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先以棉短绒天然纤维素、铜化合物浓氨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为原料制成改性铜氨纤维,然后将改性铜氨纤维、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超细锦纶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Ⅰ,接着将改性铜氨纤维与超细涤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Ⅱ,最后使用织布机分别将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织成经纱、纬纱,得到面料毛坯,真空加热整理除去水溶性维纶纤维,得到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具有优异的吸湿速干性能,力学性能佳。
A kind of cuprammonia fiber fabric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服装便是颇受人们喜爱的服装之一。对于运动服装来说,速干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服装即便汗流浃背也不会产生粘贴皮肤的感觉。人体皮肤和衣服之间有个微气候环境,对运动服装来说,如何尽可能地让这个微气候环境水汽含量降低,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能够通过服装迅速地扩散,蒸发到空气中,而非继续停留在皮肤上,并使服装保持干爽,使人感觉舒适,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目前市场上的运动品牌多采用拒水性化学纤维,尤其是聚酯类、丙纶等,这类化纤面料之所以能够吸湿排汗,主要在于它吸收汗液后,汗液的扩散速度快,并在织物的另一侧可以迅速蒸发掉。但是化学纤维通常存在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等诸多问题,或者耐光、耐热性能较差,穿着体验差。在天然纤维中,棉、羊毛肤感舒适,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性佳,但是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于汗液中的水分子与天然纤维的亲水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力强,水分子不容易脱离纤维,且吸湿后纤维膨胀,阻塞气孔,面料的速干性能比较差。棉纤维吸湿性能虽然非常好,它的放湿速度却很慢,对汗液的扩散速度也慢,使得汗液容易集中。人一旦大量出汗,棉纤维汗吸后湿感严重,黏在身上比较难受。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结构使羊毛织物天然疏水,阻碍了羊毛织物的吸水能力,导致吸湿排汗速率低,在人体大量运动后极易让人感到闷热不舒适。而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面料虽然速干性好,但吸水性却比较差,大大降低了穿着舒适性。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制成。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拉伸,制得的单丝较细,所以面料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真丝感。铜氨纤维吸湿透气,吸湿放湿良好,穿着舒适不闷热,是一种理想的速干纺织品原料。但是,铜氨纤维也有很多缺点:1、价格比较昂贵;2、湿强比棉纤维要低,吸湿性强,缩率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纤维断裂;3、铜氨纤维遇水易溶胀,布面变硬,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纤维擦伤,进而影响产品强度;4、铜氨纤维耐碱性差,在生产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碱对纤维的影响;5、铜氨纤维对含氯漂白剂、过氧化氢的抵抗能力差。专利CN102021710B公开了一种生产铜氨丝纺织产品的方法,将120旦铜氨丝长丝以及14.6tex铜氨丝纤维混纺纱分别卷绕成筒纱后进行漂纱、酸洗、脱氧、染纱和皂洗处理;之后将所述铜氨丝纤维混纺纱线为作为经纱,铜氨丝长丝作为纬纱,纺织成坯布;之后将所述坯布经烧毛、退浆加软后,对所述坯布进行后处理制得所述铜氨丝纺织产品。但是在煮漂溶液中含氢氧化钠1~1.6ml/L,还有27.5wt%的双氧水,对铜氨纤维造成较大损害,所得产品的力学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优异的吸湿速干性能,力学性能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以棉短绒天然纤维素、铜化合物浓氨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为原料制成改性铜氨纤维;(2)再将质量比1:0.2~0.3:0.03~0.04的改性铜氨纤维、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超细锦纶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Ⅰ;(3)接着将质量比1:0.1~0.2的改性铜氨纤维与超细涤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Ⅱ;(4)最后使用织布机分别将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织成经纱、纬纱,得到面料毛坯,真空加热整理除去水溶性维纶纤维,即得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料;其中,真空加热整理的具体方法是:将面料毛坯浸入清水中,第一次抽真空,50~60℃加热2~3小时,第二次抽真空,65~85℃加热30~40分钟,烘干即可。优选的,所述超细涤纶纤维、超细锦纶纤维的纤度均在0.2旦以下。优选的,所述改性超细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超细锦纶纤维加入体积比1:9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2小时,抽滤即得;超细锦纶纤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优选的,制备混合长丝Ⅰ时,网络度控制为40~50个/m,制备混合长丝Ⅱ时,网络度控制为80~90个/m;所述混合长丝Ⅰ的支数为100~120dtex,混合长丝Ⅱ的支数为30~40dtex。