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方形枕和第一连接布,所述第一方形枕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第一方形枕的底部安置有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布设置于活动机构的下方,且第一连接布的下方活动安置有长形枕,所述长形枕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机构,且长形枕的下方活动安置有第二连接布,所述第二连接布的下方活动设置有第二方形枕,且第二方形枕的外壁安置有粘条,所述粘条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橡胶条。该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设置有第一方形枕,连接布与链牙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连接布长期使用时,链牙依然可保持高强度连接性连接于连接布之上,提高连接布与链牙之间的连接强度,间接增加装置内零件的使用寿命。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reclining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斜趴卧位用支撑装置
,具体为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临床中常用的卧位有:去枕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膝胸位、截石位、中凹卧位,护理使用者时依据病人的病情及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针对后枕部、背部、臀部皮肤保护和护理策略,护士常常为使用者选用侧卧位,侧卧位摆放,使用者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市场上的斜趴卧位用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身体左侧与床面垂直接触,身体重量的支撑点为左肩、左髋、左膝、左踝部,由于接触面小,人体不稳定,着力点容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组织受损,同时由于人体心脏位于身体左侧,左侧卧会压迫心脏、胃部,尤其对于患有胃病、急性肝病、胆结石的患者不宜采用,且身体右侧与床面垂直接触,身体重量的支撑点为右肩、右髋、右膝、右踝部,由于接触面小,人体不稳定,着力点容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组织受损,同时右侧卧位影响右侧肺部运动,不适合肺气肿的患者,并且软枕、棉被、大毛巾等,取材容易,但是由于难以塑形或支持面积不够,常常无法让卧床使用者维持标准的姿势,导致支撑失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斜趴卧位用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身体左侧与床面垂直接触,身体重量的支撑点为左肩、左髋、左膝、左踝部,由于接触面小,人体不稳定,着力点容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组织受损,同时由于人体心脏位于身体左侧,左侧卧会压迫心脏、胃部,尤其对于患有胃病、急性肝病、胆结石的患者不宜采用,且身体右侧与床面垂直接触,身体重量的支撑点为右肩、右髋、右膝、右踝部,由于接触面小,人体不稳定,着力点容易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组织受损,同时右侧卧位影响右侧肺部运动,不适合肺气肿的患者,并且软枕、棉被、大毛巾等,取材容易,但是由于难以塑形或支持面积不够,常常无法让卧床使用者维持标准的姿势,导致支撑失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方形枕和第一连接布,所述第一方形枕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第一方形枕的底部安置有活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布设置于活动机构的下方,且第一连接布的下方活动安置有长形枕,所述长形枕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机构,且长形枕的下方活动安置有第二连接布,所述第二连接布的下方活动设置有第二方形枕,且第二方形枕的外壁安置有粘条,所述粘条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橡胶条。优选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有衔接布、链牙和拉头,所述衔接布的一端设置有链牙,且链牙的外壁活动安置有拉头。优选的,所述衔接布与链牙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衔接布通过链牙与拉头构成活动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布与第二连接布均为布料,且第一连接布的长度为30cm,并且第一连接布的宽度为20cm,同时第二连接布的长度为30cm,而且第二连接布的宽度为40cm。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活动布、纽扣和网眼布,所述活动布的外壁设置有纽扣,且活动布的内部安置有网眼布。优选的,所述活动布与长形枕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活动布与网眼布之间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设置有第一方形枕,衔接布与链牙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衔接布长期使用时,链牙依然可保持高强度连接性连接于衔接布之上,提高衔接布与链牙之间的连接强度,间接增加装置内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衔接布通过链牙与拉头构成活动结构,使得装置如长期不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衔接布、链牙与拉头,对装置内主要零件进行拆卸,单独存放,降低装置存放时的占用面积,提高装置存放便捷性,并且在装置内零件出现损坏时,使用者可对损坏零件进行快速拆卸、更换,提高装置使用效率,并且装置的正反面均可使用,可实现左右卧位时都可支撑,第一连接布、第二连接布与第一方形枕、第二方形枕之间为双面拉链设计,使得一条可以全部拉上,适用于配合的病人,一条可以拉一半,适用于特殊病人需要斜趴角度更小的时候实行半拉;活动布与长形枕之间为活动连接,使得活动布长时间在装置上使用时,会出现大量汗渍或脏污,使用者可通过活动布上的纽扣,将活动布从长形枕上拆除,对活动布进行更换,提高使用者使用装置时的舒适度,同时活动布与网眼布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用者使用装置时,活动布与身体贴合后,活动布上的网眼布,可为装置与人体提供一定的透气舒适度,防止使用者身体出现大量汗渍,间接增加装置使用人性化;第一连接布与第二连接布均为布料,使得装置使用时,向右斜趴时将支撑用具垫于右侧胸腹部,右侧躯干与床面夹角≤30°,右手位于第一方形枕和长形枕之间,左手置于胸腹部支撑用具上,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置于第二方形枕上,可以任意调整角度,向左斜趴时方向相反操作,使用斜趴卧位支撑用具使得使用者身体与床面接触面积增加,大大降低了了肩和髋部负重,提高了使用者稳定性和舒适性,脚背与床面接触,避免了足踝部受压,能有效降低侧卧位时身体各隆突处着力点的受压,避免了压疮的发生,斜趴卧位使整个臀部离开床面,消除了骶尾部的摩擦力和剪切力,骶尾部有压疮时避免压疮部位受压,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便于观察压疮情况和清洁护理,当使用者有人工气道或者颈部引流管时要妥善摆放和处理,避免人工气道和引流管牵拉、折叠、受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方形枕;2、凹槽;3、活动机构;301、衔接布;302、链牙;303、拉头;4、第一连接布;5、长形枕;6、调节机构;601、活动布;602、纽扣;603、网眼布;7、第二连接布;8、第二方形枕;9、粘条;10、橡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方形枕1和第一连接布4,第一方形枕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且第一方形枕1的底部安置有活动机构3,活动机构3包括有衔接布301、链牙302和拉头303,衔接布301的一端设置有链牙302,且链牙302的外壁活动安置有拉头303,使得衔接布301长期使用时,链牙302依然可保持高强度连接性连接于衔接布301之上,提高衔接布301与链牙302之间的连接强度,间接增加装置内零件的使用寿命,衔接布301与链牙3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衔接布301通过链牙302与拉头303构成活动结构,使得装置如长期不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衔接布301、链牙302与拉头303,对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方形枕(1)和第一连接布(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枕(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且第一方形枕(1)的底部安置有活动机构(3),所述第一连接布(4)设置于活动机构(3)的下方,且第一连接布(4)的下方活动安置有长形枕(5),所述长形枕(5)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机构(6),且长形枕(5)的下方活动安置有第二连接布(7),所述第二连接布(7)的下方活动设置有第二方形枕(8),且第二方形枕(8)的外壁安置有粘条(9),所述粘条(9)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橡胶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方形枕(1)和第一连接布(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枕(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且第一方形枕(1)的底部安置有活动机构(3),所述第一连接布(4)设置于活动机构(3)的下方,且第一连接布(4)的下方活动安置有长形枕(5),所述长形枕(5)的外壁活动设置有调节机构(6),且长形枕(5)的下方活动安置有第二连接布(7),所述第二连接布(7)的下方活动设置有第二方形枕(8),且第二方形枕(8)的外壁安置有粘条(9),所述粘条(9)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橡胶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3)包括有衔接布(301)、链牙(302)和拉头(303),所述衔接布(301)的一端设置有链牙(302),且链牙(302)的外壁活动安置有拉头(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趴卧位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周秀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