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83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2
本申请提供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通过上述工艺方法,使浅层航空渗碳零件在渗碳、淬回火后,零件渗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有效降低了零件因随炉降温至保温时间过长、碳势降低较多造成的表层碳当量的损失,解决了零件没有HRC60渗层深度的技术问题。

A controlled method for carburizing process of aviation carburiz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
,涉及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用第一、二代渗碳轴承齿轮钢,渗碳保温结束后,通常有一个随炉降温至(810±20)℃并保温(30~40)min的工艺过程,这个随炉降温工艺过程耗时(2~3)h左右,降温保温阶段的碳势低于渗碳保温阶段的碳势,因此,会产生最表层渗碳层的碳浓度向炉内气氛反向扩散的过程,造成最表层有效碳当量大量损失。航空渗碳零件通常采取渗碳、高回、淬火、回火工艺制度,当零件渗层深度≤1.1mm,零件进行淬火加热时,因渗碳最表层碳浓度损失,次表层最高碳浓度将向心部扩散,造成零件渗层深度不足,甚至没有HRC60渗层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通过渗碳后提高降温保温阶段温度及降温保温阶段碳势、缩短保温时间,减少最表层高碳浓度向炉内气氛长时间扩散,降低零件渗碳层中有效碳当量的损失,确保淬火阶段零件表层能够提供足够的碳当量向心部扩散,使有效渗碳层深度及HRC60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优选的,随炉降温阶段的碳势数值范围为(0.9~1.0)%C。优选的,在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之后,方法还包括: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10~30)min。优选的,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后,方法还包括:对航空零件进行氮气冷却,氮气压力≤2bar。优选的,对航空零件进行氮气冷却之后,方法还包括:对航空零件进行高温回火。优选的,在对航空零件进行高温回火之后,方法还包括:对航空零件进行淬火、冰冷、低温回火。优选的,采用第一代渗碳轴承齿轮钢制造航空零件优选的,采用第二代渗碳轴承齿轮钢制造航空零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通过上述工艺方法,使浅层航空渗碳零件在渗碳、淬回火后,零件渗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有效降低了零件因随炉降温至保温时间过长、碳势降低较多造成的表层碳当量的损失,解决了零件没有HRC60渗层深度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无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
,涉及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针对第一、二代航空渗碳轴承齿轮钢浅层渗碳零件渗碳层质量不可控问题,通过提高渗碳后的随炉降温保温温度及降温保温阶段碳势,确保淬火阶段零件表层能够提供足够的碳当量向心部扩散。零件按照原有渗碳工艺进行渗碳。渗碳保温阶段结束后,原有随炉降温至(810±20)℃工艺,提高到随炉降温至(830~880)℃。随炉降温及降温保温阶段的碳势,由原有工艺的(0.8~1.0)%C,提高至上限数值(0.9~1.0)%C。随炉降温至保温温度后,保温时间由原有工艺的(30~40)min,降低至(10~30)min。降温保温结束后,氮气冷却。零件按照原有高火、淬回火工艺制度进行高火、淬回火。通过上述工艺方法,使浅层航空渗碳零件在渗碳、淬回火后,零件渗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有效降低了零件因随炉降温至保温时间过长、碳势降低较多造成的表层碳当量的损失,解决了零件没有HRC60渗层深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主要针对航空用第一、二代渗碳轴承齿轮钢,零件按照原有渗碳工艺进行渗碳。渗碳保温阶段结束后,原有随炉降温至(810±20)℃工艺,提高到随炉降温至(830~880)℃。随炉降温及降温保温阶段的碳势,由原有工艺的(0.8~1.0)%C,提高至上限数值(0.9~1.0)%C。随炉降温至保温温度后,保温时间由原有工艺的(30~40)min,降低至(10~30)min。降温保温结束后,氮气冷却。零件按照原有高火、淬回火工艺制度进行高火、淬回火。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材质为16Cr3NiWMoVNbE材料的齿轮,920℃渗碳1.15%的碳势渗碳3h40min,有效渗碳层深度要求为(0.90~1.05)mm。原有工艺制度,在渗碳保温结束后,随炉降温至820℃,降温阶段碳势为0.85%C,降温保温时间为35min,经后续680℃高温回火、910℃淬火、200℃回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不足0.85mm。原有渗碳、高温回火、淬回火后工艺制度不变,将随炉降温温度提升至850℃,降温阶段碳势提高到0.95%,降温阶段保温时间缩短至20min。通过采取上述工艺方法,该齿轮的有效渗碳层深度为1.01mm,满足工艺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n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
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炉降温阶段的碳势数值范围为(0.9~1.0)%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之后,方法还包括:
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1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淋辛玉武郑医钱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