优选的,第一次抽真空和第二抽真空的真空度相同,均为2~3Pa,烘干的工艺条件为:40~50℃烘干8~10小时。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改性铜氨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A)先将棉短绒天然纤维素溶解于铜化合物浓氨溶液中,待棉短绒转化成铜氨纤维素后,加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搅拌混匀,离心得到纺丝溶液;(B)然后将纺丝溶液在水中凝固成形,加入质量浓度2~3%硫酸溶液,中和反应,即得铜氨纤维生丝;(C)再将铜氨纤维生丝浸没于水中,凝固,最后浸没于质量浓度3~5%戊二醛溶液中,50~60℃反应40~50分钟,水洗,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铜氨纤维。进一步优选的,棉短绒天然纤维素、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与铜化合物浓氨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0.002~0.003g:50~60mL;所述铜化合物浓氨溶液是将氢氧化铜、碳酸铜或酒石酸铜中的任一种溶于质量浓度25~28%浓氨水中而得,它们所含铜、氨的摩尔比为1:4。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纳米氧化铝加入体积比1:9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2小时,抽滤即得;纳米氧化铝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先进行整经处理、并轴处理和穿综丝插筘处理,再使用织布机分别织成经纱、纬纱。进一步优选的,整经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分批整经机,整经根数为800~1000根,在整经过程中卷绕张力是退解张力的1.3~1.4倍,整经完成后再整经轴上卷绕的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厚度均不大于5mm。进一步优选的,并轴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并轴机进行并轴处理,在并轴过程中所述并轴机上每只浆轴的退解张力一致。进一步优选的,穿综丝插筘处理是利用穿综机实现的。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织布机为电子多臂无梭织布机,其门幅为55~57英寸,转速为500~600转/分钟。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经纱的经向密度为450~600根/10cm,纬纱的纬向密度为300~400根/10cm。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先以棉短绒天然纤维素、铜化合物浓氨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氨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1)先以棉短绒天然纤维素、铜化合物浓氨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为原料制成改性铜氨纤维;/n(2)再将质量比1:0.2~0.3:0.03~0.04的改性铜氨纤维、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超细锦纶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Ⅰ;/n(3)接着将质量比1:0.1~0.2的改性铜氨纤维与超细涤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Ⅱ;/n(4)最后使用织布机分别将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织成经纱、纬纱,得到面料毛坯,真空加热整理除去水溶性维纶纤维,即得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料;/n其中,真空加热整理的具体方法是:将面料毛坯浸入清水中,第一次抽真空,50~60℃加热2~3小时,第二次抽真空,65~85℃加热30~40分钟,烘干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氨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棉短绒天然纤维素、铜化合物浓氨溶液、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氧化铝为原料制成改性铜氨纤维;
(2)再将质量比1:0.2~0.3:0.03~0.04的改性铜氨纤维、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超细锦纶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Ⅰ;
(3)接着将质量比1:0.1~0.2的改性铜氨纤维与超细涤纶纤维网络形成混合长丝Ⅱ;
(4)最后使用织布机分别将混合长丝Ⅰ、混合长丝Ⅱ织成经纱、纬纱,得到面料毛坯,真空加热整理除去水溶性维纶纤维,即得所述的一种铜氨纤维面料;
其中,真空加热整理的具体方法是:将面料毛坯浸入清水中,第一次抽真空,50~60℃加热2~3小时,第二次抽真空,65~85℃加热30~40分钟,烘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超细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超细锦纶纤维加入体积比1:9的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2小时,抽滤即得;超细锦纶纤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15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混合长丝Ⅰ时,网络度控制为40~50个/m,制备混合长丝Ⅱ时,网络度控制为80~90个/m;所述混合长丝Ⅰ的支数为100~120dtex,混合长丝Ⅱ的支数为30~40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抽真空和第二抽真空的真空度相同,均为2~3Pa,烘干的工艺条件为:40~50℃烘干8~10小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曹维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