现活动,此时两个外卡板8打开,这时病人的头部躺在头枕垫2上,随后缓慢将两个外卡板8松开,第一弹簧7受到的弹性形变恢复,病人的头部限定在两个外卡板8的内部,随后可使用螺杆11对病人的头部进行限定,正向拨动着螺杆11,螺杆11与螺孔10之间螺纹连接,此时螺杆11可推动着内压板9向下运动,当接触板13上的凸起棉14与病人头部接触时,通过第二弹簧12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不会对头部造成太大的束缚感,其中接触板13的使用高度可以调节,可便于对不同体型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提高了头部固定的适用范围,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病人头部固定时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5,该实施例的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述中的固定板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3关于基板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基板1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栓5,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栓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定位块18,所述基板1的顶端表面设有定位槽17,所述定位槽17与定位块18匹配。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可将固定板3上的定位块18插入到定位槽17的内部,此时固定板3与基座1之间实现连接,可对固定板3进行初步安装,随后将连接块4放入到基板1与固定板3的连接处,并分别将第一定位螺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头枕垫(2),且基板(1)的顶端表面远离头枕垫(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安装块(15)的一端连接有外卡板(8),且安装块(15)与外卡板(8)的连接处设置有销轴(16),所述安装块(15)与外卡板(8)通过销轴(16)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头枕垫(2),且基板(1)的顶端表面远离头枕垫(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安装块(15)的一端连接有外卡板(8),且安装块(15)与外卡板(8)的连接处设置有销轴(16),所述安装块(15)与外卡板(8)通过销轴(16)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板(8)的表面设有螺孔(10),且外卡板(8)的底部设置有内压板(9),所述螺孔(10)的内部安装有螺杆(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1)与螺孔(10)之间螺纹连接,且螺杆(11)的底端与内压板(9)活动连接,所述内压板(9)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弹簧(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诊科用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杰,郑锐,张志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