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及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及面料。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涤纶,又称聚酯纤维,简称PET纤维。涤纶是一种价廉且制备工艺简单的合成纤维。由于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易洗快干等优点逐渐受到市场的推崇,并被广泛应用在服装、工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涤纶因结构单元中含有刚性的苯环和柔性的脂肪烃基决定其纤维拥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较高的断裂强度和模量,热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良好。但涤纶纤维又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纤维,回潮率仅仅0.4%,穿着舒适性差,易积聚电荷而引发静电,不仅给聚酯纤维的加工带来困难,而且易吸附灰尘,使抗污能力下降,从而限制了其产品在一些领域的应用。涤纶的化学结构导致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导致了涤纶面料手感硬、触感差、吸湿性差等缺点,也正是由于涤纶吸湿性差的原因使得涤纶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是涤纶中不含有抗菌活性基团,并不能维持长久的抗菌防霉性能。现有工艺,在涤纶的染整加工过程中,各种助剂、整理剂的使用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当温湿度适合生长时,微生物便会在纺织品上大量生长繁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1:-CH3、-C5H9;-R2:-CH3、-C3H7、-C6H13、-C6H5或-C5H9。
2.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
步骤(2):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
步骤(3):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I;
步骤(4):缩聚反应,得到含有抗菌功能的聚酯,即目标产物IV;
步骤(5):将目标产物IV进行纺丝成抗菌涤纶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将1mol海因类衍生物(A)、1-1.2mol1,2-二溴乙烷(B)加入到50mol有机溶剂a中,加热至70-85℃,强力搅拌1-6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缓缓加入50mol水,搅拌30min,再加入80mol有机溶剂b,搅拌30min,静置分层,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过滤,旋蒸,得到中间产物I;
所述有机溶剂b为乙酸乙酯、氯仿或二甲亚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将1molI、1-1.2mol季鏻盐(C)加入到50mol有机溶剂a中,加热至75-85℃,强力搅拌4-8h,冷却、静置、旋转蒸发、提纯、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氮气保护下,将1molII、1-1.2mol环氧氯丙烷(D)、1-1.2mol碘化钾溶于50mol有机溶剂a中,加热至85-110℃,强力搅拌20-28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I。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
将1mol对苯二甲酸(E)、0.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