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秋冬季节的自然落叶;采用捣碎机打碎落叶成粉末状或黏糊状,捣碎落叶与水混合浸泡,煮沸至浓稠状叶泥;将浓稠状的叶泥打浆捣碎,过滤后均匀平铺在承载板上,使叶泥浆呈现为薄层状;将铺设有叶泥浆的承载板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自然降温后,从承载板上取下即得可降解地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既能达到地膜的效果,又兼具微生物有机肥的功效,能在适宜环境下自我降解,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干扰,也不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并能够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有助于农作物较好的生长。
A production method of green degradable plastic film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环保和土壤改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地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的一项成熟栽培技术,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缺水问题,同时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及农业效益,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但是在育苗时一旦种子发芽出苗,要及时的揭掉地膜,否则,很容易高温烫伤种苗;而在作物成熟收获后农膜也就失去了作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农膜废弃物污染的问题,由于地膜的一次性使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残膜留在土壤里。而如今市面上常用的是以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物质制成的农用地膜,除了具有保温、除草等功能外,还存在着耐用性差、强度不高、降解难度大时间久等问题。由于其很难降解,且不能回收二次使用,大量地膜碎片会残留在土壤中,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而导致减产,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这些地膜碎片可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中的水、气、肥等流动受阻,造成土壤结构板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因此,解决残膜污染土壤问题已成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可使制备的地膜无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可自我降解,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干扰,从而在实现地膜基础作用的基础上,保护土壤结构,避免白色污染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秋冬季节的自然落叶;B.采用捣碎机打碎落叶成粉末状或黏糊状,捣碎落叶与水以1:1比例混合浸泡,煮沸至浓稠状叶泥;C.将浓稠状的叶泥打浆捣碎,并添加粘合剂搅拌均匀,过滤后均匀平铺在承载板上,使叶泥浆呈现为薄层状;D.将铺设有叶泥浆的承载板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自然降温后,从承载板上取下即得可降解地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步骤B中,捣碎的落叶与水混合浸泡时加入浓度为4%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水的比例为1:20。上述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步骤C中平铺叶泥浆采用造纸工艺。上述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步骤C中所述的粘合剂为红糖粘合剂。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在于,还包括步骤F,在步骤D得到的可降解地膜表面涂刷一层溶于水中的芽孢杆菌菌粉液,每平米地膜表面雾化1g含200亿菌株的芽孢杆菌,加热50℃干燥,自然降温后即得含微生物的绿色可降解地膜。上述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所述芽孢杆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步骤G,将步骤F制备的绿色可降解地膜密封干燥存储。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为含有含有微生物的绿色可降解地膜,由于其主要是采用植物落叶制作而成,因此地膜为绿色无污染地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在与土壤接触自然条件下达到适宜湿度温度,地膜附有微生物菌层即可恢复活性,降解地膜的同时,增加了土壤活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抑制了病原菌的滋生,既能达到地膜的效果,又兼具微生物有机肥的功效,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干扰,也不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并能够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有助于农作物较好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作的可降解地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秋冬季节的自然落叶,例如常见的法国梧桐、毛白杨、柳、银杏等行道树叶。B.采用捣碎机打碎落叶成粉末状或黏糊状,捣碎落叶与水以1:1比例混合浸泡,煮沸至浓稠状叶泥。捣碎的落叶与水混合浸泡时加入浓度为4%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水的比例为1:20,用以除去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并中和有机酸,促进纤维素的分离。C.将浓稠状的叶泥打浆捣碎,并添加粘合剂搅拌均匀,,过滤后均匀平铺在承载板上,使叶泥浆呈现为薄层状。平铺叶泥浆采用传统的造纸工艺,获取的叶泥浆为纤维纸浆,可在承载板上平铺前,用滤网去除其他杂质。本步骤中采用的粘合剂为红糖粘合剂。D.将铺设有叶泥浆的承载板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自然降温后,从承载板上取下即得可降解地膜。F.在步骤D得到的可降解地膜表面涂刷一层溶于水中的芽孢杆菌菌粉液,每平米地膜表面雾化1g含200亿菌株的芽孢杆菌,加热50℃干燥,自然降温后即得含微生物的绿色可降解地膜。芽孢杆菌为本实验中心自行分离筛选的土壤活性枯草芽孢杆菌,采用芽孢杆菌同样适用市售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等能形成芽孢的土壤益生菌。芽孢杆菌可采用去离子水、蛋白胨、NaCl、NaOH、葡萄糖等配制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获得,将芽孢杆菌菌粉按照比例加入水中后溶解为菌粉液,菌粉液采用雾化形式均匀地喷涂在可降解纸质地膜的一面。菌粉液中的菌是活性菌,以芽孢形式存活,在使用过程中,自然条件下,温度和湿度适宜时,恢复活性,此时地膜的普通作用已经完成;待地膜降解后,活性菌进入土壤中,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起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G.将制备的绿色可降解地膜进行包装,将包装好的地膜密封干燥避光保存。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为具有一定柔韧度且不易断裂的纸膜状,方便作为地膜在地面铺设;铺设时,含有活性菌的一面朝向土壤设置。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密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透氧量、透湿量、使用环境温度的测试,并将地膜应用于田间甘蓝的育种过程进行降解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且降解彻底,对环境无污染。另外,同时在同样环境下,采用普通地膜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对所覆盖的甘蓝幼苗进行健康状态检测,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所覆盖的甘蓝幼苗健康良好,无病原菌存在,而普通地膜所覆盖的甘蓝幼苗则存在病原菌;经后期一段时间对实验甘蓝幼苗的监测,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地膜辅助生长的甘蓝幼苗无需喷洒农药,说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地膜具有抑制病原菌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A.收集秋冬季节的自然落叶;/nB.采用捣碎机打碎落叶成粉末状或黏糊状,捣碎落叶与水以1:1比例混合浸泡,煮沸至浓稠状叶泥;/nC.将浓稠状的叶泥打浆捣碎,并添加粘合剂搅拌均匀,过滤后均匀平铺在承载板上,使叶泥浆呈现为薄层状;/nD.将铺设有叶泥浆的承载板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自然降温后,从承载板上取下即得可降解地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收集秋冬季节的自然落叶;
B.采用捣碎机打碎落叶成粉末状或黏糊状,捣碎落叶与水以1:1比例混合浸泡,煮沸至浓稠状叶泥;
C.将浓稠状的叶泥打浆捣碎,并添加粘合剂搅拌均匀,过滤后均匀平铺在承载板上,使叶泥浆呈现为薄层状;
D.将铺设有叶泥浆的承载板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自然降温后,从承载板上取下即得可降解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捣碎的落叶与水混合浸泡时加入浓度为4%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水的比例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微生物绿色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平铺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清,郑佳凤,唐春燕,金妹,任兰英,韩冰洁,王小竟,汪正,邓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中博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