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酯纤维
,涉及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化学纤维的问世,始于20世纪20年代有机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之后短短数十年它已经成为产业中的支柱,其产量与应用远远超过了天然纤维。其中涤纶、尼龙、腈纶是化纤中的三大纤维,而这三大纤维中又因涤纶的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泛,产量最高,成为化学纤维之冠,是当今最重要的纺织材料之一。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作为半结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塑性,普遍应用于服用、包装、生物、生产加工等各个领域。随着PET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PET不会直接对环境造成危害,但由于其使用后的废品数目巨大且对大气和微生物试剂的抵抗性很强,PET废弃物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有机物。超细旦纤维绝大多数运用于服装领域,随着人们对服装需求的不断提升,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熔体从喷丝板上的三叶形喷丝孔挤出后采用环吹风冷却,依照FDY工艺制得FDY丝,再经松弛热处理制得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n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是以生物基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先后经过酯化反应、分段式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制得的;所述分段式预缩聚反应按先后顺序分为第一预缩聚反应和第二预缩聚反应,其中第一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第二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具有多羟基结构的单体;/n同一三叶形喷丝孔的三叶中心线的夹角之比为1.0:1.4~2.5:1.6~3.7,三叶的长度相等,形成最小夹角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熔体从喷丝板上的三叶形喷丝孔挤出后采用环吹风冷却,依照FDY工艺制得FDY丝,再经松弛热处理制得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
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是以生物基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先后经过酯化反应、分段式预缩聚反应和终缩聚反应制得的;所述分段式预缩聚反应按先后顺序分为第一预缩聚反应和第二预缩聚反应,其中第一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第二预缩聚反应过程中加入具有多羟基结构的单体;
同一三叶形喷丝孔的三叶中心线的夹角之比为1.0:1.4~2.5:1.6~3.7,三叶的长度相等,形成最小夹角的两叶和另一叶的宽度之比为1:1:1.5,最窄叶长度与宽度之比为2.5~3.5:1;不同三叶形喷丝孔的三叶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所有的三叶形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各三叶形喷丝孔中与最小夹角相对的叶的中心线通过圆心,且指向朝向圆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基二元醇为生物基乙二醇、生物基丙二醇、生物基丁二醇、生物基戊二醇;具有多羟基结构的单体为山梨醇和/或季戊四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的制备步骤如下:
(1)酯化反应;
将生物基二元醇、对苯二甲酸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进行酯化反应至酯化率为92~96%得到酯化物;生物基二元醇与对苯二甲酸混合时的摩尔比为1.1~1.5:1.0,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的加入量的150~350ppm,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00~250℃,压力为0.1~0.4MPa;
(2)分段式预缩聚反应;
(2.1)第一预缩聚反应,向步骤(1)的酯化物中加入聚乙二醇并混合均匀后进行第一预缩聚反应;聚乙二醇与酯化物混合时的摩尔比为0.5~1.0:1.0,第一预缩聚反应的温度为210~260℃,压力为0.1~0.2MPa,时间为0.5~1.5h,聚乙二醇以浆液的形式进行添加,浆液中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5~15%,溶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卫,王山水,王丽丽,汤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