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梅芳子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4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所述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包括底板;转轴;支撑板;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调节机构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背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弹簧槽、限位栓、伸缩杆和限位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弹簧槽焊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侧壁,所述限位栓滑动连接于所述弹簧槽的内部,所述伸缩杆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内壁,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均匀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栓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具有可调节翻身角度的优点。

A multifunctional turning pillow for medical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
技术介绍
翻身枕常用于长期卧床患者或者瘫痪的病人,翻身枕的作用是避免患者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身体局部生成压疮,翻身枕可以辅助改变患者卧姿,从而让身体血液循环和保持皮肤干燥。一般翻身枕都是海绵制作成的三角形结构,海绵柔软,很容易就被压扁,而且角度都是固定的,无法调节角度,适用范围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角度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包括:底板;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之间转动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调节机构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背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弹簧槽、限位栓、伸缩杆和限位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弹簧槽焊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侧壁,所述限位栓滑动连接于所述弹簧槽的内部,所述伸缩杆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内壁,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均匀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栓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槽内,且所述弹簧套合于所述限位栓的侧壁。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等距设有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支撑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的侧视结构为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栓贯穿所述支撑杆,且所述限位栓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栓为T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栓的底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所述弹簧槽的内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所述限位栓的底端。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弧形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患者需要翻身时,将本技术垫在患者背部,所述支撑板抵触患者背部,如果感觉高度不合适,可以向外拉动所述限位栓,所述限位栓在所述弹簧槽内滑动,从所述伸缩杆侧壁上的所述限位孔滑出,同时所述限位栓的底端挤压所述弹簧,所述限位栓的底端滑出所述限位孔后,按压或者抬高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绕所述转轴转动,同时带动所述伸缩杆在所述支撑杆内滑动,所述支撑板的角度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所述限位栓,所述弹簧会推动所述限位栓在所述弹簧槽内滑动,所述限位栓的底端滑进所述限位孔内,限制住所述伸缩杆的滑动,这样患者翻身的角度多种多样,侧卧姿势也有多种选择。本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市面上大部分翻身枕无法改变患者翻身角度,侧卧姿势单一的问题,减轻了对侧卧时受压位置的影响,降低压疮的生成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调节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转轴,3、支撑板,4、透气孔,5,调节机构,51、支撑杆,52、弹簧槽,53、限位栓,54、伸缩杆,55、限位孔,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调节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包括:底板1;转轴2,所述转轴2与所述底板1之间转动连接;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调节机构5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的背面,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支撑杆51、弹簧槽52、限位栓53、伸缩杆54和限位孔55,所述支撑杆5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弹簧槽52焊接于所述支撑杆51的侧壁,所述限位栓53滑动连接于所述弹簧槽52的内部,所述伸缩杆54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1内壁,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均匀设于所述伸缩杆54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栓53与所述限位孔55相适配;弹簧6,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弹簧槽52内,且所述弹簧6套合于所述限位栓53的侧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3等距设有透气孔4,且所述透气孔4贯穿所述支撑板3,为了患者被捕能够透气,避免生成压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51为中空结构,为了所述伸缩杆54能够在所述支撑杆51内部滑动;且所述支撑杆51和所述伸缩杆54的侧视结构为弧形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栓53贯穿所述支撑杆51,且所述限位栓53与所述支撑杆51之间滑动连接,为了所述限位栓53能够滑进所述限位孔55内,所述支撑杆51能够支撑住所述限位栓53,使其无法晃动,限制住所述伸缩杆5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栓53为T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为了能够挤压所述弹簧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6的一端抵触所述弹簧槽52的内壁,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抵触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为了所述限位栓53挤压所述弹簧6后,所述弹簧6可以退回所述限位栓5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3为弧形结构,为了更好贴合患者背部,不易让背部滑脱。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将本技术垫在患者背部,所述支撑板3抵触患者背部,如果感觉高度不合适,可以向外拉动所述限位栓53,所述限位栓53在所述弹簧槽52内滑动,从所述伸缩杆54侧壁上的所述限位孔55滑出,同时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挤压所述弹簧6,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滑出所述限位孔55后,按压或者抬高所述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绕所述转轴2转动,同时带动所述伸缩杆54在所述支撑杆51内滑动,所述支撑板3的角度调整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所述限位栓53,所述弹簧6会推动所述限位栓53在所述弹簧槽52内滑动,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滑进所述限位孔55内,限制住所述伸缩杆54的滑动,而且承托患者背部的所述支撑板3还设有许多所述透气孔4,避免长时间侧卧导致患者的背部不透气等情况的发生,这样患者翻身的角度多种多样,侧卧姿势也有多种选择,使用完毕后,取出本技术即可。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患者需要翻身时,将本技术垫在患者背部,所述支撑板3抵触患者背部,如果感觉高度不合适,可以向外拉动所述限位栓53,所述限位栓53在所述弹簧槽52内滑动,从所述伸缩杆54侧壁上的所述限位孔55滑出,同时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挤压所述弹簧6,所述限位栓53的底端滑出所述限位孔55后,按压或者抬高所述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绕所述转轴2转动,同时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转轴(2),所述转轴(2)与所述底板(1)之间转动连接;/n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n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调节机构(5)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的背面,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支撑杆(51)、弹簧槽(52)、限位栓(53)、伸缩杆(54)和限位孔(55),所述支撑杆(5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弹簧槽(52)焊接于所述支撑杆(51)的侧壁,所述限位栓(53)滑动连接于所述弹簧槽(52)的内部,所述伸缩杆(54)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1)内壁,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均匀设于所述伸缩杆(54)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栓(53)与所述限位孔(55)相适配;/n弹簧(6),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弹簧槽(52)内,且所述弹簧(6)套合于所述限位栓(53)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转轴(2),所述转轴(2)与所述底板(1)之间转动连接;
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通过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
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调节机构(5)的顶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的背面,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支撑杆(51)、弹簧槽(52)、限位栓(53)、伸缩杆(54)和限位孔(55),所述支撑杆(51)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所述弹簧槽(52)焊接于所述支撑杆(51)的侧壁,所述限位栓(53)滑动连接于所述弹簧槽(52)的内部,所述伸缩杆(54)的外壁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1)内壁,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均匀设于所述伸缩杆(54)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栓(53)与所述限位孔(55)相适配;
弹簧(6),所述弹簧(6)安装于所述弹簧槽(52)内,且所述弹簧(6)套合于所述限位栓(53)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梅芳子
申请(专利权)人:郭梅芳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