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Micro 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包括纤维本体和中心加强芯,纤维本体的外表面螺旋均布有外突出部,相邻外突出部之间形成凹陷卡锁槽,纤维本体的内表面对应凹陷卡锁槽形成有内突出部以及对应外突出部形成有元件容置槽,元件容置槽的槽底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石墨烯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上间隔固定有若干个Micro LED元件;中心加强芯插入纤维本体内,中心加强芯沿元件容置槽的长度方向设有由两个反光斜面相交构成的反光突起,反光突起的夹角突伸入元件容置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更小,发光亮度更高的特点,发光纤维之间能够相互套嵌实现定位,无需对发光纤维方向进行控制,增强纺织品的纺织强度,大大提高发光纤维的纺织工艺性。
Application of easy textile luminescent conductive fiber material with built-in micro 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纤维大多为平面结构,且由于采用的是常规LED元件,导致纤维尺寸比较大,平面结构也导致纤维纺织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向,影响发光纤维的纺织工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包括织物,所述织物由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制成。包括透明材料制成的且为中空结构的纤维本体和空心结构的中心加强芯,所述纤维本体的外表面螺旋均布有若干外突出部,相邻两个所述外突出部之间形成凹陷卡锁槽,所述纤维本体的内表面对应每个凹陷卡锁槽分别形成有内突出部以及对应每个外突出部分别形成有元件容置槽,每个所述元件容置槽的槽底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石墨烯导电层,所述石墨烯导电层上间隔固定有若干个MicroLED元件,若干个所述MicroLED元件均与石墨烯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中心加强芯插入纤维本体内,且其外表面与纤维本体的各个内突出部相抵接,所述中心加强芯对应每个元件容置槽且沿元件容置槽的长度方向设有由两个反光斜面相交构成的反光突起,所述反光突起的夹角突伸入元件容置槽。其中,所述石墨烯导电层通过气相沉积法附着在元件容置槽的槽底面。其中,所述MicroLED元件通过导电银浆固定在石墨烯导电层上。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元件容置槽中的MicroLED元件在轴向方向交替排列。其中,所述反光突起的两个反光斜面均涂覆有反光涂层。其中,所述中心加强芯是由聚酰胺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MicroLED元件内置于纤维基体内,体积更小,发光亮度更高,利用纤维基体的外表面均布外突出部和凹陷卡锁槽,使得纤维本体的截面为圆形对称结构,从而发光纤维之间能够相互套嵌实现定位,进而可以将发光纤维制造成多方向发光的回转对称结构,增强纺织品的纺织强度,无需对发光纤维方向进行控制,大大提高发光纤维的纺织工艺性,且通过中心加强芯的反光突起对光线进行反射,改变光路的同时增强了光线的照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隐藏掉纤维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纤维本体;11-外突出部;12-凹陷卡锁槽;13-内突出部;14-元件容置槽;2-中心加强芯;21-反光突起;3-石墨烯导电层;4-MicroLED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包括织物,所述织物由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制成。包括透明材料制成的且为中空结构的纤维本体1和空心结构的中心加强芯2,所述纤维本体1的外表面螺旋均布有若干外突出部11,相邻两个所述外突出部11之间形成凹陷卡锁槽12,所述纤维本体1的内表面对应每个凹陷卡锁槽12分别形成有内突出部13以及对应每个外突出部11分别形成有元件容置槽14,每个所述元件容置槽14的槽底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石墨烯导电层3,所述石墨烯导电层3上间隔固定有若干个MicroLED元件4,若干个所述MicroLED元件4均与石墨烯导电层3电性连接;所述中心加强芯2插入纤维本体1内,且其外表面与纤维本体1的各个内突出部13相抵接,所述中心加强芯2对应每个元件容置槽14且沿元件容置槽14的长度方向设有由两个反光斜面相交构成的反光突起21,所述反光突起21的夹角突伸入元件容置槽14。在纺织过程中,由于纤维本体1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外突出部11和凹陷卡锁槽12,使得纤维本体1的截面为圆形对称结构,从而发光纤维之间能够相互套嵌实现定位,增强纺织品的纺织强度,无需对发光纤维方向进行控制,大大利于对发光纤维进行纺织,而实际使用时,发光纤维内的MicroLED元件4发出的光线经由中心加强芯2的反光突起21反射后从纤维本体1的凹陷卡锁槽12射出,形成发光纤维。本实施例采用MicroLED元件4内置于纤维基体内,体积更小,发光亮度更高,利用纤维基体的外表面均布外突出部11和凹陷卡锁槽12,使得纤维本体1的截面为圆形对称结构,从而发光纤维之间能够相互套嵌实现定位,进而可以将发光纤维制造成多方向发光的回转对称结构,增强纺织品的纺织强度,无需对发光纤维方向进行控制,大大提高发光纤维的纺织工艺性,且通过中心加强芯2的反光突起21对光线进行反射,改变光路的同时增强了光线的照射范围。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导电层3通过气相沉积法附着在元件容置槽14的槽底面,使得石墨烯导电层3更牢固地固定在元件容置槽14内,获得优良导电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MicroLED元件4通过导电银浆固定在石墨烯导电层3上;如此设置,增强MicroLED元件4与石墨烯导电层3在纺织过程中的导电连接性。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元件容置槽14中的MicroLED元件4在轴向方向交替排列;如此设置,在保证发光均匀性的前提下可以降低MicroLED元件4的数量,提高元件利用率。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突起21的两个反光斜面均涂覆有反光涂层;如此设置,使得MicroLED元件4发出的光线能够充分被反光突起21反射出,发光亮度更高。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加强芯2是由聚酰胺材料制成;采用具有抗拉强度很高的聚酰胺材料,增强发光纤维的柔韧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Micro 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n包括织物,所述织物由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包括织物,所述织物由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Micro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包括透明材料制成的且为中空结构的纤维本体(1)和空心结构的中心加强芯(2),所述纤维本体(1)的外表面螺旋均布有若干外突出部(11),相邻两个所述外突出部(11)之间形成凹陷卡锁槽(12),所述纤维本体(1)的内表面对应每个凹陷卡锁槽(12)分别形成有内突出部(13)以及对应每个外突出部(11)分别形成有元件容置槽(14),每个所述元件容置槽(14)的槽底面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石墨烯导电层(3),所述石墨烯导电层(3)上间隔固定有若干个MicroLED元件(4),若干个所述MicroLED元件(4)均与石墨烯导电层(3)电性连接;
所述中心加强芯(2)插入纤维本体(1)内,且其外表面与纤维本体(1)的各个内突出部(13)相抵接,所述中心加强芯(2)对应每个元件容置槽(14)且沿元件容置槽(14)的长度方向设有由两个反光斜面相交构成的反光突起(21),所述反光突起(21)的夹角突伸入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斌,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宾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